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代词坛,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李清照都是一个十分另类的存在。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当中,其实没有多少女性观点。可是,在李清照的词作中,你会感受到一个非常明显的东西,那就是女性观点。
什么叫做女性观点呢?在现代社会,人们很容易就会把它跟男女平等扯到一起,认为女性无论服饰、讲话、姿态、做事态度等等,都应该和男性一样,这才是真正的男女平等。可实际上,在古典诗词中,女性观点和男女平等没有一点关系。它只是一种纯粹的女性特征。
作为女性词人,李清照在她的词作中,非常直接地把女性的柔美,女性的委婉,女性的某种特殊情思表现了出来,一点也不忌讳。因此,她的词作往往表现出十分另类的文学特色,发出了女性作为一个独立群体的不同于男性的声音。
其中,这首堪称千古绝唱的《声声慢》应该是她最另类的一首词,古今罕见,只是开头14字,就争议了千年。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对于李清照,现代读者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可是在历史上,李清照受到的批评非常多。其中很大一部分批评是说:当时国家都亡了,到处都是战火,她却还在写一些表现伤春悲秋、闺怨离愁的词,从来不写表现国破家亡、民族危难的词。
因此,在对她的词作进行评价的时候,男性文人们也很难做到就词论词。在男性文人眼中,李清照作为一个深闺女子,不仅把闺中的私密事写了出来,还公开发表,这真是太另类了。而且,李清照在表现个人情思的时候,也丝毫不忌讳,一任真情流露。
这首《声声慢》,光是开头14个字,就让人惊叹不已,说它古今罕见,一点儿也不夸张。因为男性文人真的写不出来。它是词人心情一路堆叠的表现,而这种堆叠来源于女性感官的细腻,是男性文人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这么长的叠字句,过去没有人敢用,现在更没有人会用。
那么,李清照为什么能够写出这样古今罕见的句子?应该与她本人的性格和经历有关。从籍贯上来说,李清照是山东人,骨子里应该会有一种北方人的直率。可是后来,她随父亲来到了江南,自然也就吸收了江南文化的委婉含蓄。
所以,这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既有北方人骨子里的直率爽快,又有江南文化的缠绵眷恋……当时,国破家亡,丈夫又去世了,作为一个孤独无依的女性,她在心情上是十分茫然无助的。如果换成别的女性词人,比如严蕊、朱淑真,就绝对不会是这样一种表现方式。
而后,“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一句是说,有一点要暖了,可是偶尔又会冷,大概就是清明前后。“最难将息”,要睡觉却很难睡着,因为心情十分落寞沮丧。“三杯两盏淡酒”,既然很难睡着,干脆就倒两杯酒慢慢喝,或许还能睡着。可结果了?“怎敌他,晚来风急。”
本来想喝一点酒可以好好睡一觉,但忽然刮起了大风。风一刮,庭院里的树似乎都在呼叫,声音凄厉。于是,词人就更睡不着了。正在此时,“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个“雁”以前来过,是曾经认识的,可是现在走了。
在这首词中,你会感觉到词人非常的孤独,似乎生命中所有的繁华和幸福都消失了。在此时的词人眼中,处处都是伤感。所以,词作下片开篇就说“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那些落花堆得满满的,一地憔悴,如今又有谁来怜惜它呢?
在古典诗词中,花常常用来指女子,而花被摘,也喻指女子被一个男子爱慕,花开是为了一个爱慕的人。现在,丈夫去世了,词人觉得自己就像这落了一地的花儿一样,再也没有人来疼惜了。词人只能“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她一个人坐在屋里,没有点灯,就那么在黑暗中独自喝着酒。
词作最后,“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诗人采用了大量口语化的句子,跟我们今天的现代诗其实没有太大的差别。其中,“了得”这个词我们现在还在用,“怎一个”我们现在也还在用,十分具有现代感。
在中国古代,女性文人并不少。可为什么唯独李清照受到的争议最多?通过这首《声声慢》我们就可以略知一二。由于开明的家庭环境、自身的非凡才学、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李清照不用背负太多正统文化的压力,自然就能写出如此另类的词作。这样的李清照,当然也就古今罕见,独一无二。
到了现代社会,男女平等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此时,再来看李清照的词作,人们感受到的只是词中的一片深情,体味到的都是古典诗词的唯美。对很多现代读者而言,李清照是一个很有个人魅力的女性。她的词作和她本人一样,千古少有,独一无二。
(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