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文最近热度挺高的。
她参加了一档恋爱类真人秀节目,和节目中的小男友相处得挺好,感情似乎成功突破了真人秀剧本的限制,一路高歌猛进的延续到了真人秀之外。
坦诚感情之余,王子文还在镜头前承认了自己有一个孩子的事实。
节目一出,激起千层浪。
关于“孩子父亲到底是谁”的讨论此起彼伏,王子文方面自己发声明否认了孩子父亲是刘丰源的说法。
刘丰源就是电视剧《奋斗》第一集中因为没拿到毕业证而跳楼的陆涛向南华子的同班同学。
这么一来,话题就又回到了王朔的身上,虽然早些年这个说法被卓伟否认过。
说起来挺唏嘘的,以王子文的资历样貌和天赋来说,她不应该现在还卡在这么一个不上不下的位置上。
出道15年最被观众熟知的作品还是群戏《欢乐颂》。
咖位混得不上不下,再过几年就要四十岁了,却还只能在真人秀节目中贩卖隐私来换取流量和关注度。
同样是王硕带出来的人,徐静蕾现在早就退居二三线,非必要不出来露面了。
“名气”,或者说是“热度”,已经不是现阶段徐静蕾的主要追求及谋生手段了。
早在几年前,徐静蕾就已经混到“京圈”上层了。
几年前徐静蕾过四十岁生日,同桌庆贺的都是在北京文艺圈呼风唤雨的人物。
冯小刚、张一白、刘仪伟、王小帅、何平,以及华谊兄弟真正的掌权人王中军。
如此悬殊的差距,原因肯定不是单方面的。
王子文性格方面的原因是有,但更重要的是大环境的影响。
王子文混得“京圈”,和徐静蕾混得“京圈”,早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01徐静蕾大二就认识了王朔,随后接连拍了两部京圈电视剧导演的片子。
一部是赵宝刚的《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一部是张一白指导的《将爱情进行到底》,一举捧红了徐静蕾。
那时候还是“京圈”最风光的时候,北京的这帮“大院子弟”和“文二代”依仗着信息的不对称霸占了国内文娱界的大半话语权。
在文艺圈,说是“呼风唤雨”基本不算夸张。
他们有一个庞大的、错综复杂的、几近“垄断”的关系网,在绝大多数观众几乎只能通过电视剧接受影像信息的年代,这样的圈子想捧红一个演员,没有捧不红的。
在徐静蕾之前,吃到“京圈红利”的女演员还有刘蓓。
刘蓓先后和两个京圈大导有过婚姻关系,一个是张若昀的爸爸,《雪豹》的导演张健,一个是《大明王朝》的导演张黎。
但刘蓓进圈,和这两位导演都没什么关系。
让刘蓓小小的尝到走红的滋味的那部电视剧叫《过把瘾》,是赵宝刚根据王朔的小说改编的。
江湖传言刘蓓进组《过把瘾》是因为她当时的绯闻男友程公子,程公子是某位高官的独子,也是《过把瘾》的总制片人。
后来刘蓓跟了张若昀的爸,过程中还“提携”了另外一位男演员吴秀波。
当时吴秀波在和平house驻场,和平house每晚会准备50朵玫瑰花,您要是觉得台上那位能入得了眼,就买一朵花送他。
碰上客人大方的时候,这50朵玫瑰吴秀波自己可以包圆了。
刘蓓就是那时候认识的吴秀波,俩人出身相似,也谈得来。
他俩都是外交部大院出身的,吴秀波虽然早年在演艺圈蹉跎了很多年,但他家世很厉害,属外交大院一脉。
后来刘蓓把吴秀波接受给了张健,夫妻俩为了捧红吴秀波费钱又费力,零几年有部电视剧叫《立案侦查》,男主角是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吴秀波。
给他抬轿的是当时已经成“腕儿”的小陶虹、尤勇、冯远征、郭涛、牛莉……
《庆余年》发布会的时候张若昀说陈道明是从小看着自己长大的叔叔,认识二十多年了。
那是因为吴刚当时有事儿没出席发布会,要不然张若昀还能聊一聊他爸爸和吴刚之间的情谊。
吴刚是人艺派的演员,早年张若昀爸爸拍戏的时候常用人艺的演员,除了吴刚之外,人艺老院长濮存晰也得给他面子。
张若昀从小是在地质大院长大的,他爸忙,他就跟他爷爷奶奶住。
他爷爷是国内知名地质学家,老版的地质学教材上有个公式叫“张志新公式”,是以发明者的名字命名的,后来随着计算机算法的广泛运用,这个公式被从教科书上删除了。
