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渝当了北漂编剧,季野做了流浪歌手,宝兰嫁了有房才俊:他们都有光明的未来。电影《明天会好的》尾声,从已投身家庭的闺蜜宝兰家中体会到寻常烟火气的主角萧渝,透过高楼大屏,看到了已圆歌手梦的前男友季野在访谈节目中谈笑风生。那些曾经伴她患难、追梦的人,似乎都来到了更好的明天。
而刚刚错失为“自传”电影编剧机会的她自己,也在监狱话剧导演的新岗位上找到了心底的那团“火”。
熟悉影片创作背景的观众,都知道这位由papi酱姜逸磊扮演的编剧,就是导演袁媛某种程度上的自画像。
若干年前,作为无名北漂编剧的袁媛也曾租住过片中同款“西晒房”。炎夏不通风,严冬寒彻骨,常年享受高倍日照辐射的环境,令她萌生了将其写成剧本的想法。在编剧作品《滚蛋吧!肿瘤君》与《后来的我们》接连收获票房与奖项认可后,不仅《西晒》以《明天会好的》之名被搬上大银幕,袁媛本人更获得了亲执导筒的机会。
这样的北漂成功案例,自然给了片中受尽生活暴击仍坚定选择留在北京的萧渝足够信心。不甘于在家乡小镇过一眼望得到头“养老生活”的她,仍时时不忘心里秉持的梦想热火。在体验“第十级孤独”——一个人去医院看病时,她在氤氲光线间与过着“西晒”生活的自己和解,并顿悟出继续坚守北京的意义。
在北京艰难无依,回老家无处安放。这份由袁媛个人经验延伸的北漂成因,在papi酱的首次银幕领衔表演上也得到了合理的呈现。
靠变声短视频成为“头部网红”之前,作为中戏导演系毕业生的姜逸磊曾有过四年零收入的北漂生活。“没有过(放弃北漂的念头),”与百折不挠的萧渝类似,她也对北漂有着无因的执念,“因为我回上海的话,我依然找不到工作。”
跟组场记干不成,就学写网文实现过渡升级;梦幻爱情说没就没,曾经的拥有却是一个创作者在老家无法想象的收获。北京能为萧渝心中那团火提供的,无非是安逸故乡无法给予的希望与可能性。
作为同处影视行业的多年“老”北漂,笔者对于北京所承载的这份希望意义再清楚不过。可就在这样的语境下,现实中北漂们更多迎来的,却并非袁媛或papi酱式的事业春天。
即便作为脱颖而出的成功人士,作为创作者的她们也不可能对周边理想的破碎或幻灭视而不见。从影片起始的换租展示,到一个人看电影、看病的极致孤独,再到因工作理念、身体状况、物质落差等因素不断体验失业的滋味,北漂人所能经历的困难模式统统在主角身上集中放大。
在这样的组合打击下苦熬九年,并还想再坚持至少一年,西晒下仍能心平气和顿悟人生的萧渝,已然成了行走而不自知的焦虑贩卖家——就连让她近乎断绝希望的那场诡异失恋,都以《一夜风流》式同屋隔帘共处的浪漫模式开启。
这样历尽千帆劫、余生有大爱式的都市传说,在以往只能是营销号为冲“10万+”硬造的海市蜃楼。而用影像不断叠加苦难,同时更不忘打足鸡血的《明天会好的》,却让真正身在其中的北漂人看不到任何会变好的明天。
从袁媛的编剧前作《后来的我们》,到脱自丁丁张同名原著的《亲爱的新年好》,近年来透过个体反映北漂人、尤其是北漂女性状态的影片,其豆瓣评分均未突破及格线。在创作者与“一线”北漂人过远的距离之外,其试图从对个体的过度解读完整观照并抚慰群体的野心,显然更为致命。
三部豆瓣评分依次为5.9、5.7、5.7
纵然力邀对中国社会底层观察最为敏锐的贾樟柯监制,哪怕串场镜头都投诸各行各业面露疲态的北漂劳动者,甚至在晚高峰地铁上安排了年轻男职员边啃面包边抽搐泪流的催泪点,只能以情绪流生活碎片拼凑苦难史的《明天会好的》,对于日益壮大的北漂群体却是一场扁平化、点状化的冒犯。
以最大的善意重审影片,或许创作者单纯只是想为拼搏中的北漂鼓一把劲,将他们心中属于梦想的那团火再烧得更旺一些,继而用自传体的逻辑,令大家透过银幕上的papi酱与幕后的袁媛看到属于成功的美好明天。
可当《明天会好的》用无从解答的个体困境将目标群体浇了个透心凉,又在压抑到濒临缺氧的窒息气氛下突然亮起一抹名曰希望的火光,那一点即着的光明未来,必然都是虚妄。
今日观察
这部电影让我比较失望的一个点,就是我是奔着想去看看明天到底会不会好去的,结果发现看完之后觉得明天可能会更糟糕。它描写的萧渝这个人物的人设有一定的问题,首先萧渝的职业她是一个编剧,,编剧本身就是一个收入不固定的职业,你只有拿出作品并且这个作品被采用了,你才会有收入,它跟其他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是不一样的,所以你拿一个特殊行业的人来讲这个北漂有多么惨、多么不稳定,其实是不具有代表性的。(苏芩,影评人、情感专家)
作为一个北漂九年的大龄单身女性,起初看到这部影片,又是papi酱主演,多少有一丝丝期待。当看了预告,了解了剧情,全片观影之后感受就是地铁老人脸.jpg。本期节目诉求就是直面这部落伍、刻板、标签化的伪鸡汤电影,多少也做到了。以后遇到更能激发编导表达欲望的片子,更要狠狠地批评,把烂苹果剜掉。(郭嘉 ,《今日影评》当期编导)
(文章来源:1905电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