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未露面的冯小刚,又被骂了。
起因是他为一部历史题材的纪录片配了音。
大家都知道,他的嗓音沙哑低沉,非常有辨识度。
按理说,作为旁白应该会挺出彩。
可从评论来看,观众似乎并不买账,甚至指责他的旁白「让人出戏」,拉低了整部片子的水准。
为了验证,鱼叔点开了这部片。
一口气连刷四集之后,我觉得这次大家骂错了。
冯小刚的旁白,其实并没有多大硬伤。
无非是语调比较平淡,少了点波澜壮阔的史诗感。
还不至于拖累整部影片的质感。
不过话说回来,也是因为这件事,让我意外收获了一部好片——
《敦煌:生而传奇》Dunhuang - Edge of the World
这部纪录片大有来头,除了冯小刚之外,还有许多重磅人士加盟。
出品人明星大侦探第六季买蛋第八期陈晓卿,打造过封神级别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
导演鲁安·麦根,执导过艾美奖获奖片《美国商业大亨传奇》,豆瓣评分高达9.3分。
嘉宾则请到了著名作家马伯庸,代表作是《长安十二时辰》《古董局中局》等历史题材小说。
这样一个高规格的跨国团队,把观众的期待值拉满。
目前豆瓣评分8.7,属于同档期作品中的佼佼者。
影片的主角,是位于我国甘肃省的一座传奇古城——敦煌。
它被誉为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东西方文化的交融点。
敦煌何以成为传奇?
答案就在一个字——人。
敦煌的传奇,来自人的传奇。
影片讲述了几位历史人物的故事,他们与敦煌的发展密不可分。
第一位,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军事家——班超。
班超「弃笔从戎」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
他最开始只是一名小小史官,负责誊录西部边疆的事迹和功业。
但是他真正渴望的,是在战场上建功立业。
公元1世纪末,敦煌一带危机四伏。
匈奴和西域小国结盟,虎视眈眈,欲犯中原。
假如敦煌失守,往小了说,整个河西走廊会受到军事威胁,往大了说,整个西域和中原的交通都要因此断绝。
因此,守护边疆,迫在眉睫。
值此时机,班超立刻投笔从军。
他奉汉明帝之命,直赴敦煌,镇守边陲。
此行只带了36个士兵,因为他深知,管理西域并不靠蛮力进攻,也不能一味防御。
而是必须联合友邦,善用谋略。
在出使西域的30多年里,他收复了50多个国家,为西域的回归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其中最著名的有两件功绩。
第一件,是震慑鄯善。
鄯善是西域的一个小国家,一直在中原和匈奴两股势力之间摇摆不定。
鄯善国王
班超到访的时候,匈奴使者也在鄯善活动。
他看到鄯善王对自己的态度突然冷淡,便知一定是匈奴人从中作梗。
于是与士兵相约,在账外埋伏,一举击杀了匈奴使者团队。
还把匈奴使者的首级割下来,拿给鄯善国王看。
把鄯善国王吓得魂飞魄散,当场归顺朝廷。
经此一役,班超成功改变了西域人对汉朝的认识,也为此后的管理打下基础。
也因此成为汉朝戍边地位最高的将领之一。
班超的第二件功绩,是重挫贵霜。
「贵霜帝国」,是当时汉朝西边的一大国。
有1000万人口,20万大军,疆域达3002万平方公里,放到现在也是实力雄厚。
而班超麾下人数寥寥,就算是立刻在城内招兵买马,也不足以与贵霜军队抗衡。
于是他决心智取,而非强攻。
考虑到贵霜7万大军远道而来,必然车马劳顿,状态不佳。
他便在来路上设下埋伏,发动奇袭,重挫贵霜大军。
至此,西域边境终于平定,古城敦煌也恢复安宁。
在任的三十年里,班超利用高明的谋略,威慑远域,以夷制夷,守护着敦煌的局势。
可谓稀世罕有的军事奇才,被后世评价为「满腹皆兵,浑身是胆。」
而且他还高瞻远瞩,派出属下甘英向西探寻,最远行至波斯湾,让中国人第一次知晓了罗马帝国的存在。
此等功绩,永垂不朽。
第二位人物,是唐代著名高僧——玄奘。
即《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
