上映16天,票房突破45亿,上座率仍稳居第一,《长津湖》势头锐不可当,为致敬先辈,挖掘更多细节,我也加入了《长津湖》的二刷大军,如果说热血澎湃,是我第一次看《长津湖》的感受,那么中国人独有的铁血柔情则是二刷《长津湖》后得出的经验。
在《长津湖》的镜头中,我们不仅能看到战争的残酷,更能感受到人性光辉,中国人独有的浪漫与柔情,如同一颗颗闪耀却不夺目的珍珠,散落在地,需要观影人用心寻找。
01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长津湖》里的家国情《长津湖》虽然是战争题材,但在情绪把握上毫不含糊,战争场面惊险残酷,就更需要细腻的文戏来缓和节奏、塑造人物。
电影以抗美援朝为主题,花了大篇幅介绍这场战争为什么要打,为什么一定要打赢,134万志愿军接到号令,便放下一切奔赴朝鲜。每一个人的离开都代表着一个家庭面临失去。
电影中穿插连连长伍千里刚带着哥哥的骨灰回家,与父母畅享未来新家,还没团聚多久又要离开。看着伍千里离开的背影,父母只是目不转睛的盯着儿子离开,伍家二老已经上了年纪,或许不等伍千里回家,他们就不在了,但纵有千般不舍,他们也没阻拦一句。
这就是中国人骨子中的奉献精神,中华大地刚结束长时间战争,谁不想要和平,共享天伦,可国有号召,军人必响应,而军人家属早已做好失去的准备。
为国尽忠,为国奉献,是中华民族共通的觉悟,《长津湖》难得就难得在将这种抽象的觉悟,用具象表达出来。
陈凯歌导演将祖国的瑰丽风景与战士相联系。当伍万里负气要跳火车,意外将车门拉开时,车厢外的景色带给我们巨大的视觉冲击。
为了大好河山不再受战火袭扰、为了祖国不再受列强蹂躏,收起武器的中国军人义无反顾,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02 “此身许国,再难许卿”——《长津湖》里的儿女情战争意味着失去,当忠义与爱情相矛盾时,当家庭与祖国必须要选择时,每一个决定背后都是撕心裂肺的痛。
可对于志愿军们,这样艰难的选择题就变成了唯一答案——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没有犹豫、没有迟疑。
“农民家的孩子都能响应国家号召去战场,我为什么不能呢?”朴实的台词还原当时的情况,档他以“刘秘书”出现在给伍千里连队发补给的行列中时,我一愣随即反应过来:哦,这是不想让身边人知道他真实身份,所以用化名,但为什么选择“刘”这个姓呢?
“因为他的妻子姓刘啊。”爸爸这个“实时弹幕”解答了疑问,几乎在同时,我心中涌过一股温暖的悲怆。
1949年10月15日,“刘秘书”结婚,新婚一年,他就选择从最安全的北京北上参加朝鲜战争,为了对新婚妻子表示惦念,他选择“刘”为自己的化名,这是那个年代对爱最温存的表达。然而这爱意刚满一个月,他就在朝鲜战场上牺牲,再无法与妻子团聚。
战争来袭,难舍不只有爱情。从电影表现的人物关系来看,穿插连指导员梅生是这些战士中唯一结婚生女的人,本以退役的他在听到朝鲜战争爆发立刻回到部队,随他而来的,还有这些年获得的军功章和小女儿的照片。
伍千里看着梅生大包小裹,不禁疑问:“你打仗带着这箱子干什么?”
梅生笑笑回答道:“我怕我万一回不来,她们看见这些东西会想我。”
二刷到这儿,我仍忍不住鼻酸,为了不让家人睹物思人,就直接把东西全带走,梅生从离家就抱定为国献身,唯独舍不得年纪不大的女儿,当他在战火中扒拉出烧了一半的女儿照片,将士们内心最柔软的一面展露无疑。
梅生的每一次抚摸都是一位父亲对孩子的关爱,没有谁是铁血战士,只是为家国、为爱人,他们自塑金身,不断冲锋向前。
03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长津湖》里的战友情远离家乡、远离故土,志愿军们能依靠的除了自己的作战本领,只有战友了。这“托付后背”的关系,将他们紧密相连,战友情的刻画向来是战争题材作品的关键,而《长津湖》另辟蹊径,通过伍万里和雷爹这亦师亦父子的刻画,为我们展现战友之间的纯粹情谊。
雷睢生,七连炮排排长,是七连的第17名战士,资格老,是包括伍百里、伍千里的师傅,所以战友们亲切地称他为“雷爹”。作为七连的“新兵第一课”,雷爹承担起培养伍万里的任务,可在整个过程中,雷爹对待伍万里就像亲儿子。
哄着他发子弹壳、担心他私自去帮哥哥会受伤牺牲、有软乎土豆第一个想着给伍万里吃,就到生命最后一刻,雷爹想的也是要把标记弹挪开,宁可自己死也不能让炸弹害了战友。
雷爹的付出换来伍氏兄弟的真心爱戴,伍千里邀请他战争结束后和他家人一起住,是给独身一人的雷爹一个盼头。当雷爹牺牲时,他那句“别把我留在这儿”令人肝肠寸断,同生死、共进退这份感情朴实却真挚。
《长津湖》讲述的是战争,但本质却反战,这同样是中国人的文化内核,电影伍千里有一句台词:“有的枪该打,有的枪能不打就不要打。”中国人骨子里热爱和平,就如镶嵌在电影中那一颗颗人性之光,内敛而含蓄。热血与柔情兼顾,《长津湖》里中国独有的浪漫将超越一切桎梏,闪耀天地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