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在国产电视剧的圈余罪里的鼠标是家有儿女里的鼠标吗子之中,有这样一种说法:
得女性观众者得天下!
有不少资本将这句话奉为圭臬。
这一点从近几年所播放的电视剧类型,以及收看电视剧的男女比例,就能看得出来。
从《如懿传》收视观众男性仅占19%,到《香蜜沉沉烬如霜》男性观众只占11%。
如果说这些都是大女主,女频向的影视作品。
男性观众占据的比例低还情有可原。
但是男频小说改编而成的影视剧《夜天子》、《海上牧云记》等等。
男性观众所占据的比例,依然低于50%,甚至低于40%。
就显得让人有些疑惑了。
是男性天生不爱追剧?还是在资本看来,男人的消费地位真的不如狗?
此前有个消费力排行榜,男人排在了狗的后面。
接下来,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首先是男性不爱看剧?
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在80年代,港台武侠剧引入的时候,每当片头曲响起的时候。
在电视机面前端坐的,必然是男性观众。
不管是金庸的侠之大者,还是古龙的浪子大侠,其中的家国情怀、江湖恩怨、刀光剑影都吸引绝大部分的男观众,点燃了他们心中的热血。
即便当时是五毛特效,也丝毫不影响这些剧的火热。
当时每一个男孩在路边随手折断的树枝就是倚天剑,随手打出的就是降龙十八掌。
而到了90年代,《我爱我家》、《编辑部的故事》、《渴望》等等电视剧。
更是成为了男女老少必看的电视剧节目。
在这一段时期,电视剧的题材丰富了起来。
不管是男女,都能从电视机中找到自己喜欢看的电视剧。
而在新世纪的十年。
《康熙王朝》、《汉武大帝》等历史剧;
《金婚》、《蜗居》等现实伦理剧;
《刑警本色》、《重案六组》等刑侦剧;
《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等军旅剧;
《潜伏》、《暗算》等谍战剧;
让各类题材的国剧都有了大量忠诚的男性观众。
在这个时候,如果说“得女性观众得天下,男人地位不如狗”这样的话,显然是要贻笑大方的。
但是为什么在近十年以来,收视比例之中,男性观众的比例陡然下降。
并且资本方信奉“得女性观众得天下”的说法了呢?
在这背后,是男性观众的口味变化了吗?
还是市场风向转变了——当男性观众兴致冲冲打开电视,却被剧中的狗血伦理打败了。
就是用枪打败了武术高手,还用嘴吹了吹烟火气,轻蔑道:大人,时代变了!
在这背后其实反映的国产电视剧制作核心的逻辑变化。
如果说漫威电影宇宙,拉开了全世界电影制作的“电影宇宙”模式。
那么在《小时代》四部曲之后,国内的资本,看到了粉丝消费的力量之后,影视制作就开始走上了ip+流量明星的制作模式。
《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等,让女性观众眼前一亮的同时,也是让大部分男观众眼前一黑。
对于资本方而言。
ip已经经过市场的考验,并且加上自带流量的明星,根本就是稳赚不赔的爆款公式。
在这样的情况下,粉丝代替了观众。
电视剧的质量如何,根本没有多少人去关心。
资本更关心的是,哪个ip更大,哪个流量明星的粉丝更多。
因为在这种核心逻辑的制作出来的电视剧,播放量、讨论度、前期宣发、后期数据等等,都有粉丝可以代替。
对于资本方而言,粉丝经济,才是永远的神!
因为不仅仅是电视剧的收视率、点击量、讨论度等等数据,粉丝可以全程参与并打榜,做出一份亮眼的答卷。
甚至,由此所衍生出来的周边,造成的二次消费,粉丝也是成为了消费主力军。
从这个角度出发来看,现在大部分的国产电视剧,所抛弃的并不仅仅只是男观众,而是一切不追星没有消费力的非粉丝观众了。
换句话说,在资本方看来,追剧不追星,才是这群“观众”的原罪!
因为已经习惯了一鱼两吃,一部剧可以割两茬甚至是多茬韭菜的资本而言,不消费就不是“观众”。
对于追剧不追星,甚至不消费的路人观众而言。
在这样的影视剧市场之中,无疑是不幸的,是被抛弃的。
而男性观众更是最早被抛弃的那一批了。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他们而言,出走美剧和英剧,或者回看以前的童年神剧,才是唯一的出路。
当然,习惯于粉丝经济下的影视作品,其实本质上也是资本和明星,在粉丝心中的口碑透支。
当剧组大部分的资金,都是用来聘请流量明星。
且流量明星的演技大多数都是一言难尽,加上五毛特效的时候。
除开粉丝对自家爱豆的真爱之外,能够忍受这种粗制滥造。
那么对于路人观众而言,其实就是一种煎熬。
在这样的情况下,渐渐就形成了口碑反噬:有流量明星剧者,必属烂片!
尤其是随着粉丝的认知也渐渐提升上来的时候,也是开始慢慢对偶像演员的演技提出一定要求的时候。
那些粗制滥造剧的口碑崩盘,也是情理之中。
反观那些舍得将心思放在打磨剧情的影视作品,却是一次次地制造了收视奇迹。
不管是之前的《庆余年》还是刚结束不久的《司藤》都是这样的情况。
而在这种情况下,男性观众的收视比例,其实也是在慢慢回升的情况。
对于他们而言,只要剧好,也是会回来观看的。
因为精彩的电视剧,不管对于男女,都是极具吸引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