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真效应”来得太快,像一场毫无预兆的风暴,将包括杜冬在内的理塘文旅人瞬间裹挟其中。
一个问题还没弄明白,另一个问题接着出现了。
图源网络
一条7秒的视频,让康巴少年丁真火得一塌糊涂。
打开任何一个社交平台,输入“丁真”二字,都能看到他清澈明亮的笑容。
黝黑的头发,洁白的牙齿,极具民族特色的装扮,这一切,曾让那些困顿于奶油精致且千篇一律的流量面孔中的网友眼前一亮。
但,在这个网红频出的年代,一个在偏僻闭塞的山水之间放牧的底层少年,如何才能避开昙花一现的遗憾?
是引入资本,团队化运营,还是投入国家怀抱,被体制庇护?
丁真刚站上分岔路口,这时,一位名叫杜冬的男人出现了。
屠榜热搜后,丁真立即被理塘县国资委下属国有企业——理塘文旅公司签下,成为一名国企员工。
杜冬,便是理塘文旅公司总经理。
杜冬,图源GQ智族
01其实,当初签下丁真,让他成为国企员工时,杜冬心里也是十分纠结的。
去年11月12日,公司三位同事刷抖音时,无意间刷到本地小伙儿丁真的视频,他们把这条视频发给老板杜冬。
图源网络
看到丁真的形象后,杜冬打算去村里把丁真接来县城,拍几张旅游宣传照,心想着万一他火了,再请来可能就要花钱。
然而,接触过丁真后,杜冬当即决定,签下丁真,这样一来,在网红和员工之间,可进可退。
红了,可以助力理塘旅游,不红,也能保证让他一直以当地的旅2021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海嘉宾游形象大使而留职。
但,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涌入杜冬脑海中:一家国企签约一个网红,具体的路要怎么走?
比如,旅投所有大笔账目的往来,都要走国企程序,那么一位顶流的账目,该如何管理?毕竟丁真一场直播的收入,可能就数额惊人。
图源GQ智族
只是,“丁真效应”来得太快,像一场毫无预兆的风暴,将包括杜冬在内的理塘旅投人瞬间裹挟其中。
一个问题还没弄明白,另一个问题接着出现了。
丁真火了后,杜冬的手机从来没消停过。
采访请求,合作邀约,60多个晚会邀请以及上百个商业代言。
对于商业代言所能带来的经济利益,杜冬用了一个词“无法想象”。
拍个视频,就送一辆车,两场直播,就能帮忙解决当地至少2000万的滞销产品。
然而,杜冬统统拒绝了。
他不想,也不能让丁真如此之快地成为一个流量明星。
丁真身上需要承担更多的公益角色。
图源@理塘丁真
除了要抵御各种“诱惑”外,他们公司高层,每天还要面对各种来自粉丝的讨伐,当然,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手机号是怎么泄露的。
有粉丝说,不能过度消费丁真,还有粉丝说,不能让丁真接触女人,因为女人是老虎,更有粉丝说,丁真以前的照片被扒了,赶紧找专业团队修片。
网友给丁真寄的书,图源@理塘融媒
仿佛被一股又一股的大浪推着前行,眼见着方向越来越无法控制。
甚至连“丁真的舅舅像疯了的郑伊健”,都能在热搜上驻扎下来。
无奈之下,杜冬专门和新浪微博联系,请求降一降丁真的热度,但却无解而终。
直到有一天,又一条关于丁真的热搜跳了出来:部分直男对丁真的态度。
杜冬索性抱着电脑离开办公室。
消失几个小时后,杜冬竟亲手把热搜第一拿下。
他写了一篇文采飞扬的回复,发在丁真小马珍珠的微博上,把跑偏的风向稍微扭转了一下。
然而,登上热搜第一的第二天,杜冬后悔了。
他扪心自问,这样的论战,到底有何意义?
