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康路129号的阳台因为一个粉色的蝴蝶结,成为了这段时间上海最热门的打卡点。阳台上的老奶奶因此有了英国女王般的待遇,人们认为她虽然老了,但还是和迪士尼公主一样,保持着童心,每天都有很多人在马路上不断呼唤她,希望她能露面,朝大家挥一挥手。
但这位80岁的奶奶,最近被家人紧急接走了,老人们的邻居也纷纷发声,表示不堪其扰。蝴蝶结,也被摘除了。
这样的闹剧,在上海市不是第一次出现了。之前上海某公寓在网络上爆红,陌生人闯进公寓大楼,拍照解密,引起了居民反感,进而集体抗议。某老旧公寓因为内部格局特殊,被称为上海“猪笼城寨”,也莫名吸引了很多摄影师潜入,拍摄里边的破败日常。
类似的故事,近年来太多了。某“流浪大师”被媒体报道后,一个又一个所谓网红去采访他,还盛赞其才华,山东拉面哥爆红后,几十个主播围在他摊前直播,其中不乏一些低俗直播现象,96岁老奶奶摆摊曝火后,也一下子出现了十几个蹭流量的主播。
这些行为的本质其实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追求自己在网络虚拟世界中的存在感,从而干扰他人正常的生活秩序。那些去拍蝴蝶结的人中,有多少人有耐心,去看看建筑物的美妙之处呢?
那些跟风拍摄拉面哥的人里,有几个能像他一样,朴素不贪心?拍摆摊老奶奶的主播,能像奶奶一样自力更生吗?他们只想用最简单的方式,在网络上获得点赞和流量,从而变现罢了。
在以前,社交活动多在线下进行,人与人之间可以通过直接的面对面交流来实现相互了解,微表情、肢体动作这些是难以造假的,我们总是不经意间,就把自己真实但不完美的那一面,暴露给了其他人。
而社交媒体的高速发展,为屏幕前的人们提供了充足的准备时间,网络上,网红们可以精心修饰自己的措辞,可以用表情包来化解冷场后的尴尬,展示一个“想象中”的自我。在虚拟的世界中,完成自我的重新构建,从而逃脱现实社会的压力。
除此之外,景区的宣传套路过于陈旧,无法吸引年轻人,讲好故事,也使得部分人的出游、旅行流于表面。
就如文章开头的武康路来说,它是上海三条文化名街之一,南洋公学在那里创办,李鸿章、宋庆龄、刘靖基曾在那里居住,由于曾沦落为法国租界,所以很多建筑物的外观是西洋风的。建国以后,巴金曾在武康路居住了40多年,写下了著名的《随想录》,中国第一辆桑塔纳轿车诞生在武康路,曾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物理学家高琨就曾在武康路读书。
这些人、建筑的背后,有着无数可以讲给年轻人听的故事。在批评那些跟风打卡族的同时,不妨思考一下:怎么能为这些年轻人提供更为丰富的城市文化体验呢?
让他们不必叨罗马电影知乎扰其他人,就能拍下一张漂亮的照片,让他们不需要闯入私人领地,就能了解建筑物的内部构造,不需要道听读说,就能听到名人们的趣闻。做好了这些,才能让古老的建筑物迸发出新的生机,让人们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不会造成过于恶劣的社会影响。
其他城市也应该思考下这个问题,以西安为例,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西安的历史非常悠久,随便挖个水井,都可能挖出汉朝文物来。但西安的旅游业发展得一直不是很好,直到短视频火了以后,相关部门拍摄了摔碗酒、毛笔酥之类的视频,上传了相关歌曲,才让西安的旅游业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一味地固步自封的话,是难以被年轻人认可的。
大家是如何看待这一新闻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