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愚离去,哑剧可有后来人?

原标题:1983年春晚《吃鸡》让哑剧家喻户晓 1990年《举重》之后晚会几无哑剧(引题)

王景愚离去,哑剧可有后来人?(主题)

昨晚,中国国家话剧院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国家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老艺术家王景愚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5月3日上午9时5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王景愚,1983年登上春晚表演了哑剧《吃鸡》,一度让哑剧深入人心。他的离去,让哑剧这门艺术的生存和发展引起人们的关注。

被误解

无奈“告别哑剧”

王景愚在哑剧表演方面是自学成才,他曾深受被误解之苦,甚至遭到各种批评。有人说他演的只是“逗人一笑的非常浅薄的小品”,对于一个始终执着追求高层次艺术的戏剧表演艺术家而言,这让他感到很愤懑、很痛苦。尽管后来每年春节,各种春晚都会邀请王景愚登台演哑剧,但他都婉拒了。

他在著作《王景愚与哑剧艺术》中这样写下了自己“告别哑剧”的心境:“我已经是五十岁的人了,我的健康每况愈下,在舞台上演出哑剧,感到力不从心了。有一次我演完《足球守门员》之后,心脏在激烈地跳动,猛然又是一阵疼痛,从左胸直穿背部,我觉得幕布和灯光在我眼前旋转……我只好重新拿起笔来,把我要写出来的东西落在纸上。因此,我写了这篇探索哑剧的心得和体会,也把几个哑剧小品用文字记录下来,奉献给有志于从事哑剧艺术的青年朋友,算作抛砖引玉。我把提高和发展民族哑剧的希望,寄托于年轻的、富有才华的后来者!我盼望着有更多的青年通过艰苦努力,使民族哑剧放出它应有的光彩。哑剧艺术之花应毫无愧色地在艺苑中绽蕾怒放,争芳斗艳。而我,一个冒昧的哑剧探索者,在与哑剧告别之际,为哑剧艺术美好的未来而祝福!”

难度大

短时间很难掌握

在王景愚告别哑剧之后,春晚的舞台上几乎没有再出现过如此精彩的哑剧小品,甚至哑剧这门艺术也慢慢淡出了大众视野。

北京电视台春晚导演张一弛对王景愚老师的离世也感到特别惋惜。他认为:“哑剧是相对小众的一种舞台表演形式,参与人员少,表演难度大,知名演员就更罕见了。从王景愚老师之后,近几十年的春晚舞台都很少看到哑剧表演,可能也是他当年的表演太过生动精彩了。”谈到如今晚会现状,张一弛深有感触:“当下考量一台电视晚会的成功与否,收视率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而现在的收视率必须与娱乐明星、顶流明星挂钩,这就是当下的生存环境。为什么哑剧越来越少?因为明星跨界参与难度大,很难让明星在很短时间内掌握这种高难度的表演形式。”

著名导演、古希腊戏剧研究专家罗锦鳞也认为,哑剧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戏剧品种,而且相比起话剧来说,哑剧因为不许用语言,表演难度更大。“哑剧演员虽然没有台词,但非常强调肢体表现力,而且同样要创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关系,要有事件、行动和冲突。演员必须懂得戏剧表演的规律、方法和条件,在舞蹈和音乐的修养方面有更高的要求。中国出现过几位很有才能的哑剧演员,如王景愚、游本昌等。王景愚的离去让人不胜哀痛,他在表演艺术上一步一个脚印,尽到了责任!”

特别酷

哑剧仍有后来人

令人欣慰的是,王景愚生前对哑剧艺术的希望和祝福没有完全落空。如今虽然晚会上罕见哑剧表演,但在戏剧舞台上,却有着一些在哑剧、默剧、肢体剧方面有着出色表现的人和余罪一样的电视剧才和团队。

今年迎来创立25年的形体剧演出团队三拓旗,一直致力于用“诗意的身体”去表现“哀伤的幽默”和“精彩的想象”,他们创作了大量的形体剧作品,并且走出国门,登上了阿维尼翁戏剧节等国际顶尖艺术节的舞台。虽然他们所受影响和尊崇理念更多来自于欧洲,但其创始人赵淼对王景愚老师推崇备至:“我曾经看过王景愚老师表演的《吃鸡》,觉得特别有意思!王景愚老师是国内哑剧最重要的奠基人,也是哑剧的推广者。他的表演让更多的国内观众了解并喜爱上了哑剧。”

在赵淼看来,“默剧、哑剧是独具特色的演剧样式,对人内在世界的刻画和表现非常独到,特别擅长捕捉人在巨大冲突之下的静默时刻,而且对演员表演训练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但中国以往对这种丰富的演剧方式的学习、研究和呈现还很不足。国内这些年原创或引进的形体戏剧、默剧、哑剧慢慢多了起来,也是观众需求多样化的一种体现。艺术院校可以尝试开设这种强调运用身体表达的戏剧专业,在更广维度上去培养创作者。”

由一群热爱默剧和小丑戏表演的年轻人组成的拿大顶剧社,已经成立十年,被誉为“国内原创默剧之光”。该团创始人之一王梓被称为“默剧小王子”,曾因在独角哑剧中的出色表演荣获“乌镇戏剧节最佳个人表现奖”。得知王景愚去世的消息,王梓在朋友圈发了自己收藏的《王景愚与哑剧艺术》一书的图片,并写下一段特别有其个人风格的文字:“我曾担心过……喜欢的演员在这个时代如此默默无闻,外界没有任何有关他的报道。那……如果他突然去世怎么办?我会收到消息吗?今天,还是收到了。摘星星的老爷爷心里清楚,‘人是摘不到星星的’,但还是会不自觉地想‘手再长点就好啦’!真是美好的一生。”

在1989年出生的王梓看来,1936年出生的王景愚老爷爷“很酷”:“我没有看过他的现场表演,我出生的时候,他已经不怎么演了。但我在电视里看到他的表演,觉得他演得挺厉害的!挺酷的!因为做默剧不可能轻松,也不可能有什么世人眼中所谓的成果。所以做这个选择本身就很酷!”这是年轻一代默剧演员对前辈艺术家最充满崇敬的评价,也是他们对共同深爱的艺术最诚挚的追求和坚持。北京日报记者 王润

链接

王景愚让哑剧深入人心

对于王景愚的离去,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深切悼念:“记得央视春晚看王先生演绎哑剧小品《吃鸡》带给我开心的欢愉。今时,王先生归去,难掩悲痛,叹表演艺术界之损失。悼念!剧院热爱您,晚辈敬爱您!王景愚先生,一路走好!”国家话剧院原常务副院长王晓鹰导演也深情追忆:“我1984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国青年艺术剧院,跟王景愚老师成了同事,他那时是艺委会委员,对我导演的《浴血美人》十分赞许。王景愚老师浑身喜剧细胞,即使偶尔抱怨生活也像在演喜剧。他去的地方一定会充满笑声。”

王景愚称得上是一位全才的戏剧艺术家。他与金振家共同编剧创作并主演的讽刺喜剧《枫叶红了的时候》堪称中国喜剧经典之作。他曾创作了二十多部喜剧作品,但在很多人心目中,印象最深的还是1983年和1990年他在央视春晚舞台上表演的哑剧小品《吃鸡》和《举重》。精妙绝伦、惟妙惟肖的演技,带给观众欢笑,也让哑剧这种艺术形式家喻户晓。

剧情介绍明星综艺春晚小品话剧戏剧王景愚中工网文未分类

有用 (973)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