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五一电影档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却是虚假繁荣。
票房和口碑就能看出一二。
5天下来。
口碑最好的,是张艺谋的《悬崖之上》,豆瓣评分7.7,票房5亿。
票房最好的,是《你的婚礼》,票房6亿,口碑仅略高于《真·三国无双》,豆瓣评分5.1。
一个悲伤的故事是,去年年底张艺谋的《一秒钟》,豆瓣评分7.8,票房才刚过1亿。
反观《你的婚礼》,不仅是五一票房冠军,还是预每天电影推荐售票房冠军、五一期间连续单日票房冠军。
新人导演、新人演员、老套题材,在一众电影圈老戏骨的队伍里,仅凭铺天盖地的短视频营销,就能一骑绝尘,赚得盆钵盘满。
魔幻不?
01
廉价爱情片,赚的是什么眼泪?
在电影预售宣传期间,打的主要就是“许光汉”、“青春”、“催泪”的噱头。
上映之后,#你的婚礼好哭#、#你的婚礼意难平#持续登上微博、抖音热搜。
不少观众在电影院嚎啕大哭,评论里也一片被“爱情台词”感动了的架势。
一些疼痛台词被当成金句流传:
“如果我能早点长大,是不是就不会失去你”;
“是你亲口告诉我永远都不会让我伤心的”;
“我的青春里,所有的幸福,都是你给的”
“我唯一不后悔的,就是跟你在一起”
……
片方的宣传语也对疼痛的句子加大加粗进行扩散:“为什么弄丢了那么爱的她”。
观众们哭得不成样子,泪洒各大社交网络平台:
“希望我前男友去看这部电影,让他知道他是怎么把我弄丢的”。
但实不相瞒,他们哭得越惨,蝉主就越发想笑。
这个赚足了眼泪的片子,可以概括为:一个舔狗男孩15年的自我感动。
许光汉饰演的周潇齐,一个爱打架的莽撞学渣,因为对美貌的女主一见倾心,开启了漫长的15年追求之路。
女主尤咏慈,一个转校的学霸,因为过于美貌,被几乎全校的男生追求。
学渣和女神的故事,就这么开始了。
尤咏慈过生日,周潇齐得知她想看烟花,就在宿舍的天台拉了烟花来放,对她大喊“生日快乐”。
即便,女主根本不知道烟花是怎么来的,也不知道当日男主的存在。
两个人从高中到大学再到工作后,分分合合,始终因为各种没有说清楚的误会分开了。
毕业后,周潇齐成了职业游泳运动员,邀请尤咏慈来看自己职业生涯最重要的一场比赛。
请注意,每当导演铺垫一个“最重要”的时候,就知道接下来的事情一定不简单。
果然,偶遇刮台风,女主被困路上,已经站上游泳池的男主,在吹哨的那一刻选择放弃比赛奔向女神。
???游个泳不是最多一两分钟的事情吗?
导演为了显示周潇齐对女神的痴情,刻意制造了很多“天降的障碍”:
比赛遇上刮台风,男主放弃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
转头,又让男主为了女神砸伤自己,导致葬送运动生涯……
在一些误入电影院的女观众看来:这男主是不是脑子有问题?
女主真的想要他放弃自我、伤害自我来表达对自己的爱吗?
在导演的视角下,她要。
周潇齐这种自我感动式的付出,最终一点点感化了女主,他受伤之后,女主主动献吻,成功恋爱。
既然片名是《你的婚礼》,当然是BE。
然而,两个人分手的原因,也就只是女主不小心听到男主说了一句“我怕我会后悔”。于是她不听解释,不问真心,坚决表示两个人没有未来了。
呵呵。
在一起是因为天降灾难,喜欢是因为被感动,分手是因为误会,一切靠编剧的金手指推进。
什么叫悬浮,这就是。
02
悬浮意淫,被毁的不只是许光汉
电影全程是许光汉的男主角单方面在制造付出和牺牲,女性视角是缺失的。
从始至终,作为完美学霸美女的女主角尤咏慈,虽然被男主追求、被同校的其他男生追求,导演却从没有展示她真正的视角和想法。
她因为被追求而关注到学渣男主,因为被学渣自我伤害式的呵护而感激落泪,爱上了男主。
我们不知道,女主究竟喜欢和欣赏他哪一点,也不知道,女主究竟是在哪一刻爱上男主的,一切,都是导演臆想。
就连她的名字,也是为了和男主喜欢游泳搞的谐音——“尤咏慈”。
女主角本身的人设有多可笑呢?
