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职场真人秀的核心流量?

近两年来职场类综艺成了新的市场热点,各大平台相继推出多档职场真人秀。从腾讯《心动的offer》到优酷《闪闪发光的你》再到芒果TV《初入职场的我们》等等节目,职场类真人秀各有千秋,节目形式正在趋向多样化。

职场几乎是所有观众生活中最常见的场景,切中大众痛点的综艺品类成为爆款实属必然。那么职场类真人秀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的当下,到底什么是一档好职场综艺的核心竞争力?

如何在素人实习生身上挖掘有效话题点?

随着素人真人秀模式被观众日益接受,“明星大侦探第六季第七案路透素人”逐渐成为了观察类节目的主角,也成为了社交媒体中争相讨论的焦点。一档节目的最终流量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素人的表现能否出圈。

在素人的选择中,我们能明显感受到,现如今的职场观察类节目越来越注重选手的颜值、学历等有代表性的个人特质。然而,过度挖掘素人流量点反而让节目本身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

《闪闪发光的你》中,每位选手出场便被贴上了学历的标签,并为所有选手进行综合排名,让所有选手在节目伊始便陷入于不断的内卷焦虑,不断地比较互相的学历。而学历的标签也随姓名条一同贯穿了一整期节目,甚至在最后公布入选名单时还要再强调一遍选手的学历背景。

或许观众们会在一开始惊叹于选手们的高颜值、高学历,但开场过后,观众们的兴奋阈值便会迅速消耗殆尽。职场是实习生在其中成长的地方,而不是披着学历的外套走一圈就结束的秀场。

而且以选拔偶像的逻辑来做职场类真人秀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强调素人个人特质本身就是对职场的专业性表达的削弱。观众在看职场类真人秀的时候更在乎的是能否获得职场干货,而非寻找爱豆。

《初入职场的你》在挖掘素人话题点方面就相对合理很多。第一期节目中梁坚洛凭借出色的面试表现获得了极高的讨论度,在本身面试准备充分的情况下,观察团再进行高光时刻的提炼,由此梁坚洛成为了一个极好的面试范本。

可以看出,有关梁坚洛的讨论点全部以他的面试表现出发,而非他的学历颜值。简单来说,节目组在梁坚洛身上挖掘出的话题点反而是“去梁坚洛”化的。对于观众来说,梁坚洛的面试表现及董明珠的实时反应是可以作为面试准备材料的,至于梁坚洛本人是何性格,颜值如何,似乎并不重要。

《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一季中懵懵懂懂的实习生李晨,第二季中二本学历“背水一战”的丁辉也成为了让观众记忆深刻的角色。当李晨作为一个职场菜鸟,学历经历都不如他人时仍努力坚持,最终获得肯定时,当丁辉傍晚加班结束回到出租屋一个人吹蜡烛过生日时,观众们看到了生活热血却也残酷的本来面目。

观察类节目的重点是要让观众在观看时形成角色认同,先将自己的目标与欲望投射在角色身上,再反过来认同角色的行为动机与价值。一味地在素人的个人特质方面做文章,反而离职场越来越远。

“明星”在职场类综艺中的作用

职场类节目中通常有两类明星——观察团成员或老板。

从节目传播的角度出发,观察团的角色设定就像是一档节目的“意见领袖”。观察团的成员们对片中实习生的第一现场进行解析与讨论,将所有的观点归纳整理传播给观众。

在观察类节目诞生的伊始,其涉及领域多为恋爱类、成长类,由于情感与经历的共通,明星观察团不仅可以充当“意见领袖”的位置,还可以利用自身的艺能放大第一现场的戏剧冲突。

然而,当领域转至普通人的职场题材时,明星观察团虽仍能保证节目初期的流量与综艺效果,但对于“意见领袖”这个基础角色扮演中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目前大多数职场观察团,其成员均以明星为主。《令人心动的offer》观察团的6名成员中,有5位来自娱乐行业;《闪闪发光的你》除了呼兰带有精算的专业背景外,几乎是全明星的阵容;《初入职场的我们》观察团除了两位老总以外,观察团四人中两位是主持人,艺人席位通常由2-3位飞行嘉宾组成。