随着一些关于他的言论的流出,他愈发后悔。
因为,网友的言论戳中了他的软肋:借着丁真营销自己、油腻、只会说漂亮话,不会干实事、根本干不了丁真的经纪人。
杜冬说:太可怕了。
图源GQ智族
02杜冬再也不是以前的杜冬了。
他不得不站上最前方的领地,冲锋陷阵。
丁真出现前,他想破脑袋宣传理塘。
丁真出现后,他又要榨干心力控制理塘“炸了”的事态走向。
而在入职理塘前的三十多年里,他一直是儒雅、温和的文化浪子。
杜冬是南京人,骨子里自带秦淮才子的浪漫气质。
图源网络
当年,水利工程专业毕业后,他跑去上海做英文翻译,翻译了多部小说和艺术史论。
2007年至2010年,他6次穿梭于上海和西藏。
这期间,杜冬对一个跳舞的藏族姑娘一见钟情,为她写了14万字的情书,并集结成书《康巴情书》。
这位藏族姑娘为杜冬打开了一扇了解西藏的窗户,他被西藏完全迷住。
于是,杜冬决定告别上海,定居拉萨,在当地一家报社做记者,喝喝茶,听听经,晒晒太阳,学学藏语,一度逍遥快活。
2018年,理塘县委书记找到杜冬,邀请他来负责理塘旅投公司。
抱着振兴藏区旅游业的想法,杜冬来了,但他慢慢发现,关于理塘旅游的一切,太难了。
理塘,图源网络
一则,作为稻城亚丁和拉萨的转折站,理塘存在感太低。
二则,好不容易找到当地旅游主打——仓央嘉措,但年轻人似乎不吃文化名人这一套。
有几件事,杜冬记得特别清楚。
他们的工作人员跑到游客集散点,一个劲儿地喊:来理塘古镇吧,仓央嘉措在那里转世。一边喊一边把宣传册发给游客,但最后都在厕所的垃圾桶里发现这些已经脏兮兮的宣传册。
后来,他们又想出一个宣传理塘的办法,就是去成都的30多所高校,举办仓央嘉措诗歌讲座。
然而,讲座开始,下面坐着寥寥无几的学生,还都在低着头玩手机。
他们把每张3元的明信片送给在座的学生,散场之后,明信片却被扔得到处都是。
在丁真出现之前,杜冬不是没尝试过利用短视频宣传理塘。
但,仍然以失败告终。
他们搞藏族模特大赛,拍段子,拍洗脑口水歌,甚至还拍狗血小故事,都收效甚微。
吸睛的不行,就换文艺的,拍点灯仪式,拍诗歌朗诵。
能想到的办法,几乎都试了一遍。
可,理塘还是那个无人知晓的理塘。
直到丁真出现。
图源网络
人群像开闸的洪水,“哗”地一下涌进理塘。
讲解员不够怎么办?全部员工出动,包括保洁也要去学习讲解。
导游不够怎么办?保安把对讲机往腰里一插,对着成群的游客说:来,我带你们去逛。
曾经,杜冬一直拖着理塘费力地,缓慢地往上爬升。
丁真事件之后,整个理塘几乎腾地起飞。
正如杜冬所说:“我们飘了。”
03杜冬和丁真之间的关系,有些微妙。
有时很亲密,可以玩闹,但仍有隔阂。
图源《人物》
因为语言不通,丁真人又老实,很少表达自己的需求,杜冬往往很难看到最真实的丁真,但这个孩子时常令他有些心疼。
孩子,1979年出生的杜冬管丁真和公司里的那些藏族年轻人叫“孩子”。
图源GQ智族
有一次媒体群访,理塘一间小小的屋子里,挤满了手持“长枪短炮”的媒体记者。
丁真被挤在中间,他戴着口罩,时不时地低下头,两手紧紧夹在自己膝盖中间。
记者要求他摘下口罩。他听话地把口罩拿下来,快门声响成一片。
记者要求他看向镜头,微笑。他又听话地对着镜头露出他标志性的笑容。
而快门声响过后,他立即收回笑容,眼神低垂。
杜冬看到后,他说:
像被审判一样。
在那之后,杜冬常常纠结,到底要不要让丁真一次次站在媒体密集的镜头之下。
因为,每次群访,媒体都在拼了命地向丁真提问一些他根本无法回答的问题,问题五花八门——为什么剪掉长发?为什么喜欢黑色?
有些问题,还带有对私生活的侵犯性,比如“你喜欢的女朋友类型”等。
这时,杜冬都会尽量帮他挡掉,他不断地告诉媒体:
丁真和我们,是两个世界的人。
杜冬甚至有些生气:
“你们总是问那7秒的走红视频是怎么回事,他脑子想空了都不会知道。”
杜冬想了解丁真的世界。确切说,是曾经的世界。
图源GQ智族
如今,丁真已经回不了家,他一直住在理塘县,每天被各种事务缠绕,没有自己的生活。
每次丁真和父母视频,都会流泪,他说自己像生活在监狱里,求父母把他带回去。
听到这些后,杜冬就和丁真讲他当年去南京读书时的日子,告诉丁真,他也哭过,也害怕过,也孤单过。
但,更多时候,杜冬比较理性,他会给丁真分析回村的弊端。
他担心丁真回去后,会有更多人去拍他,去蹭他的流量。
不过,单纯的丁真,一直不相信。
其实,对于杜冬而言,若是丁真没有成为顶流,他或许和公司里的那些藏族年轻人一样。有着令家里人骄傲的国企员工身份,拿着稳定的工资,享受着五险一金的福利待遇。
他或许也会跟着杜冬学习使用电脑,皱着眉头喝咖啡,成为理塘第一批旅游人才。
但现在看来,丁真身上已经担负着太多的期望。
无论如何,杜冬始终希望丁真总能以一个真实的藏人面貌出现,而非活在他人的美化想象中。
他可以代言藏地的环境保护,野生动物多样性,高原植物的价值等。
下一刻,杜冬又陷入纠结:这些东西放在一个孩子身上,是不是太过沉重。
图源网络
04有了丁真的流量加持,关于理塘旅游,杜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项目,也开始提上日程。
杜冬没想到,他无意中竟开辟了一条靠网红经济拉动当地旅游的新路径。
康巴少年丁真更没想到,在体制的庇佑下,他可以从自己那个狭小的世界走出来,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这是互联网时代的幸运,让一个少年从此改命,让一个地区从此脱贫。
前几日,丁真在联合国演讲
或许,还能让一群人从此走出愚昧,告别偏见,摆脱贫穷,挣开困苦,迎来辽阔的人生。
而这也是杜冬和“杜冬们”要走的漫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