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医生》,你是第几分钟破防的?
我是第七分钟。
从开场前就听前排的女生说,今天多带了纸巾,你们用我的,可电影刚开场,放映厅的人群里已经依稀有哽咽的哭声。
看到后半段,那位女生说,自己的也哭完了。
到电影结尾,有人一直把张学友演唱的片尾曲听完,看到最后影院的灯亮起,才缓缓离开。
看《中国医生》之前,人们想到这部电影,大多能回忆起的,是那场恢弘的全民抗疫之战,没有枪林弹雨,但比枪林弹雨更宏大。
看完电影,最多的情绪是「想哭」。
电影首日就拿下了票房冠军,截至发稿时票房已经突破1.7亿,猫淘都达到9.5的高分,网络评论里最多的两个字,也是破防。破防,不丢人,就连影片中的原型之一,张定宇院长,也在观影中,偷偷抹过眼泪。
但真正关键的是,我们为何而哭?
一部从2020年4月8日武汉解封开始创作,创作团队4月初便进入武汉面对面采访、调研,拥有一套超豪华阵容的主旋律大片,八成演员全程口罩遮脸。
就问你,张涵予、袁泉、朱亚文、李晨、易烊千玺、欧豪、周也、冯文娟、梅婷、李沁、张天爱、宋佳、俞飞鸿、倪虹洁、周笔畅、张子枫、佟丽娅、刘琳……看完电影你认出了几个?
一部高难度的主旋律大片,是如何还原那场所有人感同身受的抗疫大战,又如何让观众看完电影,骑着单车慢悠悠地回家时感叹一句,夜色真美,谢谢你们。
也许就凭哪怕连脸都看不清,他们依然塑造了今年大银幕上最了不起的当代英雄。
救命听电影名字,本以为是一部伟光正的主旋律,没想到还是一部全程无尿点的类型片。
刘伟强导演再一次展现出了自己善于平衡主旋律题材和类型片叙事的能力,从正片开始的第一个镜头就带着观众入戏,让观众体会到“战场”是多么的残酷。
当医院敞开大门迎接第一批大规模病患,恐慌与求生欲,带来的是焦虑、惊恐、甚至是混乱。
而面对陌生的病毒,青年医生面对病人也无从下手。
医疗负担过重,医疗资源不足,连ICU都停电。
导演也不吝啬于在镜头前展现出惊心动魄的救治场面,那些身临其境的插针、拔管,无疑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也自然把观众带入那种强烈的情绪的张力中。
这些镜头所描绘出的疫情突发时的紧急态势,无疑是要带观众回到疫情现场。镜头让我们看到了当初疫情突发时的心惊肉跳和争分夺秒,也看到了那些真切的恐惧和悲悯,共鸣由此而来。观众在影院,会深切感受到,当初被疫情包围的灼热和焦虑。
也是在开场不久,观众会看到朱亚文饰演的医生陶峻,把他从广州带来的烧鹅扔给之前手忙脚乱的菜鸟医生杨小羊,警告他以后不准进ICU。
紧张感显然不只属于患者,普通人,也属于医生。
《中国医生》的故事,就是关于这些曾经的普通人,是如何成为英雄的故事。
影片的口吻始终是克制和平实的,它没有回避疫情之初的混乱和恐慌,也正视了生命和人性。
但是,看完影片后,我们依然会把他们称为英雄。
因为真实,是对那段岁月,那些人最好的尊重,也是影片的魂魄,而真实,自带千钧之力。
拼命要拍出《中国医生》,讲好那群医生的故事,当然至关重要。
影片的焦点人物,是张涵予饰演的医院院长张竞宇,其人物原型就是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原院长张定宇。
回头去看张涵予以前的作品,他饰演过的人物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比较硬朗外放的形象,比如《智取威虎山》里的杨子荣。这类角色外在上都和他本身的气质很贴合,你在看的时候,会不由自主把他们和张涵予重叠起来。
另一类,则是在性格和外形上看起来和张涵予不同的角色,但在角色内部,却也存在着性格上的相通之处。《中国医生》中的张竞宇就属于这一类。
这个人物说着一口弯管子湖北普通话,疫情最汹涌时,他力排众议,“TMD必须收治病人,有几多(多少)收几多(多少)”。
当外来的医生面对疫情有些垂头丧气的时候,他斗志昂扬,拍案而起:“我最看不上那些遇到点挫折就丧失斗志、灰头土脸的样子。”
巨大的疫情压力下,有他一口炸裂的弯管子普通话,军心才得以稳定。
但他又有着脆弱的一面,因为患有渐冻症,身体一天天衰竭,有一幕是他因积劳+病痛没站稳,从楼梯上摔下来,观众的心就像被针戳了一样。
更不用说,他的妻子也染上新冠肺炎,一度严重要插管治疗,他却连一张病床都腾不出来。