张志新就是张若昀的爷爷,张若昀的母校是北京十一中,这个“十一”取自国庆节,这个全校的前身是中央军委子弟学院。
在娱乐圈,大摇大摆的营销自己是“格格”、“公主”的,背后大多没什么真背景。
真有背景的,都闷声干大事。
刘蓓和张健是因为什么离婚的,俩人没明说。
刘蓓只在采访中坦白她给了张健“深深地伤害”。
和张健离了之后她转头嫁给了张黎,后来张黎在刘蓓孕期出轨了小宋佳。
伤心难过之余,刘蓓转头又回到了张健的怀抱,给张若昀当了好些年的后妈。
后来俩人也离了,张健又给张若昀找了个小后妈,1993年生,比张若昀还小几岁,还又给张若昀生了个小弟弟。
刘蓓之后,徐静蕾之前,京圈捧红的女演员还有梅婷。
梅婷当年还没进中戏就被叶大鹰相中,搭档陆毅演了电视剧《血色童心》。
考上中戏之后梅婷要出去拍戏,结果学校部分老师就学生外出拍戏的事情狮子大开口,要了一个远高于学校规定的价格,气的梅婷一封退学信递到了班主任办公室。
退学后,梅婷拍完了那部《北方故事》,随后又搭档张国荣出演了叶大鹰掌镜的《红色恋人》。
可不是每一个刚出道的女明星,都能搭档张国荣演女主角。
直到现在,梅婷依然在“京圈”的关系网内,她和董子健的妈妈王京花是闺中密友,雷佳音就是梅婷推荐给王京花的。
陆毅虽然是上戏毕业的学生,但走的都是京圈的资源,早年一直都是海岩赵宝刚,后来让他翻红的那部《人民的名义》,最早接触的演员是陈道明。
当时“侯亮平”这个角色的设定是50岁,陈道明还参与了剧本的修改,后来年龄改小了,就换成陆毅了。
陆毅和陈道明倒是王京花手下的艺人,一锅吃饭的,没有两家人。
王子文比他们出道都早,但她最早跟的也不是王朔,进的也不是京圈。
王子文最初进演艺圈,是因为《春水流》的演唱者黄格在2000年左右想效仿韩流做个女团。
当时黄格在四川和韩国挑了4个女孩儿,十五六岁的王子文就是其中之一。
结果训练到一半,这个“女团”就夭折了,王子文只好被迫北漂,在李咏主持的《幸运52》栏目里砸金蛋,超模何穗成名前,也干过这活儿。
她先前在节目上说自己有段时间自己很穷困,有段时间经济实在拮据,硬着头皮给妈妈发了条短信,问她能不能大给自己冲个话费。
应该就是说的这段时间。
一个几乎没有社会经验的小女孩儿,漂在北京,混在鱼目混杂的演艺圈,很难不吃点亏。
干砸金蛋这活儿的时候,王子文把自己签给了央视下属的一家公司,每份收入要被公司抽走四成,合约长达15年。
据说合同写明,若要强行节约需赔偿四十万,之后20年内不能从事相关行业。
王子文当时稀里糊涂地就签了这个“霸王合约”,一方面是说明她但是在北京确实无依无靠,连个商量事的人都没有,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印证了王子文家大约没人从事文艺相关的工作,不然签合约这么大的事儿,不会连个帮她拿主意的人都没有。
后来王朔说自己为了王子文出头是因为“她是我们老王家的人”,又如何如何吹嘘王子文的家世。
甚至连王子文的原名“王蒙蒙”和前文化部长“王蒙”同姓且名字只差一个字儿这话都扯了出来,多半是跑火车。
如果王子文家境真的如此显赫,或者是从事文娱方面的工作的话,也不会舍得、更不会允许孩子云里雾里的就签下这种霸王合约了。
签了合约之后,王子文也拿到了几次演出机会,但要不就是角色太小,要不就是本子太烂。
因为合约的原因,王子文还错过了和周星驰及张艺谋合作的机会。
她去《功夫2》剧组试镜了3次,周星驰对她非常满意,但因为王子文身上的合约太麻烦,就放弃了合作。
《满城尽在黄金甲》试镜到了最后一轮,剩她和李曼两个人,张艺谋也因为王子文的合约问题选择了李曼。
当时因为错失两位大导演合作而痛哭流涕的王子文一定没有想到,《功夫2》到现在都没拍,新人签约周星驰也不是件好事。
而李曼,也成了“谋女郎”中最不红的那一位。
王子文认识王朔并开始打经纪官司是在2006年。
俩人说是在聚会上认识的,王朔的朋友是王子文的邻居,聚会上听王子文说了几嘴合约的事儿,王朔就要为王子文出头。
自90年代末被文娱圈封杀后许久未在镜头前说两句的王朔,那段时间开始频繁地出席各种活动,大多数时间在天南地北的侃大山,小部分时间再为王子文讨公道。
