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众多的香港电影人里选一位最能代表香港电影的,你会选择谁?
皮哥觉得不是“双周一成”,不是刘德华,不是徐克、也不是王家卫、杜琪峰。
最能代表香港电影的是王晶。
王晶是香港大学中文系毕业的高材生,可是他却把拍电影看成一门生意。
这就是对香港电影精神最好的诠释:精致里充满了世俗气。
王晶是港片巅峰期最卖座的电影导演,职业生涯里参与的电影超过400部,因为拍了很多烂片被称为“烂片之王”。
可就是这个“烂片之王”拍出了19部豆瓣评分7分以上的电影,4部豆瓣评分8分以上的作品。
王晶直言赚钱是拍电影第一要务,可却有一颗拍文艺片的心,1999年他拍了走心的《笨小孩》,结果票房不佳,之后他就放弃拍文艺片,转而去扶持文艺片导演拍片,很多艺术电影他明知道赔钱还去投资,比如许鞍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
王晶绯闻不断,外界盛传他和女星的各种八卦,王晶对此毫不在意,参加《吐槽大会》时甚至拿来作梗。
比如他说:“人到中年泡枸杞,泡什么枸杞?泡点女演员嘛!”
他又说:“我遇到很多女演员的老公,我全都不记得,我甚至想忘记她们有老公!”
可就是这么个不正经的油腻中年男却是片场的“拼命三郎”,他最拼的时候一年拍了7部戏,连续熬通宵已经是家常便饭。
王晶为了票房也是无所不用其极,当年他找周星驰客串《千王之王2000》,愣是把星爷的配角戏剪成了主角戏,导致两人交恶再无合作,可之后在多个场合下他都不吝对星爷的仰慕之情,他说自己从业40年,周星驰是他见过最好的演员。
王晶现在显然没年轻时那么拼了,平时也拍拍网络大电影恰烂钱了,可是去年《拆弹专家2》上映后,他激动地发文爆粗口:“真他妈的好看!说港片已死的那些混账,快闭嘴吧!”字里行间里还是能看出一个电影人的热血仍在。
可以说,王晶就是一个矛盾的混合体,也刚好是港片一个具象化的符号。
港片的衰落在王晶身上也能找到端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晶女郎”的变化。
舒淇、邱淑贞、翁虹、朱茵、张敏、李丽珍、林熙蕾……
可以说港片巅峰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一线女星都做过晶女郎。
舒淇是台湾演员出身,来到香港后被王晶发掘,一步步从风俗片脱星成长为影后。
翁虹是从主演王晶的艳情片《挡不住的风情》开始上道,一步步在圈子里收获了“拼命三娘”的称号。
朱茵1994年凭借紫霞仙子一角家喻户晓,没想到1998年被王晶拉去拍片,签合同的时候说是要拍爱情悬疑片,没想到最后拍的是风俗片,影片还有个别名叫《制服诱惑》,朱茵在片中饰演被强暴女子,这片也成了她的黑历史。
当然最著名的晶女郎还是邱淑贞,她和王晶曾经是情侣,两人公开关系的时候王晶处在婚姻之中。
邱淑贞当年参加选美因为疑似整容被迫退赛,王晶立马签下了她,刚开始给她打造“玉女形象”,拍摄了《最佳损友》、《整蛊专家》、《雷洛传》等作品。
邱淑贞迟迟没火起来,王晶又让她改走性感路线,邱淑贞立马通过《赤裸羔羊》等电影成为了性感女神。
可以看出,相比星女郎、谋女郎、龙女郎,晶女郎的路子都比较野,不是那么能登上大雅之堂,但是效果是真的好,没有王晶捧不红的晶女郎。
可是最近十年,尽管王晶将晶女郎的选择范围扩大到了内地,但晶女郎的水平却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
最近的晶女郎主要有六位:刘洋、胡然、童菲、孟瑶、徐冬冬、邱意浓。
这些晶女郎几乎都没有什么知名度。
孟瑶号称“东方玛丽莲梦露”、“邱淑贞接班人”,可是你根本想不起她演过什么作品。
邱意浓好歹有一部《追龙2》的代表作,也被称为“最美晶女郎”,可是她的脸就像她的名字一样,一股浓浓的网红风,漂亮是漂亮,就是记不住。
最出名的要数徐冬冬了,通过出演《余罪》里的大嫂被大家熟知,王晶大概看到了她的天赋异禀,立马和她合作了网大《大嫂》,自己蹭自己的热度。
接着出演《西虹市首富》里的性感妹受到了第二波关注,后来就彻底转战网络电影,成为了网络电影界的章子怡,据说她出演一部网大的价格已经高达500万。
前段时间,王晶又联合徐冬冬、谢苗推出了有《大嫂》续集之称的《老板娘》,这部片热度倒是很高,徐冬冬还跑到直男论坛虎扑上宣传了一把,最后豆瓣评分却只有3.7分。
老一辈的晶女郎里,尽管多是风俗片或主打外貌出身,但个个都成了银幕女神;
