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古代人发压岁钱,寓意比钱更让人欢喜,多“以百为数”

前言

说起节日来,相信每个人心中的定义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是因为节日放假可以回家陪陪家人而开心,而年龄稍微小一点的孩子,则是因过节日可以放假不用上学而开心。不过在我们每个中国人心中最重要的节日就要数我们的春节了。

因为春节不仅有长长的假期、丰富的美食、让人足够惊艳的央视春晚,还有很多小朋友都期待的放爆竹、领压岁钱,我们现在的压岁钱都是直接把现金装到红包中,遇见应该给的小孩子就直接给红包,或者微信、支付宝扫码,但是在古代可没有这些技术。

不过发压岁钱是一项从很久以前就有的习俗,当时大部分都是使用铜币、银锭等,也不大可能把压岁钱放到一个大红包里,那样小朋友也不方便带,就失去了压岁钱的乐趣。

不过我们的古人有他们的办法,压岁钱也采用了别的东西代替,有的甚至比钞票都贵重多了。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好奇了呢?

自民间传说而来,到现实生活中去

为保吉祥如意,开始进行压祟

早在上古时期,我国就开始流行各种各样的民间传说,比如山海经中各种奇特的鸟兽,比如我们现在听到的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不过当时的古人流传下的这些民间传说也有一定的真实性,比如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就真实存在着。

而据民间传说,每逢过年的时候都会有一个叫做“祟”的小妖怪出没,这种小妖怪会吃掉孩子接下来一年的福气。

所以人们就想办法来保护孩子,其中就有给孩子发“压祟钱”这个做法,因为古人相信只要孩子是从大人手里拿到的钱,就会带上来自大人的保护,这样的话小妖怪就不敢去吃掉小孩子的福气。

这种做法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初见端倪,但是因为当时的人们对于节日的不重视,并没有很在意。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对于节日历法也都有了统一的要求,其中就有对春节的明确要求。

虽然秦朝的政策给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生活压力,但是该有的节日还是一样都不少的存在,所以在秦朝的时候,有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了“压祟”这种做法,不是因为迷信,而是因为想给节日中的孩子一点欢乐。

压胜压祟,驱魔辟邪

中国最早对于压岁钱的记载是在汉朝的时期的一本古书中,不过当时的人们把压岁钱都叫成了压胜钱,为何这么说呢?

在我国古代流传着一种说法就是压胜辟邪,流传中金属器材就可以压制一系列的妖魔鬼怪,这一点也经常被用来修建墓葬的时候使用。而吃掉孩子夫妻的“祟”就是人们眼里看来的小妖怪,于是人们就给孩子采用了压胜的方法来驱除邪灵,因为古时候的钱也都是金属做的,自然能起到压胜辟邪的作用。

不过要知道当时的中国已经受到很严重的封建思想的禁锢,所以在一些富贵大家中为了能够彰显的自己的不同,开始研究其他能够进行压胜的物品,这些物品我们至今也都有使用,比如金属做的平安福、长命锁等,

这些在当时就是有钱富贵人家做为压岁钱的饰品,而且为了表示身份,当时用来压胜的钱都是采用金银珠宝之类的来做,这些东西即使是到了现在,也都是富贵人家的标配,一般人家根本是承受不起这种东西的。

不过为了能够给孩子保佑平安,普通人家就用红色的线或者细绳,上面加上双数的铜板,在每年春节的时候给孩子,也能起到压胜辟邪的作用。

不过在古代,人们对于压岁钱更看重的其实是压岁钱给孩子带来驱邪的效果,原因自然是当时人们受到封建鬼神风气的影响比较深刻,并不像现在的小孩子追求压岁钱的实用效果。所以在古时候的人们为了给孩子辟邪,还研究除了铜钱其他可以用来做压岁钱的金属制品,而且还十分的精美。

想知道是什么吗?好奇的朋友跟着我们继续往下看吧。

琳琅满目,多种多样的压岁钱

压岁专用铜币

在汉朝出现压岁钱可用其他物品代替后,这种风气就一发不可收拾,不过人们在当时也不是谁家都能用得起黄金作为压岁钱的。因为压祟之风的盛行,所以也出现了专门制作各种各样压祟物品的商铺,在古时候最让普通人家心仪的一个压祟物品就是在铜币上雕刻上不同的花纹。