《初入职场的我们》和19年播出的职场类节目《老总来了》的观察团设置十分类似,被观察的老板及明星共同参与演播室的讨论,并且两档节目都尽最大可能地让观察团的讨论围绕职场内容展开,《老总来了》还刻意强调了熊梓淇“90后职场新人”的身份。

然而熊梓淇并没有任何真正进入职场的经验,他的发言更多地是以个人感受出发,而非真实雇员的心声。

《初入职场的我们》也有类似的问题,先导片飞行嘉宾小岳岳和于朦胧均没有真实的职场经验,二人虽然努力地参与有关职场的讨论,但除了吸引各自粉丝观看这档节目,对有关职场的讨论几乎没有任何贡献。反而主持人蒋昌建能够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对节目重点进行总结强调。

第二期中观察团艺人换成了张萌、乔杉及杨迪。实习生作报告时杨迪直呼看不懂,惨遭张萌吐槽“那是你的问题”。

张萌的吐槽虽然过于犀利但也一针见血。对职场领域完全不熟悉的艺人出现在观察团时经常出现类似问题,由于对职场不了解,观察时很难注意到关键细节,发言也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强调“我”是否能看懂或“我”的感受。

与此同时,出于对自身领域的熟悉,明星观察团的嘉宾们习惯于从“艺人本位”分析问题。比如《初入职场的我们》中张瀚公司的实习生被安排了剪视频的工作,杨迪就讲述自己剪视频的经历,表示剪视频网感很重要,如果别人剪视频会把他认为好笑的点剪掉。

但艺人个人经历的讲述对于想要获得职场干货的观众来说是无效信息。其实实习生剪视频的这一部分内容最应该强调的是实习过程中面临任务时的自学能力,而非杨迪所说的网感有多重要。

领域的偏差使得明星们无法切身体会到实习生的感受,输出有效信息,而这也进一步导致“第三现场”的观众很难与明星观察团形成情感共鸣。

同时某一单一领域过度的集中便会让谈话场变成“单一型”意见领袖的主导,艺人嘉宾们倾向于认同彼此的观点,使观众无法接收到更多维度的信息,呈现自我中心偏差化。

《令人心动的offer》等节目中为了促进明星嘉宾与专业专业人士的交流,而为观察团制定了竞猜优胜者为实习生们赢取offer名额的规则。然而,我们能很明显地看到,当需要依靠专业背景进行分析时,艺人嘉宾们不约而同地向专业人士请教,成为了一般的跟随者或是被影响者,并未构成观点交锋的场面。

相比之下,《职场是个技术活》中分别邀请了BOSS直聘的总裁赵鹏、业内的顶级HR郑艳、中国政法大学的网红教授罗翔等各期明星嘉宾,完美地平衡了领域的多样性,多年的职场经验与专业的背书使观察团成员的对话变得掷地有声。就争议问题节目组还为观众提供了来自BOSS直聘网的专业数据来辅助观察团的分析,进一步充实了第二现场的观点输出。

明星老板们在节目中的表现就更加牵强。《老总来了》对两位艺人老板进行观察——李诞和邹市明。二人都是获得了人气后开始做老板,在经营方面都有一定的不专业性。

李诞是个很好的脱口秀演员,但在管理公司方面经常出现无秩序、无视员工压力的问题。而邹市明更是将公司开成了夫妻店,甚至在办公室打造了一个隐形卧室,对公司的业务也不够了解,也不够照顾员工的感受。

明星老板们在管理公司方面不够有说服力的情况下,观众很容易将注意力转向这些艺人们展现出来的个人性格,由此一来节目中明星们的艺人身份仍然大于老板身份。与其说《老总来了》是职场综艺,不如说是一档艺人观察综艺。

《初入职场的我们》中的张瀚也有一样的问题。首先张瀚在与实习生一起工作时展现出了极其不专业的一面,考核时直接改题,实习生张安措手不及,在有限的时间内做了简单准备后又被张瀚告知只能给她零分。

整个考核过程在张瀚的干预下变得极其不公平。同时一天以内让实习生带队完成27页PPT的宣传方案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张瀚这一要求也造成了实习生们极大的心理压力。

领导力无法服众的情况下,张瀚又过分强调自己的艺人属性。面试时张瀚会主动提起自己毕业时带着资料一天跑十个剧组,之后节目中还提到张瀚由于高强度工作,一天拍戏23小时忙到心脏疼。

确实,张瀚作为艺人有很多可讨论的空间,但职场类节目中,观众更需要的是老板视角对职场的解读。

职场真人秀应该传达什么?

