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香港影视剧,始终都绕不开“TVB”。作为香港娱乐圈最大的电视台之一,TVB曾出品过众多耳熟能详的经典剧集。
早年的金庸系列武侠剧、《刑事侦缉档案》、《法政先锋》、《陀枪师姐》,还有后来的《金枝欲孽》《珠光宝气》等,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的收视热潮。
TVB在业界的造星能力也是首屈一指,历届港姐几乎都被收入麾下,像大家熟知的蔡少芬、袁咏仪、佘诗曼、胡杏儿,都是TVB艺人出身。
只不过“盛极必衰”,昔日的TVB有多辉煌,如今就有多落寞。曾经依附于TVB的女演员,后来北上“掘金”也是同样光景,当年多风光,如今多“拉胯”。
艺人片酬低、开工时间长、剧集质量参差不齐、领导层对艺人缺乏尊重等诸多问题,终于集中爆发。TVB的众多当家小生和花旦,在约满后纷纷选择离巢,另寻他路。
随着内地影视剧市场迅速崛起扩大,平台更广阔,明星片酬也是水涨船高。
于是“离巢北上”成了一众TVB艺人的首选,甚至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内地,其中尤以胡杏儿、佘诗曼、蔡少芬等港圈女艺人更为明显。
像是在TVB苦熬多年仍为配角,但进军内地后,凭借在电视剧《三十而已》中客串出演“梁正威”未婚妻一角的高海宁。不仅靠着在剧中掌掴江疏影“一扇成名”,更是被媒体渲染三个月轻松赚足七位数,成为“楼后”。
“北上捞金”市场广阔,“钱”途无量。对于众多港圈女艺人来说,不可谓不是一条光明大道。
但事实上,内地娱乐圈比起TVB的池子,只深不浅,港圈女艺人想要出人头地,何尝是一件简单的事。
提及如今在内地中有一定知名度的港圈女星,相信大家想到的仍旧明星大侦探第三季第1案下是胡杏儿、佘诗曼等人,当然这也是由于近两年这些女星在内地有一定作品加持的关系。
除此之外,就是像王祖贤、张曼玉、刘嘉玲等老牌女星们了。
如今的香港女演员中,到底谁在挑大梁?
看到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都会语塞。“演员断层,青黄不接”成了现今出现在香港女演员中,乃至整个香港娱乐圈中的最明显的问题。
老牌女星突围的凤毛麟角,八十年代走红的钟楚红、王祖贤等人,早已退出影坛,不问纷争。
“一代影后”张曼玉陷入摇滚和恋爱的窠臼,许久不再出现于荧幕之中。
而刘嘉玲等人,近年来的确鲜有佳作诞生,倒是在综艺和时尚领域,玩得风生水起。
在老牌女星的“攻坚战”中,没人会想到,最后扛起港圈本土演技大旗的,居然是惠英红、鲍起静这些差不多步入花甲之年的女演员。
但论及在内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惠英红凭借多年积攒下来的口碑,和频频在内地试水综艺及电视剧的演出,令人印象深刻。
而到了中生代女星,本应是最能挑大梁的一代,可是混出头的几位,如舒淇、郑秀文、杨千嬅等人如今也似乎都无心恋战。
相较于从前的高产,现在能保持一到两年出一部作品的女演员,已经算是惊喜了。
至于后起新人,拿造星工厂TVB来说,尤其对于内地观众来说,不过是脸盲的“连连看”。
所以说,暂不提港圈女星们能不能在内地影视剧立足,单单是港圈内部,今日似乎就已挑选不出可挑大梁、扛大旗的人选了。
像胡杏儿、佘诗曼等人还在TVB的时候,均处在当家花旦的位置。她们来到内地后,都有不俗的上佳表现。
例如佘诗曼凭借古装剧《延禧攻略》人气急升,成功打开内地市场;胡杏儿在《那年花开月正圆》中演奸角获赞,更在演技竞技类节目中获得冠军;而蔡少芬在《甄嬛传》中的精湛演技,大家有目共睹。
尽管内地观众认同香港女演员的演技,但是她们大多出演的仍是女二戏份,像是佘诗曼在《燕云台》中虽然演技不俗,但依然避不开要给“85花”唐嫣做配的现状。
“内地花旦有人捧,港圈女星无人疼”,似乎成了众多北上港圈女星现状的真实写照,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她们如此“拉胯”?
