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开始的贾樟柯版阳光灿烂的日子《任逍遥》,后来更加真切的《三峡好人》,到如今的《江湖儿女》。“贾科长”的电影就像一列时光的火车,不曾停留,只不过它从来只装得下心甘情愿的乘客。
《江湖儿女》上映后,很多人都表示贾樟柯已经江郎才尽,只是把过去的东西全部塞进电影中,用来凑数。纵然这部电影确实缺乏新鲜感,可这也言过其实,贾导还是做出了一些不一样的尝试。至于被诟病多年的女主角,更是欲加之罪,除去夫妻身份不谈,赵涛绝对是一名非常杰出的演员。可以说赵涛的出演拯救了这部《江湖儿女》,保住了贾导的招牌。
至于这次的商业化尝试,更是想当成功的,廖凡、张译、徐峥等具有票房号召力影星的加入的确给《江湖儿女》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江湖儿女》这次总算是能够完整地讲完一个故事,贾导更是“一意孤行”把赵涛扮演的巧巧塑造成了大女主形象,对于彬彬这个江湖本周电影上映大哥的渲染完全是为了衬托出巧巧的痴情与侠气。而廖凡又岂非浪得虚名,他把叱咤风云到龙游浅底的心理过程演绎得出神入化,虽然再也没有从前的实力,可心中那份傲气仍然不肯丢弃。
贾樟柯的江湖没有大写特写地描述那些特定的秩序与规矩,却从时代的变更来侧面托出。随着彬彬落寞的离开家乡,当年逃离的那个江湖也永远抛弃了他。
作为写实派大师,这位导演的故乡情节早铸入灵魂,无法割舍。方言、移民、三峡简直就是他电影的代名词,可对于这些符号仿佛跳入黑洞一般,一去不返。对于一个电影大师来讲,风格自成一派本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贾樟柯也确实做到了,他的独树一帜的确在国际影坛早已享负盛名,获奖无数。
贾樟柯对家和故土的描述是极其有代入感的,即使你从来没有去过电影中那些地方,却总能体会到祖国大好河山中那股烟火气息。这也归功于他对长镜头的运用做到极致,与其他导演不同,贾樟柯不善于用台词来交流,他把情感藏在演员细微的表情变化与肢体语言。
《三峡好人》中韩三明与前妻大哥之间的对峙,寥寥数语,却能让人看得出男主角见孩子的决心和思念。最后他与前妻的相遇,取毛巾的动作也能感受到两人的那种遗憾。
贾樟柯那高昂的头颅总是不愿意低下,他的那些特殊处理即使再深刻真切,却也实实在在的影响到观影体验,完全没有市场。在最早期的故乡三部曲中,他从未找过明星来出演电影,甚至有一些演员与现实生活完全没有鸿沟。
而他对于音乐和场景的选择也完全复制现实生活,带有非常鲜明的符号。《江湖儿女》中的五湖四海酒,舞厅的《YMCA》。
可随着时间推移,观众难免也会产生审美上的疲劳,贾导演那一套思乡情怀似乎快要消失殆尽了。比起这些,贾樟柯如今已经陷入到一种循环中,实际上从《山河故人》就开始了。
或许他试图串起所有的角色制造他属于自己的电影宇宙,可惜适得其反,这些电影不仅在故事情节完全割裂,所谓的联系只是人物名字和桥段重复使用。
想制造文艺片的电影宇宙,贾樟柯通向王家卫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