玄奘的故事,自然与佛教密不可分。
公元7世纪,中原盛行佛教,但佛经翻译却参差不齐,导致教义出现了很多分歧。
为了正本清源,玄奘发宏愿,西行前往印度天竺,取梵文经文。
他从长安城出发,途径敦煌、吐鲁番、库车、撒马尔罕等地,穿越了中亚与西域之间最高的山峰。
旅程5万里,经历了100多个国家,终于取回真经。
时隔十七年,玄奘重返故土,誉满天下。
玄奘东归的第一个大城邑,便是敦煌。
那时的敦煌,不仅是丝路上昌荣安泰的贸易中心,更是佛教圣地。
这里就好比一处中转站,为去往天竺的僧侣们饯行,为归来的僧侣们接风洗尘。
而老百姓们也十分信奉佛教,因为轮回转世之说,能够帮助他们摆脱现世的痛苦。
此次到访敦煌,玄奘带回了一份厚礼——数百卷梵文古经。
他亲自将经文译成汉语,讲经布道,受到了当地人民及僧侣的盛情欢迎。
不仅如此,当地的权贵阶层,也将玄奘的到访视作天赐良缘。
于是斥巨资供养当地的僧侣寺院,推动了当地佛教活动的兴盛。
可以说,玄奘对敦煌的佛教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与敦煌的渊源,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激发了许多壁画创作者的灵感,在作品中向玄奘致以敬意。
我国最早的一幅《玄奘取经图》,就位于敦煌。
《玄奘取经图》——东千佛洞第2窟
第三位人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帝——武则天。
她与敦煌的关系,同样是因佛教而起。
据传,敦煌莫高窟中的一尊佛像「北大像」,便是按照武则天的面容来塑造的,有着女性的柔美线条。
那么,为何要修建这尊佛像?
故事得从一次会面说起。
当时,武则天还只是一位才人,在后宫地位不高。
她与其他妃嫔一道,恭迎玄奘觐见唐太宗。
武则天认真聆听玄奘讲述西行的见闻,突然心生一念。
她竟走上前去,拜见玄奘:「请圣僧替信女祈福,保佑信女一生顺遂。」
区区一个才人,竟敢在太宗面前擅自请高僧祈福,好大的胆子。
初次展露头脚,已令众人侧目,足见她强大的野心。
从那时起,她便意识到了宗教的利用价值。
几十年后,武则天已贵为皇后,替高宗治理国事。
但她不满足于垂帘听政,她的终极目标,是登上那至高的皇位。
在当时,女人称帝无异于痴人说梦,是朝廷内外绝对不可接受的。
为了给自己铺平登基之路,武则天重新使出了当年的杀手锏——宗教。
彼时佛教在大唐极为兴盛,深得民心。
武则天注意到,佛典《大云经》中有一句话,讲的是有天女降世,化身为佛,给百姓带来各种各样的福祉。
于是,她便在全国300个州郡兴建大云寺,定期宣讲《大云经》。
她还依据《大云经》,造了一字:「曌」。意为日月当空,光照天下。
武则天以此字为名,宣告自己为天选之女。
恰逢饥荒、飓风、瘟疫肆虐,她又巧妙地将此解读为天有异象,利用民众的恐惧心理,为自己的称帝奠定群众基础。
如此精心密谋,终于登基为一代女帝。
在位期间,武则天利用敦煌的特殊优势,强化自己的统治地位。
首先,她利用敦煌的佛教文化基础,在此大兴壁画、塑像,进一步让民众深信自己「天选之女」的身份;
其次,她利用敦煌中西交汇的地理位置,在此展开宣传攻势,有效地震慑中外使节和商人。
于是,武周时期的敦煌,佛教文化空前兴盛,寺院经济迅速发展。
大量兴建石窟佛像,蔚为壮观。
「北大像」等佛像,便是在此期间诞生,以迎合武则天对佛教的推崇。
可以说,武则天将敦煌文化推上了新的高峰。
除了上文讲到的班超、玄奘、武则天之外,《敦煌:生而传奇》还介绍了多个历史人物:
为民谋利的敦煌太守仓慈,征战沙场的匈奴勇士沮渠蒙逊,扭转敦煌局势的洪辩法师等等。
他们为敦煌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从人物切入历史,就是本片的最大看点。
这种表现手法,比单纯的科普说教更加生动形象。
从他们的故事中,你既能体会到历史的宏大和迷人,又能看见英雄人物的传奇一生。
正是这些伟大的人物,缔造了敦煌的传奇。
这片土地,见证了传奇的历史,也孕育着传奇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