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牛超级英雄电影诞生?!
扎克·施耐德的导演剪辑版《正义联盟》一经发布,刷屏了。
群情激愤,
看图你就知道:
扎导剪辑版的豆瓣评分,咂舌的9.0分。
而《复仇者联盟》前导演乔斯·韦登主导的院线公映版,才6.4分。
两者最大区别,时长:
242分钟VS120分钟,整整多出了一部院线版《正义联盟》的长度。
影迷态度,看过扎导版,都说好看的流泪:
但在三年前,粉丝都还是这样吐槽的:
两个版本具体区别在哪?
简单说,文戏更多了。
基本上增加的时长,都给了文戏铺垫。
出来的结果就是:逻辑更清晰,人物更丰满,故事更顺畅明星大侦探第六季虚化背景,观众的共情建立起来了。
反之,这也是院线版《正义联盟》口碑扑街的原因。
是接棒扎导的乔斯·韦登不给力?
有他的锅,但......
为什么人家“尾灯”在《复仇者联盟》却弄得顺风顺水。
良心讲,
院线版《正义联盟》垮掉的最大的祸害其实是——DC东家华纳兄弟影业。
家丑不可外扬,DC还真的有点难以启齿。
我们先看一看,为什么“背锅侠”乔斯·韦登在漫威手下,能打出平均7.8分的不俗战绩?
回溯漫威的崛起路线:
当年这家濒临破产的漫画公司,琢磨着如何将自己手中IP发扬光大。
那时候,
蜘蛛侠卖给索尼了,
X战警卖给福克斯了,
和环球影业一起操刀的《绿巨人》也差点被李安拍成了“人文大片”。
李安版《绿巨人》
于是漫威决定自己拍,倾家荡产,把所有资金都注入到了两个项目上——
小罗伯特·唐尼主演的《钢铁侠》和爱德华·诺顿主演的《无敌浩克》。
两部电影前后脚上映,不成功便成仁。
好在,《钢铁侠》一炮而红。
于是接下来就有了这个时间线:
《钢铁侠》2008年
《无敌浩克》2008年
《钢铁侠2》2010年
《雷神》2011年
《美国队长1》2011年
《复仇者联盟1》2012年
看见没,5部电影,横跨4年,才有了《复联1》。
所以,乔斯·韦登在保证基本故事讲清楚的前提下,没人会懵B这些英雄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但华纳给DC的操盘就不同了,一开始压根就没什么大规划。
诺兰的《蝙蝠侠》三部曲,最后成就的也只是诺兰本人。
直到华纳看见隔壁漫威靠超级英雄赚得盆满钵满才急了眼。
为了区别漫威家相对轻松的风格,找来了有过《守望者》这种深刻超级英雄电影拍摄经验的扎克·施耐德主导系列。
同时扎导还以视觉效果犀利闻名,当年《300斯巴达》看的人惊掉下巴,所以华纳高层起初是暗自得意,好饭不怕晚。
好饭不怕晚是真的,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华纳一看漫威都已经复联大集合了,自己还没有启动。
于是在《超人:钢铁之躯》后,就立刻让蝙蝠侠加入其中拍了《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然后紧接着放出《神奇女侠》,三巨头亮个相后同年就慌忙推出了《正义联盟》。
要知道隔壁漫威上映《复联1》时,主要的超级英雄都有1-2部电影的时间来铺垫,以及用各种彩蛋混合交火,真正意义形成了一个漫威宇宙体系。
而华纳,连全新DC宇宙身处C位的“老爷”(蝙蝠侠)都没有单独铺垫的电影,首次出场还是和超人混搭。
过于冒进,就导致扎导必须得在一部电影中,把整个英雄团体打造一番。
但这时华纳又犯错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因为《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票房口碑都差强人意,华纳高层对扎克·施耐德没了信心。
在《正义联盟》拍摄过程中,已经不断否定扎导方案,甚至一开始就空降了杰夫琼斯和乔斯·韦登到片场“垂帘听政”。
当时华纳高层的计划是:影片必须控制在2小时以内(影院版整好2小时),必须在2017年上映,更关键的是不能太暗黑要好玩。
但暗黑,不是因为你们喜欢,才找的扎导吗?
事后,华纳宣称扎导因为自己女儿去世,放弃了《正义联盟》的后期制作,由乔斯·韦登接手。
实际上,网友扒出,扎导女儿于2017年3月去世,扎导5月宣布离开,只是华纳掩饰内讧的公关说词。
事情至此脉络也清晰了,急于求成,用人又疑。
华纳高层把自己活成了DC最大最坏的反派,亲手KO了“正义联盟”。
扎导版《正义联盟》的爆棚口碑,无疑撕开了盖在DC头上这块最臭的遮羞布:
可以看到在《正义联盟》之后,脱离掉扎导的DC,风格也越走越欢脱,失控明显。
除了温子仁的《海王》,《沙赞》变成儿童片,《神奇女侠1984》变成爱情片。
别说超越漫威宇宙,连自家之前拍过的早期版本超级英雄电影都无法企及。
DC目前的这种尴尬,就像豆瓣这条高赞评论表达的意思,充满纠结和无奈:
“这是正义联盟应该有的样子,当然院线不可能上四个小时的版本”。
文/红猪看电影编辑部:猪哥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