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账票房高达1055万,这部“网大”榨干了《鬼吹灯》最后一滴血

序言

说到电影,大家第一反应可能都是在电影院上映的院线电影,这种传统思想无可避免,但随着现代互联网网络技术的空前发展以及电影产业不断革新,网络电影市场正在蓬勃兴起,技术上也有了重大突破,逐渐走进并占据着大众视野。

给观众们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同时,也创新、丰富了电影市场的形式。

回顾过去半年,由于疫情原因,院线电影市场全部遭受重创,而网大则一路勇往直前、毫无畏惧,网络电影也抓住了这个绝佳的良好时机,迎来了发展直线上升期,在票房、内容、口碑、影响力等方面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为网络电影时代的到来拉开了序幕。

不过,有利则有弊,那就是过度被消费。

拿五一档上线的《鬼吹灯》系列改编而来的网络电影《摸金玦之守护人》来说。

借助国内顶级IP加持,原著作者天下霸唱担任总顾问为门面,所制作的衍生篇,开画就被顶上网络电影热度榜首,目前累计播放量已超6000万,分账票房高达1055万。

该片噱头十足,吸睛无数,但从还原度和整体质量来看却是不尽如人意。

《摸金玦》以网大标准来定义,陌生的演员阵容,略微粗糙的特效镜头,有些低质的视听感受,观众们都可以理解,唯独不能接受的就是对于故事基底的篡改。

作为起源系列,几位主角表现稚嫩没有问题,但总不能改掉人设吧,十六字风水秘术的老本都吃没了,接下来还怎么玩,一个刚登场的狼女都比胡八一强,叫大男主何去何从?

杨教授更是离谱,菠萝君觉得他应该是走错片场了,《鞭王》剧组在对面。

其实这部片子如果不挂《鬼吹灯》的名头,还算是一部中规中矩的网大,败笔啊。

我想霸唱作为顾问也只不过是片方的宣传手段而已,毕竟版权早就卖掉了,不参与制作也很正常,再说《鬼吹灯》系列的“烂片”又不止这一部。

引发思考

好的影视作品都具有长久的生命力,相比之下一时的喧嚣尘上太微不足道了。

观众影迷之间的争论和100超好看的电影豆瓣九分以上粗制滥造所带来的话题度也许会贡献出一时的表层商业价值,长远而言对于作品本身必然是消耗的。

《鬼吹灯》系列作品现在已经演化发展成超级IP,它拥有质量极高的IP内容,近年来很多影视公司纷纷哄抢该优质资源,导致电影市场上的《鬼吹灯》影视化作品琳琅满目。

但是这些作品是否存在盲目跟风的情况?是否深入挖掘了其核心价值?是否存在哄抬版权价格?这些都需要我们去深入分析。制作方不关注影视作品质量,过度关注IP运营所带来的商业价值与利益,导致对IP的不适当开发。

一直以来,IP改编剧最大的痛点就是剧本剧情问题。

细细分析下来,无非就是这些原因,一方面是保证原著还原度,之所以称其为IP改编剧,是因为它以原著为基础进行加工,如何还原再创造出最贴近原著、最能表达出作者意志、最符合观众呼声的场景画面等,这些都需要制作方去深入思考的重点。

另一方面是改编后对情节的填充与删减,小说是小说,影视剧本是影视剧本,从根本上它们就存在着差异性,所以在小说剧本化的过程中,无可避免地会存在情节缺失或者情节无法可视化需要改编删减的问题。

特效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关键点。IP小说大多时候给编剧提供了创新点,这些作者创作时不需要考虑各种审查红线、逻辑是否严谨,而是天马行空,任凭想象。

这样去处理的确可以引发很多好想法的产生,但在IP剧影视化过程中,许多原著中的东西多需要特效才能实现。

在大战巨型蚰蜒桥段中,蚰蜒的特效的确令人让人尴尬,但就目前国内影视科技的发展,在已播出剧种内,还没有哪部IP剧能把特效做到不被观众抱怨。

这背后原因无非是时间和制作成本,从而引发低质量上的悲剧。

作者天下霸唱运用精妙绝伦的文笔,凭借一己之力向我们创造了一个精彩纷呈、险象环生、不可思议的盗墓世界。

正如一首诗。

绝妙的韵律吟诵着盗墓探险之美。

又如一幅画。

优雅的笔触渲染着泼墨之洒脱。

所以希望广大影视制作者在将其影视化同时,请手下留情!

影视资讯影视小说网络电影影视化鬼吹灯电影大菠电影

有用 (585)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