还有袁泉饰演的文婷医生,是重症医学科主任,角色原型之一是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党支部书记张继先。同时这个角色也是疫情发生时奋战在一线的众多女性医务人员的集中代表。
她的表演依然是那么真实,那么有分量,影片开场的巨大混乱下,是她站了出来,一句冷静又坚定地“我知道你们所有人都想活……”,稳住局面。
但在袁泉的演绎中,我们又能很清晰地看到这两个层面上的表演。
当她在ICU里到处飞奔,扛住压力专注救治,带领整个团队向前的时候,我们能看到她冷静温柔的一面;但我们又能看到她在心理深层次中的那部分脆弱和无奈,那是一个疫情中的女战士凡人的一面,这种脆弱甚至会比她英雄的一面更让人泪目。
有一幕是她深夜回到酒店,无力地打开外卖盒,一边吞咽一边刷手机看留言。
结果看到医院旁边常帮她取快递的小卖部老板感染病毒去世。这位老板在过去几天里给她发过几次信息求助,她却因为太忙而错过,而老板最后一条信息不是责怪,而是提醒她取快递。
那一刻,镜头给了疲惫至极、满脸口罩压痕的袁泉一个大特写,那张脸上,写满了痛苦、愧疚、自责与无奈。
生而为人,情感是我们的软肋。
但也是情感,让我们拥有了战胜疫情的最强大的力量。
由此,这个角色也就拥有了两个关键词,「救赎」和「回家」。文婷也正是因为这两个关键词而无比贴近普通人的内心。
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会明白袁泉演绎出来的那种坚定,这是作为一个母亲,在遥远地保护着自己的孩子和小家。
而在更大的层面上,她还是在以医生的天职,保护着城市这个大家。
但是,即便是这个人物内心中有这么大的挣扎、渴望和牵挂,有这么汹涌的情绪,袁泉却始终使用的是一种「收」着演的方式,「收」,却演出了更澎湃的力量。
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朱亚文饰演陶峻。第一批来援鄂的年轻专家,广东仔,说着一口粤普。
当他真正进入ICU,与病毒正面交锋,当看着一位重症病人宣告救治无效时,他在心理压力突破身体极限时的那种坚持和虚弱,都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医生。
这些时刻,我们看到的只有人物,而不是演员,而角色在英雄和凡人之间的转换,也是影片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它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平凡医生的痛楚、脆弱、坚持和乐观。
影片最多的轻松时刻,来自于易烊千玺演绎的小羊医生。
第一个特点,皮。张涵予饰演的院长走路一瘸一拐,小羊在院长身后偷偷学他走路,被文婷主任在他的后脑勺来了一巴掌。
第二个特点,开场的时候,弱。
护士招呼他过去抢救,他愣在一边,根本不敢下手给病人插管,差点耽误了进度。
但还有第三个特点,倔。之后他一直拿着模型练习,终于一步步成长,后来能独当一面。
英雄从来不恐惧吗?不,英雄的决心,恰恰是从生为凡人,对恐惧的反击中迸裂的。
现实世界中,多的是小羊医生这种医生,不会一出场就自带主角光环,会皮,会闹,会怂,会笑,遇到挫折会憋泪。但是作为一个医生,他还是会在患者最需要自己的时候,全力以赴,不行,也要让自己行。
整部电影有许多明星,但观众时常认不出他们的脸,他们只是在无比艰难的时刻,将那种苦乐交织的状态呈现了出来,而人物本身也因这种真实又复杂的情感,更显真实动人。
活下去但打动观众的,不止是医生,许多人说,电影最动人的一幕来自张子枫的一个眼神。
张子枫饰演的女孩张小枫,出场总共一分40多秒,一场戏,一句台词。
那就是在一个下雪天,她在小区楼下,从李晨饰演的医生手中接过双亲的死亡通知书和遗物。
当她接到东西的那一刻,脸上没有太多表情,眼神有些呆滞,无助,甚至是麻木,但从片中的医生到观众,都能感受到那口罩之下,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
但女孩却没有大哭大闹,还不忘保持礼貌,向李晨饰演的医生致谢。医生不忍,叫住她:你以后有什么想说的,可以找我。
这时候女孩的情绪再也藏不住了,一回眸,眼泪夺眶而出,双眼发红地问了一句:“叔叔,一个没有爸爸妈妈的孩子该怎么办?”