她出生在一个不幸的家庭,父亲家暴,全家多次搬迁。
按理说这个应该是像《少年的你》陈念一样的角色,努着一股劲,心里装满了事儿,把高考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等待上大学之后独立远离家庭。
但她身上却矛盾重重,所谓的“学霸”人设,就只是给了几个学习的镜头,而且转身就跟学渣男主一起去爬墙、逃课、吃烧烤,没心没肺得很。
你说她是个娇蛮任性的白富美,我也是信的。
其实不只是女主,除了男主的视角,电影里其他的人物全都面目模糊。
男主的父母是什么人,他有什么家庭成长环境,没有提及。
几个兄弟,连他们长什么样,有什么性格、职业,观众都记不清,更别说具体这些青春友谊里有什么“实感”,长大后的成人世界又和少年情谊有何不同,导演全都没有涉及。
只给了几个像短视频一样的场景:一起游泳、奔跑、坐车去参加女主的婚礼……
生硬的笑点,工具人罢了。
所谓青春的戏份,笔墨寥寥。
重头戏之一,就是许光汉在宿舍天台放烟花,楼下的男生接连向女生宿舍的女孩大喊表白,引起轰动。
对于这种女生宿舍楼下大张旗鼓表白的方式,其实早有争议。
很多男生在不明确女生是否喜欢自己的情况下一厢情愿地进行公开表白。
认为这是一种性价比很高,且能利用舆论让女生答应的事情。
女生的感受却是:尴尬,你这是在感动自己。
然而这种如同面具一样的戏码,却在导演一曲《童话》BGM的加持下,变成了浪漫的大学生活代表。
这样浮在表面的青春片,依然收获了很多人的眼泪。
有女孩看了这片子,代入了自己被帅哥追求的视角,或者开始感慨“青春欠我一个周潇齐”。
但大家醒一醒!在导演的心中,只有完美的校园女神,才有这种待遇。
有男孩代入了追求女神的视角,不管对方需要什么,用死缠烂打和给对方造成愧疚同情的方式,就能让所有人感动,美其名曰“无悔青春”。
也请醒一醒!这样的结果不是收获爱,而是舔到最后一无所有。
这部电影里,有章若楠姣好的脸庞,许光汉不错的演技,最终却呈现出一盘廉价狗血爱情戏。
在《想见你》里拥有20米滤镜的许光汉,直接风评被害。
03
爱情烂片,为什么总能成功?
在蝉主看着票房义愤填膺的时候,却发现,这类火爆短视频的爱情烂片获得成功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
去年的《我在时间尽头等你》,评分5.5,票房近5亿。
前年《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评分4.8,票房超过9亿。
评分5.5的《前任3:再见前任》19亿,全员不超过6.0的《小时代》系列18亿。
在抖音上营销自我感动式的爱情烂片,一次次用套路赚取了观众廉价的眼泪。
什么叫做廉价的眼泪?
就像李诚儒评价郭敬明电影时所说:“不能用廉价的笔触,产生广泛的共鸣”。
这类爱情烂片,像极了当今的短视频,只有套路生产下的片刻短暂的感动,没有真正的生活细节,更别想在里面看到一些关于爱的体悟。
看完了,哭一下,就算了。
《你的婚礼》被很多人称为《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2.0,这样说就有点辱《那些年》了。
虽然《那些年》也是男性视角的青春片,但难能可贵的是,他的刻画和铺垫够细腻,大陆没有小清新的校服,但那种懵懂puppy love时期的悸动、暧昧、小鹿乱撞是共通的。
校园戏的细节,是白衬衫上被戳出的蓝点点,是一起做无用但是需要考试的数学题,是搞卫生时扫不完的落叶,是大地震时没有讯号的手机。
不少台湾爱情片比如《那些年》《蓝色大门》《我的少女时代》等,算不上多么高深,但至少在生活气和细节上做得扎实,不让人讨厌。
更别说,作为青春剧的《想见你》,直接在痴情的爱情里包裹着人文关怀。
近几年,国产爱情片,能打的一部都没有。
改编歌曲的《大约在冬季》《后来的我们》《栀子花开》《同桌的你》等,无不是在复刻一些非主流时代疼痛青春式的爱情。
男男女女们爱得死去活来,有山盟海誓、堕胎癌症、撕心裂肺,却莫得落地的真情实感。
爱情片真的不能拍的有意义吗?
经典的爱情三部曲《爱在》系列,用细节和对话展示了爱情的不同阶段,双方在一见钟情之后,经历了悸动、相爱、离别、重逢和磨合,走向人生的不同阶段。
但是在国内,爱情片很难出佳作。
国产导演似乎拍不好爱情片,观众似乎也不需要一部好的爱情片。
片方只在意套路能不能赚钱,在铺天盖地营销的加持下,爱情片就是屡试不爽的圈钱套路。
而那些节假日约会的情侣,也并非真的热爱电影、想从爱情片里感悟一点什么,他们只是刚好需要一部能让他们走进电影院约会的片子,然后在套路化的剧情里哭一把,短暂发泄一下就够了。
眼泪和感动在这个前提下逐渐变得廉价。
说来,是不是也挺悲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