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万唤,让人苦等两年的现象级神剧终于回归了!
它就是《使女的故事》。
因为疫情的关系,这部本该在去年就能与观众见面的第四季耽搁了近一年。
如今终于来了。
话不多说,咱们开菜——《使女的故事第四季》。
相信不少观众早已把前三季的剧情忘了大半。
其实不记得也没太大关系,无需重刷,因为剧情上的发展慢如蜗牛。
大概的背景复习一下可以了。
本剧改编自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同名原著小说。
从2017年开播便获得了观众、评论家、媒体的一致认可和肯定,并且持续火热到至今。
并且凭借前三季获得了包括最佳剧集、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和最佳女主角在内的共计15项艾美奖和55项提名。
聚焦在这部剧的光芒始终耀眼,甚至一度超越《权力的游戏》、《王冠》等经典大作。
它也是首部获得艾美奖最佳剧情类剧集的流媒体剧集,在影视剧行业中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浪潮,余热经久不散,神剧口碑从未坍塌。
目前第四季开播不久,豆瓣评分9.0。
故事发生在未来的某一天——
地球生态被严重破坏,核泄漏污染了水源,大气层破洞污染了空气,人类的生存环境每况愈下。
在这种情况下,人类越来越难以怀上孩子。
即便怀了孕,婴儿也总是夭折。
生育率骤减,人类要面对的是灭绝的困境。
为了挽救社会和人类于水火之中,各国都绞尽脑汁想了各种办法。
而在美国,有一部分人认为这是人类过度泛滥的欲望所导致的结果。
他们想让世界回到它本来的模样——至少口号是这么喊的。
在经过多年密谋以及后来血腥暴力的战争之后,他们成功了。
基列国诞生了。
这是一个用《圣经》取代《宪法》。
并从字面意义上狭隘地以之作为最高执行准则的宗教极权国家。
男人们是掌权者。
女人们,则成了国家资源。
好一点的,被分配给大主教或者眼目或者士兵。
差一点的,直接被送到殖民地——那些埋着核废料等有毒物质的地方。
基本上就是让她们去死。
而夹在这其中的,便是少数拥有生育能力的女人。
她们被统一管理,唯一的职责就是给国家生孩子。
你没有听错,从此,女人变成了长着腿的子宫,被称作使女。
她们统一穿红色长裙,遮胸遮腿遮全身,头戴白色翼帽。
前者象征着分娩时流的血,也是为了她们在逃跑时好被追踪。
后者则是为了防止她们交头接耳,结交朋友,形成阵营。
她们只有生育价值,没有人格尊严。
在这里,只有男性可以出门工作。
使女会被派发给生不出孩子的主教家庭。
平时,使女就是家里的仆人。
但主教会定期进行所谓的“受孕仪式”……
当生育成为女人的唯一责任,绝对男权主导了世界。
一切荒诞的事情,都可能发生——
而发生在基列国最为荒诞诡异的。
无疑是使女生孩子的时候,主教夫人还要坐在孕妇后面假装自己在生孩子。
前边使女疼得浑身发抖,后边主教夫人就努力假装疼痛,声嘶力竭地表演着……
一旦孩子落地,除了哺乳,使女将不得接近自己的亲生骨肉,而等哺乳期一过,孩子将永久归主教家庭所有,跟使女不再有任何关系。
至于使女则会被派往下一个家庭,重复之前的一系列流程,为下一个主教生孩子。
基列国就是通过这样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出生率。
但活在底层的使女们都会如此听话吗?
显然不可能,但生活在基列国,任何形式的反抗都会面临刑罚。
不能生育的反抗者直接吊死或发配殖民地,还要被污名化为“异教徒”。
有生育能力的则要接受体罚或致残,瞎眼、断手、割礼都有可能, 只要子宫还能怀孕就行 。
而我们女主琼就是一个典型的反抗者。
她曾经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是一名写字楼白领。
可基列国政变之后,她和女儿在逃亡中被捕,一切都变了。
从此,她从琼变成了“使女”奥芙瑞德(Offred)。
Fred,正是她所“服侍”的主教;
而奥芙瑞德这个名字,表达的就是从属于主教的意思。
第一季的故事就围绕着女主琼,讲述了她觉醒之路的自我挣扎。
从前期的忍辱负重到后来的逐步觉醒。
到了第二季,琼不仅结识了反抗组织。
而且在琼的感召下,反抗队伍日渐壮大。
连主教夫人塞丽娜也开始觉醒。
认清了基列国并不能给孩子们带来有益的教育。
还同意了琼带着她的孩子逃出基列国。
而第三季延续了之前的故事。
第二季结尾,琼在距离逃出地狱仅有一步之遥时。
选择在最后一刻关上车门,目送车辆离开后转身回到黑暗……
因为她做了一个石破天惊的决定——
她要把女儿,送到没有使女制度的加拿大。
第一季是压迫,第二季是觉醒,第三季是反2019新电影票房排行榜抗。
而第四季的主题则是浴火重生——
第四季的开篇紧接着第三季的结尾。
琼一行人在逃往加拿大的途中。
为了躲避政府军,躲到了一个安全地点。
她们联系到了一个反基列国组织,眼看就要迎接自由的曙光。
但是在关键时刻。
基列国用琼的女儿为要挟让她说出了安全地点。
筹谋已久的计划难道就此功亏一篑?
使女们又要被抓回去当生育机器?
当然不会,第四季的剧情比前三季都要紧凑。
而且根据预告来看,虽然九死一生,但琼还是脱险了。
整整一飞机的使女都到达了加拿大。
而主角一行人也踏上了新的抗争道路......
不过,也千万别忘了,这部剧的最大的亮点不在于其它,而在于其现实意义。
原著作者玛格丽特曾经就《使女的故事》说过一句话:
切记,在这本书中我使用的所有细节都是曾经在历史上发生过的。
换言之,这不是科幻小说。
而她把时间设置在近未来,其实上也就是在说:
过去发生的,未来也可能再发生。
这并非杞人忧天。
书中剧中的基列国虽然纯属虚构。
但这份担忧在如今的现实中依然存在。
原著小说开始动笔于1984年。
当时的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西柏林,她目睹了罗马尼亚实行的《770法令》。
一项为了让罗马尼亚人口实现增长的法案:
除了45岁以上(后来被降至40岁)、已经生育至少4个孩子(后来被提升为5个)、可能会因为生育而有生命危险、由于强奸或乱伦而怀孕的女性之外,堕胎和避孕均为非法。
35年后,《使女的故事 第三季》上映前一个月,美国亚拉巴马州修订了“心跳法案”。
即是除了母亲和胎儿发生生命危险的状况之外,性暴力等引起的计划外怀孕,都禁止堕胎。
该法律直接在该州推翻了1973年最高法院对罗诉韦德案的判决。
堪称人权和法律意义上的大倒退。
说到底,使女的故事就像是一场社会实验。
而历史的车轮有时不会一直向前,有可能会反反复复。
种种荒诞,也许早有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