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崔斯也
更多的时候,黄瑾瑜依然一个人坐在房间里,架起摄像机,一只脚踩在椅子上,对着镜头说:“各位侄子侄女,大家好,我是Uncle Roger。”
一切始于一则蛋炒饭视频。
2020年7月,BBC美食频道发布了一则蛋炒饭教程。视频里,主持人在炒饭过程中做出了诸多让亚洲人崩溃的行为:不淘米,在不粘锅里使用金属勺子,把煮熟的米饭用自来水冲洗,并用滤网过滤……
而让这盘“BBC蛋炒饭”火遍全网的,是一位自称Uncle Roger的亚裔小哥。在一则点评视频里,他身穿橙色polo衫,用带着浓重亚洲口音的英语,吐槽BBC主持人的操作。在YouTube上,这则搞笑视频的播放量达2369万次。
一切始于一则蛋炒饭视频。
现实生活中,Uncle Roger的真名是Nigel NG(黄瑾瑜),是一名马来西亚籍华裔脱口秀演员。Uncle Roger是他创造的一个虚拟角色。
作为生活在伦敦的亚裔,黄瑾瑜体验过因文化差异带来的尴尬,并把这种身份的碰撞融入创作。在他的视频里,他一人分饰二角:Uncle Roger,亚洲口音明显,口头禅是“Haiya”(嗨呀);Nigel,有一口标准美音的侄子。Uncle Roger是主角,但Nigel会不时入镜插科打诨,两种口音无缝切换,让观众感受到一种带有文化冲突的喜感。
长久以来,很难有一个喜剧演员能同时捕捉西方观众和亚洲观众的笑点,黄瑾瑜精准地掌握了某种平衡。视频中的Uncle Roger自信、幼稚、带着偏见、说话刻薄,但很显然,人人都爱他。
罗杰叔叔的花式崩溃。/@bilibili罗杰叔叔NigelNg
成为Uncle Roger
黄瑾瑜没有想到,点评蛋炒饭的视频让Uncle Roger爆红。
2020年以前,黄瑾瑜是一名全职脱口秀演员。疫情暴发后,线下演出被迫停止,黄瑾瑜萌生了进行视频创作的想法。
当时黄瑾瑜和朋友一起做了一档播客,Uncle Roger这个角色就在做播客时诞生。一次,播客粉丝给他发了那则BBC蛋炒饭教程的视频,作为一个对蛋炒饭再熟悉不过的亚洲人,他觉得这太好笑了:“她为什么要用滤网?为什么要这样炒饭?”黄瑾瑜说:“我一下子联想到,自己可以亲自扮演Uncle Roger这个角色,做一个搞笑的点评视频。”
黄瑾瑜说,Uncle Roger的角色灵感,来自自己父辈的形象:一个出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性格有些偏执的亚洲中年男性。第一则视频里,Uncle Roger穿上大叔们爱穿的polo衫、黑色短裤,一只脚踩在椅子上,逐项吐槽BBC主持人令人崩溃的操作:“为什么要用量杯量水,用手指啊。”“你的味精呢?不用味精怎么能做出好吃的炒饭呢?”
视频中,Uncle Roger的言论既搞笑又让亚洲网友感到无比真实。这则视频爆红后,Uncle Roger也火了。走在伦敦的中国城,很多人能认出黄瑾瑜,他一边打招呼,一边说着Uncle Roger的口头禅“嗨呀”。
随后,黄瑾瑜开始了Uncle Roger系列的创作,选题来自他随手记录的生活瞬间,或者粉丝推荐的视频,内容围绕中餐与亚洲文化展开。至于剪辑和剧本,则是他和一个脱口秀演员朋友合作完成。
当时黄瑾瑜和朋友一起做了一档播客,Uncle Roger这个角色就在做播客时诞生。
在后续的视频里,黄瑾瑜为Uncle Roger这个角色加入更多夸张的特征:无味精不欢,嫌弃素食主义者,不认可过敏体质,也不相信小孩子会得抑郁症……
为了加深这个角色的真实性和搞笑色彩,他还为Uncle Roger设计了一个不存在的前妻Auntie Helen,视频里时不时就会出现对前妻的调侃与抱怨。
毒舌的Uncle Roger迅速突破英语圈,在中文世界走红。B站账号“罗杰叔叔NigelNG”上,最热门的视频,播放量达160万次。通过Uncle Roger,人们看到了一个带有诸多刻板印象,固执、自信却不失可爱的亚洲中年人形象。
留学生小高说,疫情期间在异国隔离的时候,每次看Uncle Roger的视频,都会觉得欢乐和安心。还有一名粉丝在毕业论文向Uncle Roger致谢:“感谢Uncle Roger在毕设期间带给我的无限欢乐,让我倍感疲惫之时,也能重新获得能量。同时他对蛋炒饭烹饪技术精益求精的态度,也使我受益匪浅。”
两种口音
对黄瑾瑜来说,Uncle Roger就像一小部分的自己。
今年30岁的他,出生在马来西亚一个普通家庭,爸爸是卖车的生意人,妈妈则是全职主妇。从小到大,黄瑾瑜都在马来西亚的学校上学,也几乎没有去过马来西亚以外的地方旅行。