新一代的晶女郎,名头一个比一个响,最后让观众记住的还是只有身材。
就像王晶是香港电影具象化的符号一样,晶女郎的衰落也是港片衰落的一种具象化的表现形式。
香港电影的衰落分为两个阶段,可以概括为票房的衰落和知名度的衰落。
第一个阶段,港片的衰落发生在台湾
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期,香港最大的票仓在台湾。
王晶自己在节目中里就谈到,90年代台湾电影市场疯狂引进香港电影,香港电影人吃得“很肥腻”。
最疯狂的时候,台湾有五条院线同时放映关于贩毒的电影有哪些电影,需要大量的港片,于是当时香港人拍片的速度堪称一绝。
王晶作为当时最卖座的电影导演深有体会。
1991年,距离过年还有一个半月的时间,老板给王晶打电话,要他拍一部新片,一周以后开机,过年的时候上映。
王晶得到的物料只有10个字,主演是“周星驰、刘德华”,片名叫“整蛊专家”。
王晶说那时候他的字典里没有拒绝两个字,就答应了下来。
他5天没睡觉,想好了剧本的大纲和分场镜头,一周之后电影开机,在周星驰和刘德华的加持下,这部影片顺利上映,票房口碑双丰收。
“尽是过火,尽是癫狂”这本是形容香港电影特点的,用来形容香港电影人也是再合适不过的,没有这股癫狂劲儿,也拍不出那些癫狂的电影,我们现在把这种癫狂叫做“港味儿”。
1993年,台湾老板王英祥花了3000万买了周星驰的《济公》,大家本想看一部无厘头喜剧,可这部电影是个悲剧,它在台湾上映后扑街了。
周星驰+张曼玉的组合都能赔钱,这让台湾片商彻底怒了,他们联合起来将香港电影的价格天花板设定在了1750万。
香港电影人不干了,他们联合起来拒绝向台湾片商出售港片,他们觉得台湾商人就是纸老虎,过不了3个月,台湾电影市场就没片上映了,到时候那帮商人就得回来求他们。
万万没想到,台湾电影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过去美国电影引进台湾,一部电影只有8个拷贝,后来片商和台湾方面协商后,一部电影可以有100个拷贝。
好莱坞大片一进来,港片立刻在台湾崩盘了。
所以从99年开始,港片在票房上已经不复当年的辉煌。
第二个阶段:港片的衰落发生在内地
香港在台湾市场失守后,主要阵地转向了内地,1995年成龙带着《红番区》登陆内地春节档,斩获票房3500万元,不过2年后,内地就迎来了影碟机时代。
1997年内地的DVD销量是5万台,到了2005年这个数字暴涨到了1.6亿台,这些DVD几乎全部用来看港片了,那时港片和后来的共享单车一样,积累了上以亿计的用户数,却迟迟找不到变现的渠道,最后就这么耗死了。
你看很多香港电影人,在巅峰的时候没赚到内地观众的钱,现在退休了来内地还能靠走穴捞一笔钱,就是当时没有及时把知名度转换成钞票。
2005年后,DVD时代结束,内地的DVD机销量在短短三年暴跌到了669.4万台。
而中国在08年举办了奥运会,提高了知名度,电影市场开始了腾飞,越来越多的香港电影人紧跟徐克、陈可辛的脚步北上拍片,港片就这么彻底落寞了。
如今香港电影只有古天乐一个人扛着了,像王晶已经搬到北京住了十多年,普通话都说得非常标准了。
他和港片的精神是契合的,所以在以前如鱼得水,但来了北京,他的港味就格格不入了,自然也失去了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晶女郎的衰落也在所难免了。
其实我们也不必感到遗憾,香港本来就是小地方,它只有上海的十五分之一大小,是特殊的历史造就了它的辉煌,如今说是港片没落,不如说是港片回到了自己应有的地位。
前有,徐克、陈可辛、林超贤等香港导演北上,他们依旧用香港电影人的精神,拍出了更为普世的电影,《智取威虎山》、《中国合伙人》《红海行动》口碑票房皆丰收,后有曾国祥这样的年轻导演拍出《七月与安生》《少年的你》圈粉无数。
与其说港片已死,不如说中国电影已迎来一个“新港片”时代。
这个时代的港片,没有了王晶“晶女郎”为代表的那种“过火”与“癫狂”的世俗之气,但却更加多元,格局更加辽阔。
港片精神长存,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好看的新港片与观众见面……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一粒鸡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