但懂行的人都知道,白纸黑字签了字的合同,王子文这官司想要赢,根本没可能。
最后官司确实是输了会飞的小精灵百度百科,但对王朔和王子文来说,也算是赢了。
赔偿金额缩减到了十万块,并解除合约中“20年内不得从事相关工作”的限制。
高兴地王朔亲自拿着钱送到了这家经纪公司艺人经纪部主任武丹丹的手上,还附赠了自己的小说和书该剧的光盘。
王朔如法炮制了徐静蕾的成名路,解约成功之后把王子文送到了自己的“铁瓷”赵宝刚的经纪公司。
这段时间王子文的影视资源大多都和“京圈”挂钩。
除赵宝刚系的电视剧资源外,她参演的几部电影也都是京圈的资源,比如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张扬的《无人驾驶》,张黎的《辛亥革命》。
期间王子文多次被拍到和王朔同回住处,记者还拍到王朔为王子文下厨做饭,但王子文一直否认这段关系。
“我跟他的那点事儿,我都说腻了。我再澄清一次,我真的是冤枉的。我知道我无数次被拍到和他吃饭,到他家做客,但我也一直在澄清,我俩不是大家想的那种恋爱关系。”
王子文没赶上京圈呼风唤雨的好时候。
她被王朔带进圈子里的时候,“京圈”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京圈电影电视人最喜欢翻拍的那种“京派文学”已经不能引起观众很强的共鸣了,属于赵宝刚的电视剧时代也逐渐过去了。
这点儿从王子文的成名历程中也能看出一二,“京圈”为她砸了那些资源都没有捧红她,最后却靠着一部网络小说改编的《欢乐颂》火了。
京圈的大小导演里,滕华涛最先嗅到了网络文学崛起的气息,先后以极小的成本拿下了《啊蜗居》、《双面胶》、《失恋三十三天》的资源,夯实了自己在都市剧方面的地位。
王子文踩着赵宝刚辉煌电视剧生涯的尾巴进入鑫宝源,拿到的所有角色里,只有《家的N次方》里的“齐齐”最让人印象深刻。
王子文混迹京圈的那些年没能红起来,和性格也有一些关系。
她身上是没有徐静蕾那股劲儿的。
徐静蕾是典型的北京大飒蜜,当小三都当得坦坦荡荡(非褒义),和每任男朋友在分手后都保持着好朋友的关系。
王朔和前妻沈佳旭不是没有感情,以前他写沈佳旭:“沈旭佳在我眼里浓妆佳,淡妆亦佳,蓬头垢面不掩国色。”
这样的真情,为了徐静蕾还是离了。
不过他离了之后徐静蕾也没嫁给他,她后来和三宝恋爱,和张亚东恋爱,最后又情定黄立行,人生不要太潇洒。
徐静蕾和王子文对待王朔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虽然交往时期王朔的社会地位和声望总是要高一些,但在徐静蕾的眼里,俩人的地位总是平等的,没有谁是绝对凌驾于谁的。
徐静蕾渴望掌握更多的主动权,不光在感情上,在事业上也是。所以她踩着自己和王朔的人脉迈出了“做导演”的第一步,从被选择的那个人变成了去选择的那个人。
到现在,她已经能“反哺”王朔了,为王朔在北京买别墅,有段时间知道他没有事情做,就邀请她为自己当时的新电影《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做编剧。
王子文就不一样了。
徐静蕾谈王朔,说他是自己的“良师益友”。良师,肯定了王朔对自己的引导;益友,肯定了自己的地位和价值。
王子文谈王朔,说他是自己的“精神枕头”,把自己完全放到了一个仰望和崇拜者的位置。
不管是事业上还是精神上,她始终都是被王朔“哺育”的那一方。
当王朔所属的派系没落了,她自然也就红不起来了。
结语“京圈”衰败的过程,是信息接受及检索途径逐渐多样化的过程。
试想几十年前,在大多数国人连电视机都没摸过的年代,这帮“大院子弟”和“文二代”已经吃着进口巧克力看外国电影了。
到了艺术院校考试现场,同一份考题,在艺术氛围中耳濡目染的他们当然比普通人家的小孩答得更好,圈子和阶级自然也就更固化。
互联网的发达将所有人的起点拉得更近,艺术垄断的时代过去了,只看一个人名就能卖片的的大导演时代也过去了。
国内文娱界逐渐进入了“热点时代”和“口碑时代”。
京圈离曾经阳光灿烂的日子,越来越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