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的“懒”,世界闻名~
对于法国人引以为傲的电影艺术,也是一样,
不如好莱坞的高产,完全靠质量取胜。
在女性(蕾丝)题材盛产之时,法国的《阿黛尔的生活》横空出世,
不仅拿下了当年的戛纳电影节,也为之后好莱坞的女性(蕾丝)题材提供了模板。
真实的镜头,直接怼到两位女主脸上,
画面色调是法式的暖黄色唯美浪漫,看似风轻云淡的讲得是青春里的爱恋,
但其实,这爱情跨越了性别身份的鸿沟,却抵不过哲学(人生成龙电影2017观)的薄页。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2019年,《燃烧女子的肖像》更是一种“我比你们高贵”的法兰西风情,将暧昧和试探拍到了极致,
既小心翼翼又热烈缠绵,既含蓄隐忍又波涛骇浪。
果不其然,《燃烧女子的肖像》之后,好莱坞也有了新作品,
一部《菊石》,一部《打开新世界》,
都是热衷于文学性诗意感极强的文本,并营造出一种与世隔绝、相濡以沫的环境,
然而比起“法式”作品,还是多了一些钝感与不精致。
即便如此,在好莱坞,也有一位导演被挑剔的法国人称为:
“美国电影界唯一的知识分子!”
他就是伍迪·艾伦~
有意思的是,别的导演都被称之为“有B格”,
比如年少成名,首部作品就让人惊叹如诺兰的《追随》,
又或是昆汀的热情洋溢、个人风格张扬,再或是英年早逝,却留下了让人难忘的电影。
而像伍迪·艾伦这样的,少之又少,
86岁的高龄,依旧坚持着一年一部新作,创造力和思考源源不断,
清新温暖的画面中,在paris、newyork、Saint Sebastian,
那些不愁吃穿,思考艺术人生的中产阶级,有着城市人精神生活的空虚、孤独而缺乏的安全感,
以及所谓的艺术家真实一面的虚伪、冷漠与不道德行为。
在浪漫偶遇的假象下,揭露那些中产贵圈的真相,
你以为的高大上、文艺范,不过是上流社会里丑陋的鄙视链和白月光,
或是那些电影圈的潜规则和绿茶女。
但是自导演伍迪·艾伦的私人生活再次被重新提起后,他的工作也不断触礁,
去年甜茶和艾丽的《纽约的一个雨天》直接被放弃了发行。
2020年,伍迪·艾伦延续带来了一年一度的作品:
《里夫金的电影节》~
这一次的《里夫金的电影节》,
基本上全是素人演员,但意外的有了一种接地气的趣感。
看这个又老又丑的老头,
一边不断回忆着自己的电影成就,一边又无奈应对着自己的无才华、年老和无趣,
自以为是身边的人虚伪、喧闹又势力,结果兜兜转转才发现:
小丑竟然是我自己!
《里夫金的电影节》的故事中,
一对美国夫妇去参加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却双双出轨,
妻子和一个有才华的法国导演发生婚外情,丈夫爱上了一个漂亮的当地女子。
而作为一名电影迷导演,《里夫金的电影节》可能是他以往作品中最接近电影的一次,
故事设定为一对美国夫妻在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上的奇遇,
丈夫曾经是电影专业的教授,目前在写一部永远写不完的小说;
而妻子是电影制片人,正带着自己的作品参加电影节。
人到晚年,不再做教授,小说也永远写不完,
来到电影节现场不仅孤零零的,还亲眼见到妻子和导演亲密地互动着,
可以说颜值、事业、爱情方方面面都不顺心。
但伍迪·艾伦的电影总是有点中产阶级的阿Q精神的影子,
不如意的中产阶级老头,一边在金黄色的西班牙漫步着,一边絮叨着自己的不顺心,
一边又自我安慰着,颇有点滑稽又“小丑”的味道。
当他亲眼看到仍然漂亮有活力的妻子和电影导演卿卿我我时,会自言自语到:
“她一直喜欢有才华、有成就的男人,果然现在就看上了电影导演。”
当他看着周围的各路电影人记者簇拥着电影导演时,冷嘲热讽:
“哦,你的新片是反战主题,这不是全世界公认的吗?”
更有意思的是,总是在金黄色调里讽刺文化人和中产阶级的伍迪·艾伦,
这一次,却在自己的电影里来了一次有些恐怖、甚至灵异怪诞色彩的蒙太奇,
在梦里不仅有自己对自己潜意识里的否定,还有导演通过角色之后,给电影一封最真挚的情书。
噩梦里的讽刺相当辛辣,颇有点“小丑竟然是我自己”的苦涩和无奈;
渴望像以往自己的爱情片,如《午夜巴黎》、《纽约的一个雨天》里偶遇一位漂亮而懂得自己所热爱的电影艺术的女人。
结果遇见了一位西班牙医生,
于是,自己死皮赖脸的一会儿脸疼、一会儿腿疼,不断地要求见医生,一点儿不浪漫反而滑稽得很。
又老又丑,还没啥成就,絮絮叨叨,
自以为是的文艺老头,撩妹的样子,真是可爱又搞笑~
里夫金和一家人、电影人在餐桌上吃饭时,大家七分调侃三分提问:
“里夫金,你觉得现代电影都是商业垃圾,那你能否推荐几部适合现在的场合看的“高B格”电影吗?”
里夫金侃侃而谈起来:
“日本的《忠与藏》…..”
如此小众又遥远的电影,在这对中产阶级的饭桌上格格不入,让空气忽然的安静…….
里夫金在黑白色梦里,看着弟弟与弟媳妇嘲笑自己:
“他过分追求完美,以为自己是果戈里、契科夫,其实我看他能做的只是写一页撕一页,有一部永远不完结的小说。”
梦里旁人的嘲笑,其实也是“江郎才尽”的里夫金潜意识里对自己的失望和害怕;
白天还能用“阿Q精神”和“文艺分子的自傲”来麻痹自己,结果到了晚上就是:“原来小丑真的是我自己!”
如果说,《头号玩家》里复刻“闪灵”原场面,
是斯皮尔伯格通过商业电影对自己的最爱的一封最深情的情书;
那么,《里夫金的电影节》中噩梦的潜意识与那些经典电影形成的怪诞蒙太奇,
就是伍迪·艾伦这个怪老头,通过文艺电影给自己最爱的电影由衷的致敬!
现实与电影情节不断交叉在一起,
《八部半》、《祖与占》、《公民凯恩》、《野草莓》.......
老头不以什么伟大的导演自称,而是在自己擅长的风格上拍了一辈子,
没有什么宏大深刻的价值感,
而是用狡黠讽刺的俏皮话,揭示了那些所谓高人一等的中产阶级、文艺人、电影圈的各种鄙视和虚伪内核。
老头自认为注定不能和这些大师比肩,自知又坦荡,反而成为了这个年代的大师,
即使电影越来越向着工业化与商业化走去,但是那些经典的文艺片,永远在影迷心中占着一席之地。
虽然靠着电影艺术延伸出的艺术家、道德观、电影节、老婆不断地伤害着自己,
但是到头来,老头最爱的、最能治愈自己的,还是似真实的噩梦和让人向往的美梦的电影本身啊!
充满对格格不入的真正文艺人的调侃与怜惜,
让商业导演抱得美人归与成就,反而是一种残忍,
现实与电影的关系不就是这样,
在我们反复自我怀疑被外界否定的时刻,还要用电影这个通道,让我们逃亡另一个世界去。
就像《红辣椒》里所说:
”在无人性的现实世界里,唯一残存的人性的隐居之所,那就是梦。”
而梦在现实里的实际光影,就是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