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36岁还未婚,妹妹想要给他介绍对象,他脸红说:你嫁我吧

《列子•汤问》里记载了一段“伯牙子期”的至交故事,伯牙善于弹琴演奏,而子期善于欣赏,不论伯牙弹什么,子期都能够领会,知道伯牙心中所想所感。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上再无人懂他,便绝弦终生不再弹琴。人们常言“千金易得,知己难寻”,能够有像伯牙子期般相知的纯真情谊,能寻求到心意相通之人,实乃人生一大幸事。

钱学森是我国乃至世界著名的科学家,而这样一位科学大家除了一身的才华与能力为众人钦佩之外,他和他夫人之间的感情也像极了伯牙子期之间的“高山流水”,二人不但相知,更是相守,羡煞旁人。辛弃疾曾言“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本就是一种恍然若失的惊喜,可钱学森不一样,一回头,他的意中人从小就在身边,更为圆满。

钱学森的爱人正是他的“妹妹”,名叫蒋英。蒋英是一个集才华与美貌于一身的女子,是民国时期的大美女;她出生在书香门第世家,父亲名叫蒋百里,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徐志摩、金庸分别是她的表哥和表弟。出生在这样优秀的家庭,她自身也是才华横溢,大有成就。

她是享誉世界的一位女高音歌唱家,中国杰出的女声乐教育家,回国后一直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她与钱学森可谓是真正地门当户对,青梅竹马。为何蒋英会成为钱学森的妹妹?这就牵涉到两个家庭之间的故事了。

二人的父亲是至交,关系十分要好,两家自然也是多有往来。在钱学森11岁时,父母带着他来到浙江海宁,去拜访了蒋家,而那时的蒋英才三岁。钱学森是家中独子,他的母亲一直想要再有一个女儿,但一直未能如愿。这一次来到蒋家,看到十分水灵又聪明乖巧的蒋英时,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女孩。因此有了想要过继蒋英来钱家的想法,钱学森母亲便当即向蒋家提了这个不情之请。

蒋家女儿众多,一共五个,蒋英排行老三。在那个年代,过继是十分普遍的事情,大家看得也不重。再加上两家关系本就交好,也信得过互相的为人。于是蒋母一听,便爽快答应了。从此,蒋英离开蒋家到了钱家生活,并改名钱学英,顺理成章地成了钱学森的妹妹。二人朝夕相处,常年相伴左右,更是志趣相投。两兄妹都认为对方是自己难觅的那个知音,关系一直都亲密无间。

直到1935年蒋英16岁时,二人开始了常年分别的生活。蒋家人太过于想念自己的三女儿,就将她又接了回去。也正是这一年,24岁的钱学森决定要出国留学。临走之前,钱学森对蒋英说要将笑声一直保持下去。这样一句普通的话却被蒋英记在了心里,久久不忘。蒋英也送给了钱学森一本《唐诗》,算是一个念想和信物,这本《唐诗》也一直陪伴着钱学森国外的求学生涯,给了他渡过难关的无限勇气。而这本书后来也成了二人爱情的见证,更像是一件定情信物。

1936年,蒋英去德国柏林音乐学院追求自己的音乐梦。二人都在异国他乡,却是不同国度。十年学成归来后,蒋英在国内举办了个人演唱会,一炮而红。二人在不同的事业领域奋勇前进,发光发热,但都还依旧单身。

钱学森直到36岁都还未结婚,因此都让蒋英帮他介绍。确实蒋英也帮哥哥物色了一个姑娘,结果钱学森害羞一直不敢看人家,妹妹蒋英还调侃道:看我倒是挺大方的!蒋英再给他介绍对象时,他却说:“你嫁给我吧”。从那以后,钱学森老往蒋家跑,明面上说着是去看望蒋母,实质上看蒋英才是真实目的。

有一次,钱学森向蒋英提出了想要带她一起去美国的想法,但蒋英并未一口答应,她觉得彼此之间还需要时间,不能操之过急,说是先通书信保持着联系。可钱学森不干,十分坚决,非要带蒋英跟他走。就在钱学森的软磨硬泡下,蒋英实在拿他没办法,只能答应了他。后来双方父母正式见了面,在上海完成了二人的婚事。

结婚后,二人就一同到美国去了。双方父母怎么也没想到,两家的身份会从故交上升到了亲家,实在是亲上加亲。二人虽在美国也经历了无数坎坷,但好在身边一直有爱人的支持和陪伴,不离不弃,相守相依。不论在国外还是回国后,二人都一直深爱着对方,生活中互相照顾,事业上互相支持。二人相互陪伴了62年,谱写了一段真挚的爱情故事。

钱学森和蒋英的爱情,是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美好。好的爱情也许就是互相成就,互相陪伴。人们或许不能如钱学森这样拥有幸运的爱情,毕竟这世上不是每个人都有青梅竹马,但也不要用门当户对限制了自己。从他们的爱情故事中看到了幸福美满的同时,也要学会用心去守护爱情。

参余罪实体书考资料:

《列子•汤问》

《青玉案·元夕》

影视动态明星婚恋钱学森伯牙墨语笙歌历史

有用 (385)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