多档职场类真人秀陆续播出后,我们发现,口碑较好的节目通常可以为观众,尤其是即将进入职场的学生们提供职场“预告”。节目通过对具体职场影像与环境的构造,推动观众们形成对职场的主观真实认识。因此,保证第一现场的真实程度,是对每一档职场类真人秀最基本的要求。

《初入职场的我们》中对董明珠公司的展现就十分接近真实的职场环境。一来格力公司本身已经是一个极其成功的企业,董明珠自己本身也是老板身份,公司的架构十分合理,各个岗位的分工也很明确。

实习生们从面试到工作都跟随格力公司多年以来建立起的工作系统。唯一失真的部分可能是真正的市场营销实习生没有机会跟随大老板一起工作,但这一点点的失真为节目增光添彩,对实习生和观众来说更是赚大了。

然而,《闪闪发光的你》在第一期选手遴选环节中,将选手分为四大象限进行考核,将部分综艺节目的设定融入其中,极大地削弱了职场本身的真实性。《职场是个技术活》在剪辑的过程中不注重对具体工作内容的阐述,而是刻意放大选手之间的戏剧冲突,使得叙事逻辑混乱,观众看得云里雾里,很难带入其中。

一档优秀的职场真人秀节目,应该成为观众们审视自我的一面镜子。随着真实拟态环境的建立,观众们能从中看到职场所需的规则与态度,从而思考自己是否已经达到职场所需。

《初入职场的我们》中董明珠的加盟无疑让这档节目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进入国内顶尖公司工作的机会少之又少,但节目中董明珠亲自从老板的角度对职场进行解读,四舍五入相当于接受了大厂职业培训。

梁坚洛准备方案时顾虑太多,多次推翻自己的想法时,董明珠会犀利地指出,工作中过于在乎老板是否会满意是不正确的,而是要展现自己主动发挥的能力和创造力。

可以说董明珠就是《初入职场的我们》节目最核心的流量,董明珠谈家族企业、董明珠视察员工食堂要求麻辣烫降价都在为她营造一个十分立体的,真正值得尊敬的良心企业家的形象。

另一方面,当实习生身份的多样性被满足后,能力突出的实习生将为职场新人们树立良好的榜样,相对青涩的实习生则可引发观众的共鸣,其后期的菜鸟逆袭更是能让人热血沸腾。

《令人心动的offer》借鉴了大量的电影叙事模式,为每一位学员勾勒出了成长故事线,第二季中看似文静柔弱的詹秋怡在一次又一次被怀疑中证明了自己,最终拿到offer。一开始备受追捧的王骁却在初期的考核中屡屡受挫,最终逆风翻盘,用一句“I have nothing to lose.”惊艳全场。

单一的成长线中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将其汇总在一起则是职场节目所真实传达的“梦想”与“拼搏”的力量。从学院的象牙塔踏入社会的过程中不再只有长辈的说教与社会的毒打,而是有一档职场真人秀可以为新人们提供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引导,这是节目在满足呈现效果的层面上,应有的对精神文化的追求。

真实职场的呈现、情感共鸣的追求是构成职场类综艺的两大基石,但若能对未来的职场观察类综艺提出更高的要求,或许节目组可以在满足这两点的同时,反向去突破这两个层面的限制。

观察类综艺的动机不应只源于对他人生活的“介入”,也不应只满足于情绪的感动。当多数节目组已经完成了对垂直赛道的纵向挖掘,我们是否能重新进行横向的审视?

综艺应该做到的,是拒绝单一模式的复制,拒绝行业的限制,让观察类综艺成为带领人们去探索社会多元性的一把钥匙,也成为大众生活的一个真实缩影。

影视动态真人秀明星杨迪于朦胧董明珠初入职场蒋昌建意见领袖令人心动冷眼看电娱乐

有用 (432)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