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大会:当《娱乐至死》的预言一再被应验

最近,综艺节目《吐槽大会》,“提词器”一事又上热搜。

据说,提词器已经具体到连语气词都写出来了,诸如“好吧”、“我也不多说了”之类。

网友们讽刺,难不成这是《朗读者》+《演员的诞生》?

  

毫无疑问,娱乐节目现在已经成为了最有流量、最吸引大众眼球的一种形式。

这些年,从演员、明星艺人到主持人、导演、编剧,再到体育运动员、知识分子等各类人群纷纷走上综艺舞台,这些都让美国著名的文化学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的预言得以应验:

“政治、宗教、教育、体育、商业和任何其他公共领域的内容,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而人类无声无息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心甘情愿,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娱乐至死》这本书出版于1985年,当时互联网还未普及,尼尔·波兹曼指的娱乐还只是电视媒体,但无论何种媒介,所造成的结果是相同的。比起电视,互联网的普及泛滥程度、低成本、可移动性更加可怕。

技术高度发展的另一面,是人类的思维能力严重地被扼杀。而我们现在正在面临的就是这样一种处境。

  

01 在欢乐中死去

奥威尔的预言已经落空,而赫胥黎的预言则可能成为现实。

乔治·奥威尔曾在《一九八四》中预言人类将会遭受外来压迫,失去自由;赫胥黎则在《美丽新世界》中表达了另一种忧虑:人们会渐渐爱上工业技术带来的娱乐和文化,不再思考。

据此,波兹曼特别在书中写道:

“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再也没有人愿意读书;人们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真理埋没在无聊繁琐的世事中;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

目前看来,《娱乐至死》的预言指向了我们今天的现实。

还拿《吐槽大会》来说,这样一个让人全程从头笑到尾的节目,不论其中有些内容多么反智、反逻辑甚至反人性,但只要在情绪上始终勾动笑点,很多人就会买账。

  

但这种笑的背后,是有巨大代价的。

“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自己为什么不思考。”(摘自《娱乐至死》)

当人不断被娱乐所驱动,慢慢丧失了理智,变得不再有分辨力,只是一味被动地接受并依赖娱乐信息所带来的快感,继而丧失了意志力,就沦为了一个没有独立精神及大脑的“废人”。

当我们接收到这些信息时,有没有考虑“他为什么这么说?”“这些信息是从什么地方得到的?”“信息到底是真是假?”“这些信息背后的目的是什么?”

  

  

当媒体致力于制造各种感官和情绪上的刺激、利用低俗、哗众取宠、反常理的说辞来获取关注时,整个社会的文化状态无疑是疯狂的。

身处其中的个体很容易被这样的环境裹挟和吞噬,深陷其中而不知所措,最终导致一个人精神世界的被损害甚至被谋杀。

02 消费主义陷阱与变得情绪化

“三天变美的广告已经要消失,因为十五秒变美的广告正在兴起。”(摘自豆瓣网友)

从过去的书籍报纸到微博微信,各类内容的呈现无疑变得越来越碎片化,“短平快”造成了大多数人思考的简单粗暴,乃至视频的崛起,令人们更倾向于用画面而不是文字去看世界。

波兹曼在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图像的力量足以压倒文字并使人的思考短路。”

媒体影像更容易令人的大脑产生幻觉。各类五花八门的广告商品,让人不断在心理上认为自己有物质上的需求。

“电视广告的对象不是产品的品质,而是那些产品消费者的品质。电影明星、著名运动员、宁静的湖水、悠闲的垂钓、幽雅的晚餐、浪漫的插曲、快乐的家庭准备行装去乡间野餐——所有这些都丝毫没有提及要出售的产品,但是未来消费者的恐惧和梦想都尽在其中了。”(摘自《娱乐至死》)

早在多年前美国媒体的电视广告中,波兹曼就已经领悟到了这一点。

广告影像中对“美”“幸福”“成功”的画面定义,形成了人头脑中的印象。许多人的头脑会认定“美”或者“幸福、成功”的原因就是拥有了某些物质,或者拥有了某个明星般的形象。媒体恰好利用这些达到其背后的商业目的。

例如曾经被网络媒体推崇的“精致生活”,致使许多年轻一代深陷网贷。月入三千,却要过上消费各大时尚品牌的“精致生活”,这无疑是陷入了一种消费主义陷阱。

  

还有一些网络上大肆宣扬的所谓“专家”“权威”言论,更容易煽动民众,令人陷入疯狂。

去年疫情初期“双黄连能抑制新型肺炎”言论,就在短短几小时内让双黄连口服液全网脱销,连兽医用药、双黄莲蓉月饼也迅速清空。

这些消费主义背后的套路是在心理上形成煽动效应,不断挑唆人内心的欲望或者恐惧,在这样的模式中,人变得越发情绪化。

情绪化本身对人并无太大意义,但它会形成一种表面上的假象。例如,网络热搜上的一些社会事件,有时令人义愤填膺,慷慨激昂,人们纷纷发表自己言论和看法。但是,随着事件热度下去后,这些情绪也都消失了。

但是,从这些事件中,我们既没有总结出经验教训,也没有得到任何有益的启示,只是浪费了自己的时间、精力,做了网络喧嚣背后被收割的流量。

久而久之,我们会对社会事件变得越来越漠不关心,人与人之间本来的联结就此切断。

马东当年做《奇葩说》,据说创业前,他又读了一遍《娱乐至死暮光之城影音》。

是不是很有趣?读过批判娱乐的书之后,却做出一档如此轰动的娱乐节目。

记得许知远在《十三邀》中采访他时,他曾说过一句话:娱乐是人的先天本能。这句话当然不错。

但是,除此之外,人类也有保持理性的良知。

希望《娱乐至死》这本书让我们在互联网时代中,重获启示,过上一种更加理性的生活,逃离“娱乐至死”的宿命。

  

电影资讯明星老年老明脱口秀吐槽大会互联网娱乐至死大白精剪电视剧

有用 (820)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