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的成功带火了一批国内武术家们,于承惠老爷子就是其中之一。
他被影迷们亲切地称为是中国最后一个剑圣,剑术高超,曾获得过多项剑术冠军。
他在《少林寺》中展现的那段醉剑一直是影迷们津津乐道的经典场面之一。
于承惠还重新编创了失传已久的双手持剑剑法,堪称一绝。
所以你只有在老爷子参与拍摄的影视剧中看到双手持剑才不会觉得别扭。
除了武术上的造诣之外,于承惠还尤其注重内心的修养。
他就是那种传统意义上习武先习德的践行者。
你要问哪部电影是内地武侠剧的代表作,我认为是《少林寺》,但是要问哪部武侠电影让波姐感触最深,当属《黄河大侠》,这是我儿时记忆中印象最深的电影,没有之一。
之所以对它印象这么深,是因为它的磅礴气势,它的一丝不苟,以及它的惨烈。《黄河大侠》是由西安电影制片厂、中原(香港)电影有限公司在1987 拍摄的,它的导演也是《少林寺》的导演张鑫炎。
电影上映的时间是1988年,影片以“黄河”开始。第一次看《黄河大侠》的时候,我才理解了波澜壮阔这个词。
1988年,《黄河大侠》上映后,在内地再次引发了观影狂潮。
在香港各大影院,本片历经13天的考验,就因为票房遇冷,而被迫下架。
对于这一现象,国内大批观众纷纷猜测,最终分为两大原因:
本片的主演于承惠,在香港市场号召力欠佳
虽然说“少林三部曲”在香港市场成绩不俗,可是,对于当地的观众而言,真正具备号召力的演员,只有李连杰一人。
李连杰的缺席,也是造成《黄河大侠》票房惨淡的一个因素。
“少林三部曲”中的出色打斗表现,让李连杰在港片市场之上,凝聚了一定的票房号召力。
而从1982年的《少林寺》到1984年的《少林小子》,张鑫炎导演、李连杰出演的“电影组合”,在港片市场之上也积累了不错的观众基础。
当一位导演与一位演员的银幕合作,给观众留下过于深刻的印象时,二人的“电影组合”一旦拆分,便会对票房成绩产生不小的冲击。本片重写实,轻幽默,与当时的香港市场口味不一致
当时的香港场,生活节奏比较快,不喜欢历史感浓重的题材,比较接受诙谐、搞笑的剧情设计。
原剧本中的马义诠释较为单薄,是于承惠赋予角色内敛深沉、义薄云天、善良坦率的鲜明个性。
其出神入化的精妙剑法更是看得人如痴如醉,人与剑达到高度统一,达到如武侠小说中所说人剑合一的至高境界。
男二号江湖艺人车天作为辅助人物,是片中的搞笑担当。
原来是为李连杰量身定做的人物,却因为李连杰另起炉灶,拒绝了这个角色,张鑫炎导演从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找到舞蹈演员淳于珊珊代替其出演这个角色。
武星第一反派于承惠:李连杰拒绝为其作配角,葬礼上吴京含泪悼念。
本应是前途无量,可训练中的一次事故,让他摔伤了膝盖,从武术队遗憾退役。
从巅峰跌落谷底,他并未向命运低头。他进入造纸机械厂,成了一名普通工人,白天工作,晚上继续习练武技、钻研武学。
12年后,他创造出了“螳螂剑法”,让失传已久的“双手剑”重归江湖,由此名声大噪。
兼具实战性与艺术美感,他受邀进入影视圈,将真正的中国传统武术,搬进大荧幕。
白发长髯,仙风道骨,他的形象符合一切世外高人、江湖大侠的定义;更精于剑术,倾尽毕生心血,致力于传统武学的研究和推广。
他就是中国武术界泰斗、一代剑圣于承惠。
于承惠,1939年8月16日生于山东蓬莱。
1951年,自幼习武的于承惠进入青岛市业余体育学校系统学习武术。1960年,于承惠在夺得青岛市武术比赛全能冠军后入选山东省体育学院武术队。
1963年,于承惠在参加华东地区武术比赛时,以一套“醉剑”获得冠军。
1979年春天,宁夏回族自治区武术队邀请于承惠担任武术教练。
于承惠能够从影实属偶然,1981年,他在济南参加全国武术比赛时巧遇慕名来山东找他的电影《少林寺》导演张鑫炎。
自从踏入影视剧行当。
《少林小子》原名叫《龙凤村》,故事本身就十分轻松搞笑,不像《少林寺》那样苦大仇深。
鲍生凤也是个一本正经又略带搞笑基因的正面角色。
《少林小子》同样得到了空前的成功,其后邵氏公司也看中了少林功夫题材,把李连杰等原班人马都挖过去出演由刘家良执导的《南北少林》,于承惠又成了片中大反派赫索。
有趣的是于承惠和计春华总是形影不离,于承惠演正面人物时,计春华就是大反派;于承惠演大反派时,计春华就退居二线演他身边的打手。
2012年2月,受导演徐浩峰邀请,他重返大银幕,在《倭寇的踪迹》中饰演主角裘冬月。片中,他白发飘洒,留着长须,一派仙风道骨。
电影拍摄时,于承惠依然用真功夫,不吊威亚,气力不减当年,据说当时撂倒了一众儿找他切磋武艺的年轻演员。
《倭寇的踪迹》中有一幕是于承惠在田地里发劲儿,发的是形意拳的劲儿。这部电影参展48届金马奖时,台湾的电影观众评说稻田中一幕真的是太经典了。
同年,他又与徐浩峰合作,在电影《箭士柳白猿》里演了位自我人格受到极度创伤的刺客。
《黄河大侠》是于承惠第一次担纲主演,那一年他49岁,他自创的双手剑(螳螂剑)在影片中明星大侦探第五季云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于承惠壮年时的形象气质完全贴合于大众对“武林高手”的想象。老年后的形象气质就是大众脑子里“武学宗师”本人。
所以说正如本片海报上所写“真打,真摔,紧张,惊险”,于承惠的双手剑不是花架子,是实战实用武器。据说在拍摄电影《倭寇的踪迹》时,有年轻的演员找于承惠挑战剑术,都一一摆平。遗憾的是于承惠奸恶计春华都已不在,大师渐凋零,后人难为继,大侠演大侠,此后再无人。
《南北少林》,《连城诀》,《神雕侠侣》,《七剑下天山》,《少林寺传奇》,《倚天屠龙记》,《四大名捕》等作品相信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在这些影视作品当中,都有于承惠先生的奉献,一直到2014年的时候,先生还参演了《白发魔女传之明月天国》,2015年7月4日,于承惠在拍摄电视剧《清廉魏征》中途因感染肺病与世长辞,终年76岁。
这部电视剧至今也未能完成,他身后还欠下和徐皓峰导演的三部片约未能完成,这也成了观众永久的遗憾。
一代武术宗师离去,吴京、吴樾,等众星纷纷为他送行,中国武侠片中从此少了一位真正的大侠,
独留他的传奇在江湖回荡……
从耀眼的武术冠军,到一个普通的工人,从武馆教头,到武打明星,再到最后的剑术大师甚至是剑仙,于承惠先生的一声经历了太多的起起伏伏,但无论生活出现怎样的变化,先生对武术的热爱一直都没有减少,这或许就是我们应该向先生学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