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部新剧呼声太高了。
很多鱼友都在后台催我聊聊它。
没错,就是谍战剧《叛逆者》。
说实话,这几年的谍战剧,让人提不起兴趣。
满屏都是降智推理、N重反转的套路老梗。
像《潜伏》《暗算》这样的精品,已经成为了历史。
就在鱼叔以为,谍战剧已经一蹶不振时。
今年第一部爆款谍战剧,意外出现了。
究竟拍得如何?今天就来实话实说——
《叛逆者》
说它是爆款,不夸张。
首先,收视率爆。
作为同时上星(CCTV-8)+网播(爱奇艺)的谍战剧。
《叛逆者》开播以后,在央视的收视率最高突破了2%,可以说是断层第一。
收视率爆,说明观众基数大。
豆瓣也有超过13万观众打分,开分以来一直稳定在8.4分。
在疑似被恶意刷差评的情况下,依然稳坐6月国剧最高分。
其次,它的主创阵容也够爆。
导演是参与过《闯关东》《鬼吹灯之精绝古城》的周游。
男主是内娱顶流级别的朱一龙。
女主是新晋白玉兰视后童瑶。
除此之外,还有王志文、王阳、朱珠、焦刚、张子贤等熟面孔。
能把这帮演员凑到一起,这部剧的面子有了。
但评价一部谍战剧,要看它的里子。
《叛逆者》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1936年,南京的特训员林楠笙(朱一龙 饰)被国民党复兴社的站长选中,协助揪出内鬼。
锄奸过程中,爆发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情报战。
林楠笙身在其中,看清了国民党内部乱象和民生苦难。在经历数次生死考验后,选择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一句话总结,这剧有悬疑、有谍战、有成长。
而且是以小见大,用个人经历审视时代洪流。
故事的整体框架,和以往的谍战剧没有太大不同。
但让鱼叔意外的是,《叛逆者》还真拍出了几分新意。
首先,它的叙事方式,挺反套路。
和那些用N重反转吊观众胃口的谍战剧不同,它一上来就直接把内鬼给爆了出来。
这个卧底,就是王志文饰演的顾慎言。
此人是复兴社特务处上海区的档案室主任。
表面看上去,他是个人畜无害的职场老油条。
实际上,他是我党安排在国民党的情报人员,代号邮差。
他可是个大功臣,秘密潜伏多年,掌握不少敌方情报。
在第一集中,他就向观众暴露了自己的卧底身份。
只靠两个细节:一包烟+一份签字材料。
这天早上,顾慎言像往常一样来单位上班。
路过门口时发现,司机刚跑了趟长途。
老狐狸如他,立刻警惕了起来,想搞清楚司机到底去了哪儿。
于是,他从车里拿了包美国烟出来。
借着递烟的功夫,往司机的车里一瞥,眼神锁定后座上的《南京民报》。
原来,司机去了趟南京。
去南京干什么呢?
顾慎言在办公室越想越不对劲。
他脑筋一转,又拿了份材料,跑到站长的办公室里。
借着给材料签字的名义,打探南京之行的秘密。
两个简单的行动,明示了顾慎言的卧底身份。
为什么要这么处理?
因为导演要用卧底一角,快速建立起全剧的主要矛盾。
顾慎言来到站长的办公室后,见到了刚从南京调来的林楠笙。
他装作随意地问了句:「小伙子刚分来的?」
站长意味深长地回:「我亲自挑的,以后在咱们站工作。」
话毕,顾慎言脸上的笑容立刻消失。
三个人,两股势力,形成了谨慎与刺探的磁场,每句话都绵里藏针。
这时顾慎言可以确定:自己被盯上了,身份被怀疑了。
一场明争暗斗正式拉开序幕。
简简单单的几场戏,就把主线勾勒得一清二楚。
主要人物:顾慎言、林楠笙、站长。
主要任务:揪出内鬼、顺藤摸瓜、一网打尽。
这样编排剧情其实有一定风险,因为它跳过了部分观众喜爱的「谁是内鬼」解谜过程。
但《叛逆者》的重点不在解谜。
说实话,谍战剧一旦陷入解谜的套娃叙事中,故事就容易变得注水、套路。
所以这部剧索性抛弃这种模式,回归更纯粹的谍战。
这就是该剧的第二个亮点:突出悬疑戏的张力。
一系列紧张、刺激的侦破与反侦破智斗,一环接一环地上演。
各种严刑逼供、枪战爆破的戏码轮番登场,看得人肾上腺素飙升。
这种叙事方式,也奠定了这部剧的风格:开门见山、节奏紧凑、不故弄玄虚。
像上图这种大场面,很考验导演的控制力。
拍得过火,就是XX神剧。
不够带劲,就平淡如水。
好在,导演把握住了度,大场面适可而止,重在悬念感的营造。
比如,有场我党潜入敌方酒店,暗中铲除叛徒的戏份。
我党先派出第一波人员,假装巡捕房警探,刻意制造动乱,蛊惑敌方的视线。
趁着楼内一片混乱之时。
第二波人员,顺势从房顶而下,寻找叛徒的具体位置。
锁定位置后。
假扮警探的我党人员迅速撤离,回到车内。
随后再用汽车鸣笛来传递信号,协同第二波暗杀人员,一起解决叛徒。
为什么说这场戏氛围感很强呢?