然后这种铜币不仅造价低廉,还可以满足人们的对于压祟的需求,这种铜币在汉代的时候开始出现,到了三国时期就已经有了专门的作坊。

那么在古时候专用的压岁铜币上都有些什么呢?因为我国在古代受到影响最多的就是民间传说故事,所以这一点也出现了在了压岁铜币上。

人们为了诉求一个吉利,往往都是把铜币背面刻画上上古的一些保证吉祥的瑞兽,或者一些能够镇得住妖魔鬼怪的器具,如宝剑、宝刀之类的形象。而在铜币的正面就要刻上长辈对孩子们的期望和祝福,比如“四季平安”、“国泰民安”之类的话。这样一个既能压得住鬼神,又能表现对孩子关心的压岁铜币就成型了。

不过在当时的人都比较的信奉封建玄学,所以这种铜币在刚上市的时候很快就被人们疯抢走了,有的大户人家的孩子也想要这种铜币,于是就会一下买走很多,这样的话就会导致这种为了压岁而生的铜币价格变高,成为了一般百姓消费不起的节日用品。

而且一些贵族并不希望自己的子女随身带着这种铜制品,他们更想要的是穿金戴银,于是就有了接下来这种只属于贵族的压岁钱。

贵族人家的金银锞锭

铜币在古代的贵族眼里确实是不受待见的东西,当时的大户人家就开始请人使用金银珠宝等刻字,但是金银不像铜钱一样家家户户都有,只有当时有钱有权的人家才可以发的起这种真金做的压岁钱。

这种风气到了明清时期发展为鼎盛,当时的大户人家们为了提前准备好大块的金银材料,都会提前半年到交易市场去拍卖,因为要一块儿完整的金料做压岁物品确实是不容易,即使是现在也很难见到一个大块的整金。

即使是有了原材料,还要花高价请当时比较有名的手工匠人才可以在金子上动手。

原料比较难采集,这也对当时的手工匠人要求十分严苛,如果是给皇室制作压岁物品中出了差错,也是要掉脑袋的事情。

到了清朝的时候,就对这种原料为黄金白银的压岁物品也有了一个专门的名字叫做“锞”,这个字最早出现在清朝时期著名的潘荣陛所著的《帝京岁时纪胜》中:

“除夕为尊亲师长辞岁,阖家团拜,更尽分岁,散黄钱金银锞锭,亲朋友辈来辞岁者,留饮啜,答以宫制荷包,盛以金银锞饰。”

金银当时都被做成一种不规则的形状,一般在正反面也会让人刻上表示吉祥如意的话语,因为比较难操作,所以出现在金子上的图画并不如铜币上的多,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以百为数,以红线穿

压岁钱真正开始像现代一样注重实用价值是到清朝末期,那个时候的清政府都会在每年年初发行一批崭新的铜币,而这也正好是我国的春节前,于是那个时候挨家挨户都会去把去年剩下的旧铜钱收集起来去换成新的,来做压岁钱之用。

不过古人给压岁钱也是有数的,当然不是像我们现在一样多多益善,在清末的时候压岁钱还有一种叫法是“百岁钱”,在孩子这么小的时候,长辈们就开始希望孩子能长命百岁,这份祝福也确实是很深沉。所以在当时的压岁钱都是以百为单位,将崭新的一百枚铜钱用红绳穿起来,然后在除夕之夜放到孩子的床边,当时的长辈们都认为这样做就能让孩子们在新的一年健康快乐,不受病魔的侵扰。

不过孩子们在收到了压岁钱后就会把红线拆掉,拿着崭新的铜币去街上买想要的东西了,这种做法是不是像极了以前拿到压岁钱的你呢?

结语

我国从古至今都有着爱护孩子的传统,古人们也都是费心费力,为了每年一次的给孩子发祈福辟邪的压岁钱也是想了不少的办法,发明了不少的东西,在这些物件的背后也都是古人对子女能够健康成长的期盼。

现在的我们不管是作为子女还是长辈,都在每逢春节的时候准备好这种从古至今的仪式感,红包里的钱不需要很多,只是要把自己的心意放在这表示吉祥如意的红包中,让家人们感觉到里面满满的爱,就是压岁钱的真正意义了。

参考文献:

《帝京岁时纪胜》

《中华上下五千年》

剧情介绍压岁钱民间传说卿之语鉴历史

有用 (48)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