20岁那年,黄瑾瑜申请到了去美国读书的奖学金,在芝加哥度过5年时光。在大学里,他加入脱口秀社团,学校附近的咖啡厅每逢星期一有一场开放麦,在那里,他开始了脱口秀生涯。
学校附近的咖啡厅每逢星期一有一场开放麦,在那里,他开始了脱口秀生涯。
第一场演出的效果并不好。但对当时的黄瑾瑜来说,脱口秀只是业余爱好,经过长久的练习,3年后,他赚到了第一笔演出费。陆陆续续有小剧场找他演出,每次表演可以赚二三十美元。
2015年,毕业后的黄瑾瑜决定去伦敦定居。因为大学时候的专业是编程和哲学,他找了一份数据工程师的全职工作,业余时间继续兼职做脱口秀表演。2019年,他辞去工程师工作,成为一名全职脱口秀演员,每周都要进行四五场演出。
回忆起刚到美国上学的自己,黄瑾瑜能够感受到很多文化碰撞的时刻:“在当时的我眼里,西方人好像都很有钱,房子很大,每个人都穿得很好。相比于亚洲人来说,他们更有自信,也更善于表达自己。就像在课堂上,他们都很擅长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我作为亚洲人,可能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你只要考试考得好就行了。”
“但我觉得有好有坏吧,他们很擅长表达,也常常说一些——你懂的——听起来不太聪明的话。”黄瑾瑜笑着说。
更极端的情况则是,疫情期间,由于亚裔的身份,黄瑾瑜曾遭受路人攻击。一个骑自行车的中年人从他身边经过,突然跳下自行车,冲着他的下巴打了一拳。黄瑾瑜在播客里讲了这件事,认为疫情的确让种族歧视的问题变得严重了。
但多数情况下,他的生活平静、快乐。剧场里,黄瑾瑜说着流利而标准的英语,讲着关于文化差异的段子:“英国超市里100克的大米是要给苍蝇吃的吗?在马来西亚,5公斤大米是最小包。”
但多数情况下,他的生活平静、快乐。
如今黄瑾瑜每年回一次马来西亚看望家人。跟他的脱口秀相比,父母更喜欢看Uncle Roger的视频,因为就像看到他们自己一样,可以全面接收笑点。
“如果没离开马来西亚,等我到了50岁,成为一个中年人,或许就是Uncle Roger的样子吧。”黄瑾瑜说。
“喜剧是我终身的职业”
黄瑾瑜的偶像之一是周星驰,他看过周星驰的所有电影。他觉得,正是周星驰的电影在很大程度上鼓励他成为一名喜剧演员:“在亚洲长大,我看的电影里所有角色都是亚洲人,这让我觉得自己也可以做到。我会期待,自己有一天也会成为一个喜剧演员。而如果是一个在西方国家出生的亚洲人,他看的电影里大部分是白人,他可能就不那么有信心了。周星驰让我觉得,我可以成为一个导演,或者一个演员、一个喜剧工作者。”
周星驰《唐伯虎点秋香》场景
黄瑾瑜的另一个偶像则是周杰伦,《范特西》是他最喜欢的一张专辑。在社交媒体上,周杰伦也曾点赞和转发Uncle Roger的视频。
在作品里,Uncle Roger是一个性格外放、给人带来无限欢乐的角色,生活中的黄瑾瑜则是一个擅长隐藏自己情绪的人。多数情况下,他给人的印象活泼、快乐,但刚刚做表演脱口秀那几年,偶尔的冷场也会让他觉得尴尬。
好在,随着技术的提升,这种尴尬逐渐消解。在马来西亚媒体对他进行的一次视频采访中,主持人要求他用Uncle Roger 的角色对不同的场景做出反应,其中包括“看到美女”“看到镜子里帅气的自己”。当《新周刊》记者问到这样的时刻是否感到尴尬时,黄瑾瑜回答:“并不会,我只是觉得配合就好。”与此同时,偶尔看到网上尖锐的负面评价,他也能用无所谓的心态面对 。
黄瑾瑜回答:“并不会,我只是觉得配合就好。”
黄瑾瑜团队的同事认为,Uncle Roger之所以在年轻人中很受欢迎,与他和粉丝们的直接互动有关。因为Uncle Roger的作品在社交媒体上得以流行,因此黄瑾瑜与粉丝的距离很近。他经常在社交平台询问粉丝的意见,也不时使用粉丝发来的视频素材。这种无障碍的交流,是Uncle Roger能保持热度的重要原因。
黄瑾瑜也曾担心,Uncle Roger的形式,将来会不会让观众感到厌倦?作为一个创作者,他也害怕灵感枯竭,因此每天都在思考如何开拓新的形式。但即便如此,从几年前搬来伦敦起,他就已经决定把喜剧作为终身职业。
因为线上的爆红,黄瑾瑜如今的线下演出也迎来了观众人数的暴增。观众也从原来的华裔年轻人为主,变得更加多元,许多白人、黑人观众慕名来看他的现场演出。国内一些综艺节目也曾多次向他发出邀约。
“各位侄子侄女,大家好,我是Uncle Roger。”
而更多的时候,黄瑾瑜依然一个人坐在房间里,架起摄像机,一只脚踩在椅子上,对着镜头说:“各位侄子侄女,大家好,我是Uncle Ro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