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春节已经快要过去了,大家都希望趁着这个辞旧迎新的机会可以与过去的不如意告别。我们对于未来充满希望,没有了往日的消极,只有今日的放荡。新年之际,估计是人这一年到头来最快活的日子。一年的辛勤在春节的这几天得到回报,阖家团聚,共话去年种种。
说到春节,很多人可能会想起“七不出,八不归。”很多人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初七不要出门,初八的这天不要回家。甚至还有说法是到带有8的日子不能回家,带有7的日歌曲余罪子不要出门。
但是根据传说,初七只是女娲捏出人的一天,说初七不出门根本是扯淡。恰恰相反,因为初七的那天女娲创造出了人,现在很多上班族都是在初七开始上班的。
因为无迹可寻,这句话被看作是古人封建迷信的文化糟粕。有这样想法的人实在是太过肤浅,它传承了这么久必然是有道理的。
那么俗语“七不出,八不归”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古人说出这句话的目的不是让我们趋利避害,不是让我们迷信。相反,古人说出这句话的目的只是为了让我们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我们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当方法正确了,才能离目标越来越近。这句话就相当于我们人生的引路标志,起到磨刀引导我们的作用,让我们摆脱假努力,真正做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七不出,八不归”的含义实际上,它的确是在春节适用的。但是这句俗语的运用范围远远不止是春节。它是老祖宗的告诫,告诫我们如果没有完成这七件事,就不要出远门。如果做了这八件事,就不要回家了。这才是老祖宗的本意。
“七不归”这七件事情分别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开门七件事。出门的时候准备好开门的事情,这才是真正的生活。生活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尤其是对于一个掌管一个家庭的主心骨来说。只有做好充分准备后,才去旅行。这听起来有些不浪漫,但是这就是现实。
我们向往轰轰烈烈,但是最终它们都会归于细水长流。在平凡的日子里,最幸福的反而是这些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是容不得一片狼藉的,老祖宗在提醒我们,就算是在这个最开心的日子也,也需要“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当下就要为以后做准备,不管是在什么时候。曾经有人说:“经得住诱惑的人才能成功”,现在一看也是不无道理。能把平凡的生活过得开心那才是真正的幸福。
“八不归”这八件事分别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古人的做人底线。人在外面无论是违背了任何一条,都是有辱家门的。这样的人最好不要回家,只会给家族抹黑。如果有一个人连家门都回不去了,在古代亲缘社会,他就真的无法像一个普通人一样活着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在底线方面有多狠。
但是也侧面展示出古人对于这些底线的坚持是多么执着。以至于到现在,这些修养也成了我们深入骨髓的东西。不用老师教,我们就知道要做到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这些深刻的东西,不同于那些服饰,古代礼节,这些深刻的东西是别人永远抄不走的时间的沉积。这些才是我们文化的内在东西,是我们现在以至于未来都将引以为豪的。
中国三千年文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每一句流传的老话下都是深刻的知识,其背后隐藏的东西才是值得深思的。如果只看字面意思妄自菲薄,那和那些只会照搬我们文化的人有什么区别呢?我们是炎黄子孙,在理解俗语等中华传统文化方面有天然优势。但是并不代表我们就浅尝辄止了,深挖背后的道理,才能够领悟古人真正的智慧。那才是对于我们来说最为珍贵的文化宝藏。
文 | 国学大观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