这是张子枫全片唯一一句台词,却让所有观众听到了哽咽的绝望。
因为张小枫代表的,正是疫情中不幸失去家人的普通人,这些普通人,在那距离我们并不遥远的2020年,切切实实活过 。
抗疫这场全民战争,虽然胜了,但对于那些普通人来说,面对的都是永远的「失去」。
张子枫演得真好,她并没有动用大幅度的表演,你甚至能感觉到她的虚弱,但是眼神中流露出来的那份脆弱与不舍,那种隐忍和爆发,让观众一瞬间想到了自己的亲人,以及在疫情中对亲人们的担心,所以那一瞬间,我们会被戳中泪点。
而这些充满细节,又有层次丰富的情感逻辑的表演之所以打动我们,又是因为它其实出自我们自己经历的一部分。观众在影片里刚刚结识了一帮有血有肉、善良正直的好人,却要在接下来眼睁睁地看着灾难袭向他们,甚至是生命的戛然而止。
但也是这样的痛心又告诉我们,能够战胜这场疫情,让更多的小枫不用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这场战役,多么了不起,那群人,多了不起。
中国医生自从点映以来,《中国医生》的好评几乎没有停过。
大家熟悉的张文宏医生,作为张定宇院长的老朋友,专门肯定了张涵予的表演,说“把张院长的精神演出来了”。
又调侃“一直在挑剔这个电影有什么Bug,但是坚持了两个多小时基本没有找到。”
打动人心,离不开影片从演员到幕后的真心换真实。
这种真实,又来自于一种敬畏。
敬畏这里的曾经发生过的一切,所以要踏踏实实把它还原。
怎么带观众回到抗疫现场的金银潭医院?
那就建一个“金银潭医院”,各大科室,楼道场景,方舱布局,几乎1:1还原。
如何在短时间内,让演员真的像一个真正的医生?训练、训练,再训练。
从戴口罩,到穿防护服,再到手术过程中怎么插管,全部由抗疫一线医务人员亲自指导。
你能看到袁泉的脸,那种真实的勒痕,那种真实地被汗水浸透的样子。
但真正的敬畏在于,即使有这些,演员还觉得不够,远远不够。
就像袁泉所说:只有当自己疲惫不堪的时候,才觉得跟她们接近了一点点。但“还原,是不可能的。”只能拼命努力接近。
而这也正是电影的珍贵之处,没有任何文艺作品能完全表达出当时武汉所经历的,中国所经历的。
但一部好的电影,可以无限接近。
从当初的疫情到现在,我们一直都知道,这次灾难总会在某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宣告结束。
那些数字、恐怖以及紧张的情绪会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那些沉默地、了不起地、温柔地忍受着一切,工作在一线的医务人员,最终会隐匿于日常,继续他们救人的日常。
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应该去聆听,聆听他们的伟大,也聆听他们坚强背后的脆弱,硬气背后的软肋。
而像《中国医生》这样的电影让我们看到,这些有疲惫有软肋的普通人,才是真正的英雄,他们带给我的震撼与感动,远比那些超级英雄要多。
金银潭医院原院长张定宇评价电影说,“像一颗催泪弹”“饱含深情,把我们拉回了战斗的岁月”。
而那场战斗,是无数中国医生们,在不断流汗、实践,自我反省,哪怕牺牲中,一步步趟出来的。
对于普通观众,我们太容易能够与每个角色共情,因为在每一个画面里,我们都看到了过去,也看到了自己。
在2020年,各行各业的每一个普通人,都亲历了这场战疫,某种意义上,我们和中国医生们,一起打赢了这场战役。
钟南山院士也在观影后称赞道:“最强烈的感觉是它没有任何掩饰,非常真实地还原了武汉抗疫的情况,呈现了全国人民共同克服困难的画面,最重要的是真实展现了中国力量!”
所以是时候走进影院,再向他们郑重地说一句:感谢你们,为我们拼过命!
而走出影院,进入后疫情时代的我们,能做的是用故事之后的幸福生活告诉他们:你们为我们拼过的命,全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