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乐坛要“变天”:周杰伦跌下坛,新的“乐坛一哥”已出现?

“华语乐坛已死!”这样的话每年都在说,虽然听久了确实让人挺烦的——这不是在制造焦虑吗?

但事实上,说出这些话的人,也许才是真正的焦虑。试想一下,已经多久有一首歌有着“大街小巷”的传唱度了?

我们说的“经典”歌曲,可不是粉丝吹着:我家哥哥的专辑1分钟销量就多少万就可以造就的。就算你最终销量1亿又如何?一大半都是富婆冲销量冲出来的。

粉丝出于对偶像的喜爱,就算买下上万张在家开个博物馆都无所谓,但是然后呢?这张专辑,这首歌就成为经典了吗?

近日蔡徐坤新专辑《迷》问世,上线1分33秒销量破110万,在平台上达成了“史诗唱片”的认证,有人说这是新的“乐坛一哥”啊。

乍一看,这简直就是一个可以令人起身鼓掌的成绩,然而拿出粉圈之外去问,里面的歌,有几个人听过?

之前的鹿晗,也走过这条路,最后他的成绩要么被拿去在网友间嘲笑,要么沦为粉圈狂欢的资本。

可是无论是夸还是嘲,似乎都和音乐本身没多大关系了。这次的蔡徐坤也是如此,无论是嘲讽还是夸赞,好像都很少有人说到点子上。

粉丝也很委屈,我家销量那都是真金白银堆砌起来的,怎么到“路人”的嘴里就一文不值了?也有人说“无论如何,你就是要承认,喜欢他们的粉丝里就是富婆多”。

事实也的确如此,但这和华语乐坛有关系吗?再说一次,经典从来都不是由“钱”堆出来的,如果粉丝觉得我家哥哥从来就没打算创造所谓的“经典”,那么请统一口径,只要吹自家花钱厉害就行了,吹唱得有多好,大可不必。

华语乐坛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走下坡路的?具体时间我已经记不清了,我最近的一次听见一首耳熟能详的音乐,还是2008年的《北京欢迎你》。

从此之后,所谓的传唱度高的歌曲,要么是偏安一隅的人们自己形成小圈子后出现的错觉,要么是凭靠着简单的节奏无脑的歌词导致高度洗脑造成高传唱度的“神曲”,前者诸如短视频平台走红的歌曲;后者比如《小苹果》《学猫叫》这样的无脑歌,迅速流行,然后被迅速淘汰。

只可惜,这些歌曲都无法拯救华语乐坛。现在的音乐榜单早已变天,我看着榜单上一片陌生的名字陌生的歌曲,想着难道真的是90后已经被时代抛弃了?

不过当一些视频里出现诸如“00后听的歌”后,又会有很多人跑出来说自己从没听过,这确实让我非常困惑。

后来我才反应过来,网站是根据什么来进行排名的?专辑销量和循环次数。前者路人网友和粉圈不是一个量级,后者也是一样。就算我很爱周杰伦,我也不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就光听他这一首歌;周杰伦的听众群体也没多少人动辄会为了“冲销量”而购入成百上千张数字专辑。

粉圈的涌入,已经让榜单失去了公信力。以我自己而言,听着邓丽君的我是不会为了让她“冲上榜单第一”而努力氪金的。

粉丝们心心念念想让自己哥哥的歌曲出圈,所以才努力打投,以此希望更多的人能看见他的歌,只可惜,早就对流量艺人和粉圈反感的网友们根本不吃这一套。

也许,这其中确实有唱得不错的歌曲,不过早就身心俱疲的网友们是不会耐着性子去“试DU”的。

新生代音乐人们需要证明自余罪第三季到底播不播己的机会,但不是靠着粉丝打投,只可惜资本和粉丝们认不清这一点。资本用偶像的前途绑架粉丝打投,粉丝氪金希望自家偶像越来越好,这一切终究是圈子内的狂欢。华语乐坛“变天”了:周杰伦跌下神坛,新的“乐坛一哥”已出现?

而圈子外的人,也只能叹口气,继续寻找着十几二十多年前的歌循环播放。我不想随便就将“华语乐坛已死”这种话说出口,可是华语乐坛的未来,到底在哪里呢?新的“乐坛一哥”?蔡徐坤新专辑上线不到两分钟,销量破110万。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小鱿娱

剧情介绍台湾明星周杰伦华语乐坛小小鱿娱娱乐

有用 (113)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