首先,我党人员需要保持高度警惕。
为了用假身份蒙混过关,他们必须想尽办法,打消敌方人员的恶意刁难。
其次,暗杀行动需要两拨人员的高度配合。
意味着,这场戏里的所有细节都暗藏深意。
每一个回眸、每一次点头都可能是行动的成败关键。
与此同时,镜头在敌方人员与我党人员之间来回切换,进一步升级了双方角力的紧张感。
当暗杀行动进行到关键时刻,观众的心也被吊到了最高点。
这种大气不敢喘一下的观影体验,直到一声枪响后,才敢长舒一口气。
这就是谍战剧的悬疑张力。
《叛逆者》有了。
能做到反套路和悬疑感,这部剧的观感就稳了。
要想追求深度,就需要在人物塑造上花功夫。
但凡有内涵的谍战剧,都在刻画特殊时代下的人性、成长与抉择。
而《叛逆者》又往前迈了一步,就像剧名那样,它加了点「叛逆」。
这个叛逆,主要体现在朱一龙饰演的林楠笙身上。
林楠笙。
一个涉世未深、心怀善良的年轻人。
师范学院刚毕业,就进入复兴社干部特训班,想从军报国。
凭借过人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他被复兴社特务处上海区的站长带到上海,助他铲除内奸。
林楠笙很特别。
他不是典型的谍战剧男主角,没有强壮的体格、坚毅的面容、淡定的神情。
反倒十分敏感,喜怒哀乐都很真切。
也正是这种天生的敏感,让他具备了超强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更重要的是,他懂得共情,虽身处漩涡中心,但仍保留着善良的底色。
要知道,在国民党复兴社这种地方,善良是不被欣赏的。
所以,林楠笙在参与复兴社的锄奸行动中,时常感到疑惑。
他不明白,自己的同事为什么要打那些抵制日货、保卫国家的无辜学生?
他更不明白,复兴社严刑拷打的人,就一定就是坏人吗?
他们会不会也希望让国家变得更好?
鱼叔还记得,有场戏讲他被上司带到密室内,近距离直视一位被严刑拷打的地下党员。
当他看到少年被摧残得血肉模糊时,心里的疑惑达到了顶峰。
林楠笙不是没有追问过。
他问过上司,为何复兴社要做这些惨无人道的事。
但只得到了拿枪指着脑袋、反复PUA洗脑的回应。
很明显,在对方眼里,林楠笙只不过是个工具人。
工具人只需要服从命令、完成任务便是。
一旦像林楠笙这样有了人情味,就成为了复兴社里的异类。
你看,这就是《叛逆者》的第三个亮点。
用一个国民党特工的视角,来洞察人性、审视善恶。
林楠笙,也因此成为了这部剧里,最纠结的角色。
一方面,他要听命于复兴社,想尽手段铲除共产党的地下情报员。
另一方面,他的所见所感,又加重了他的疑惑,告诉他不应该这么做。
尤其在碰到童瑶饰演的朱怡贞后。
对方为国为民的使命感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深深撼动了林楠笙的信仰。
执行的任务越多,林楠笙的疑惑就越强烈。
尤其,在他亲眼看到顾慎言、朱怡贞等共产党员的爱国行动后。
他逐渐被影响,最终选择了「叛逆」。
他走上了一条相反的路,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共产党员。
这就是《叛逆者》最特别的地方。
它从一个「小白」的视角切入,让他进入秘密潜伏、敌我较量的世界。
他以为这是在弃笔从戎、报效祖国。
但是一次次践踏人性的行动却告诉他,所谓的任务不过是陷阱。如何挣脱泥沼,回归初衷?
唯有「叛逆」。
为了写这篇稿,鱼叔一口气看了20多集。
目前来说,《叛逆者》还是可以一看的。
剧情反套路、不降智,起码是尊重观众智商的谍战剧。
到后来逐渐开始剖析人性,拷问信仰,塑造人物,足见它还撒贝宁明星大侦探第六季名言是一部有追求的剧集。
我们为什么老说,这几年的谍战剧质量下降了?
就是因为,它们过于强调尔虞我诈的戏剧性,却忘了刻画鲜活的人。
《叛逆者》正是注意到了这一点,才显得特别。
它用小人物的隐忍、纠结、对抗,让观众看到了信仰的力量和人性的光辉。
让观众看到,在民族大义面前,什么才是正确的选择。
虽然说了不少优点,不过鱼叔认为,对《叛逆者》还不能盖棺定论。
毕竟这部剧一共有43集,目前还有三分之一未播出。
在大结局揭晓之前,尚不知是否会烂尾。
但从市场反馈来说,还是起到了正向的作用。
它为创作者们提了个醒:
谍战剧不等于智商竞技。
把人物立起来,才能真正打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