其实归根结底,香港女演员进入内地市场,就像是新品上市,需要大家认识、认知和认可的过程。
凭借从前在TVB也好,在香港影视圈积攒的人气和认知度也好,这些只能决定她们在这个过程中所遇到的阻碍的多少。
像是蔡少芬、张柏芝等人,基础打牢、名气已有,进入内地市场后,不过是开拓个人事业版图的选择;而对于像前面提到的高海宁一类女星,或许这个过程就要漫长许多。
况且,在资本掌舵的娱乐圈中,大家看重的是“性价比”。
此前曾有“内地女星抢了香港女星饭碗”的观点,对此成龙曾作出回应:“香港女演员要努力,找内地女星演出是有理由的,因为她们有市场。”
没错,对于影视剧而言,主角的市场号召力,会直接影响到票房成败。
当年《春娇与志明》上映时,在香港本土火爆异常,上座率是同期好莱坞大片的3倍,票房更是逆袭夺冠。但在内地市场却表现平平,仅收获2029万的票房。
要知道,作为“港女”代表,杨千嬅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输一线,奈何对于内地观众而言,可能还不及女二的扮演者杨幂。
导演彭浩翔曾说“自己选择杨幂出演,并没有考虑人气因素”。但是要知道,2012年正是杨幂爆红的开始。
在《春娇与志明》上映前,凭借《宫锁心玉》大火的杨幂,仅2012年一年就有九部电影、四部电视剧上档。
所以彭浩翔在选择杨幂时,是不是真的不看中她的市场号召力和自身话题度,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
“石榴姐”苑琼丹曾提到:每个演员都有属于自己的“寿命”。因为市场价格越来越低,这也就意味着竞争就会越来越强烈。
对于一部影视剧而言,大部分资金的花费是在演员片酬和剧集制作上。其中,除去演员本身的花销外,工作人员的衣食住行无一不占份额,再加上香港演员往返与内地和香港,这都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而对于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内地影视剧市场来说,无论是从认知度、匹配度还是性价比来讲,内地女演员的选择面更大、更合算,对于不同类型剧集的适配度也会更高。
如今大部分明星会以个人工作室或公司的形式活动,自己做老板签约捧新人。像是迪丽热巴、高伟光、张云龙等人都隶属于杨幂旗下,老板杨幂也是不遗余力地培养新人。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让迪丽热巴和高伟光火速上位;在《翻译官》中,高伟光跻身男二,戏份吃重;张彬彬更是在今年凭借《司藤》又火一把。
内地影视圈就像是我们常玩的“抢椅子”游戏,每把“椅子”都是一块资源。在一轮游戏中,椅子的数量只会有减无增,有人抢到坐得稳当,就意味着有人出局。
当然,你可以等到新一轮游戏的开始,这时就会换上新的“椅子”,可这也预示着新来的抢椅子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而大部分香港女演员在内地的现状,就像是一轮轮参加游戏的人,受困于资源等因素,又要面临着内地女演员所带来的竞争和压力。
某次颁奖礼上,演员海清发声,抱怨中生代女演员无戏可拍。其实,女演员的拍戏困境,何止是局限在中生代身上。
此前,国内影视圈潜在的“重男轻女”的规则,让以女性为主的题材毕竟成为少数,投资商更愿意重金砸在荷尔蒙满满的男演员身上。而在这一点上,香港男演员确实有票房号召力。像是刘德华、古天乐等人,时至今日,也可以说是整个影视圈的票房“扛把子”。
而这些男演员或是征战大荧幕,或是在电视剧市场混得风生水起,再者随着网络大电影的蓬勃和成熟,一大批香港男演员开始选择转战网大市场,倒也赚得盆满钵满。
20年前的一部《天龙八部》捧红了“虚竹”樊少皇,虽然后来在像徐克导演的《龙门飞甲》中都有出演角色,但一直未能再现当初辉煌。不过樊少皇自从转战网大后,倒也做出些成绩,参演的《龙虎山张天师》甚至被评“拉高了网大水准”。
再者,之前在香港娱乐圈,陈伟霆苦熬多年也不过是二三线小明星,他身上的称谓可能更多的就是“阿Sa前男友”。
反观进入内地市场后,在2014年陈伟霆靠着《古剑奇谭》一举晋升为当红小生,后又出演了《老九门》等剧作,坐稳“新一代男神”的名号。
这与他自身努力密不可分,当然也成了娱乐圈“大红靠命”的真实写照。
然而这样的好命,却极少出现在香港女演员身上。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剧,我们几乎没看到有哪些香港女演员能有一夜走红的好运。
而像刘嘉玲、舒淇等人之所以这么多年还能担纲一线,一方面是多年积累的人气打下了扎实基础,另一方面,这些女星身上从来不缺少话题。
就拿张柏芝而言,结婚、生子、离婚,其中任何一件事情对于一个女演员而言,都足以影响到个人的事业发展。但这些放到张柏芝身上,却偏偏成了能帮她一直维持热度的话题。
再加上今年参加的《浪姐2》,尽管没能最终成团,但她在比赛中获得的关注、热度和讨论,已经是让很多香港女演员望尘莫及的了。
影视圈本就是“僧多粥少”,从前内地女演员参演港片,像是高圆圆的《宝贝计划》、黄奕的《窃听风云2》等,其实戏份并不多。
然而近年来随着内地娱乐圈和影视圈的发展,内地+香港的合拍片也与日俱增,出于从票房号召力和影响力考量,香港男演员+内地女演员的组合屡见不鲜。
例如高圆圆和谢霆锋主演的《一生一世》到后来的《七月与安生》,再到成为新港片票房冠军的《拆弹专家2》,无一不是启用了内地女演员作为主角。
如果说内地女演员抢滩香港女演员“地盘”,是基于片方对内地影视市场和各方因素考虑的综合结果。
那么真正能看到香港女演员陷入“饥荒”,内地女星反扑港圈的莫过于近年来香港金像奖中“影后”桂冠花落内地女星的现实。
众所周知,“金像奖”其实更倾向于本土影片和明星。然而自从2005年,章子怡凭借《2046》捧走“影后”殊荣后。在此后的13届金像奖中,周迅、巩俐、斯琴高娃、赵薇、春夏等七位内地女星相继拿下了金像奖最佳女主角的奖杯。
这样的局面,不仅让金像奖尴尬,也让“拉胯”的香港女演员们深感危机。
今时今日反观内地女演员中,85小花、四小花旦、一线女星等群体,都有不俗的表现。
其实不止TVB,越来越多的港圈女艺人都开始选择北上捞金,不过赚了钱却丢了番位。看似是演员本身对内地市场的水土不服,实际上却也透露着整个香港电影、电视剧市场的日渐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