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情影响,纪念抗美援朝战争的《长津湖》宣布档期后又无奈撤档。对于这场中美双方都鲜少提及的战役,陈凯歌、徐克、林超贤三位大导演合力搬上大荧幕,血红色的片名预示着战役的空前惨烈。下面,结合史实,简单盘点一下1分多钟的预告片里面隐藏了哪些真实的军史细节。
1 意想不到的围歼战
预告片里,美军的高级将领发出疑问:怎么可能会有十来万的志愿军来攻打自己的部队,真的有这么多人,他们是怎么样避开侦查,来到美军的眼皮子底下的,从天而降吗?
在真实的战役中,志愿军确实表现出了令人钦佩的行军能力。从南方调来的部队,轻车简行,穿着单衣或者是南方标准填充棉量比较少的棉衣,来不及更换冬天的装备,也没有那么多装备,就投入到了战场。寒冷的气候还是显示了大自然的威力,比预计发动攻击的时间晚了几天。
2 火力悬殊
预告片中战士呐喊:火炮在那里。实际上志愿军配备的重武器相当有限,仅有少量的机枪和迫击炮,由于气温太低,有些炮弹打出去成为了哑弹。预告片中还展示了一位战士甩手榴弹的场景,因为很多人手中的武器都太简陋,比如缴获日本的“三八大盖”、甚至还有“汉阳造”这种古老的步枪,因此手榴弹反而升级为重武器了。反观美国军队,被包围的是王牌部队,可谓武装到了牙齿。在美军强大火力的压制下,志愿军只能依靠钢铁般的意志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对方打着拉锯战。晚上出击,白天撤退。
3 通信装备落后
预告片中有指导员吹哨子的镜头,这是因为当时缺少无线电装备,很多命令的传达只能依靠原始的方式。
4 致命的低温天气
在零下40度的天气下打仗是一种什么体验?根据史料记载,当时渡河的志愿军战士从河里面出来后,双腿都冻僵了,只能以极慢的速度前进,膝盖无法弯曲,远远看去,就像一个个移动的木桩。还有部队卧倒隐蔽在地,等到冲锋的号角响起时,已经全部牺牲了。整个长津湖战役冻死的有4000多人,冻伤达30000多人。
拍摄战争电影,更多的是为了反映战争的残酷,缅怀那些为了革命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们,呼唤更长久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