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要到快过春节的时候,就会有许多在外工作的游子们都准备回到家乡,每到这个时候,中国特有的“春运”又开始了,大家都争先恐后的在网上抢票、抢座位,都希望能够在除夕夜到来的这一天,能够与自己的家人团聚,其实在几千年以前,古时候的人们也有春运,但是他们的交通并没有现在这样发达,因此他们回家所需要的成本也是非常大的,古代在封建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下,很少有人会去到很远的地方发展,一般只有公务员、商贩或者是流浪的人才能够体会到春运,古时候古人离家非常的艰难,想要回家更是难上加难,那古时候人们在春运回家到底需要多高的成本呢?
首先我们来说政府公职人员回家所需要的成本,在唐朝时期就制定出了比较人性化的法律制度,有关历史资料中记载,在春节和冬至的时候一共会放14天的长假,这两个星期的长假对于古代人来说,简直是莫大的恩惠,因为这给他们回家探亲提供了非常充足的赶路时间,在文明开化的宋朝时期,他们所制定的休假制度更加的民主自由,不仅只是春节和冬至各放7天,连寒食这种节日都会放假,这些公务员在过完年之后,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假期,大约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在这期间,他们会把所有的工作停下,安安心心的陪伴家人。
即便假期这么的充足,但还是有一些刚刚进入官场的公务员,也不能回家探亲,因为雇用一辆马车来回家,在那个年代来说,实在是太过于奢侈了,在唐朝时期也会有物流和车费,用马驮着行李,只要行李的重量大于或者是等于100斤,每行驶一里路就会收1.2文钱,所驮的货物大于或者等于1000斤时,那么所行驶一里地就会收9文钱,马车载人的价格比载行李要高,载人行驶一里地起步的价格是10文钱。
而且在古时候的道路不像现在的公路一样非常的笔直,大都是要走一些曲折蜿蜒的小路,自然条件的恶劣,会导致回家的成本又增加,我国唐朝时期的李白在做官的时候,因为在第1年不得志想要回家,他的家在四川蜀中,与京都相隔千万里地,他雇用一辆寻常的马车,行驶了4天才到,在这次回家的路途中,他一共花费了12贯钱,一贯钱相当于一千文,相当于用掉了李白一年的俸禄,这12贯钱转化成现在的人民币,大约在5万左右,幸好李白是浪漫派的诗人,不会在乎钱财,花钱只为了让自己高兴,如果换成现实派的杜甫,那他一定会哭晕在马车中。
而对于那些没有钱的穷人来说,如果想在春节前回家团聚,根本就是一种奢望,在清朝时期,有一个落魄的秀才想要回家,但他身上的钱财不够,他便自己徒步走了几十里的路,差一点就渴死在路边,幸好在中途中有载货的马夫经过将他救了过来,即使他坐上货车,也是要付出一点费用的,因为身上的钱财不够,他便将自己身上的衣服脱下来当抵押,当他裹着破旧的草席回到家中时,老母亲便将自己家里的家禽卖掉,给他换来了回家的路费。
那么既然在古时候古人回家的成本这么的高,为什么他们还要拼命的团聚呢?这或许除了血浓于水的亲情之外,也是因为他们骨子里有着非常深的观念,在论语中曾经这样说到过: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句话大体的意思就是说,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子女们是不应该离开父母去到远方的,即便是出去了,也要在规定的时间中回来,古人都有一种非常浓厚的孝道思想,所以他们要回家是必然的。
而现在人们在春运回家的时候,虽然在路上所花费的钱财成本不算很高,但是春节团聚更像是一种习惯,在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候,能够与亲人相聚在一起,共同计划着美好的未来,享受这短暂又真实的天伦之乐,我想这是大多数漂流在外到朋友们的心声,如果能够在本地有一个不错的发展,也不至于去到遥远的地方,离开父母去发展,这所有一切的奔波都是为了生活。
参考文献:《新唐书·列传一百二七·文艺中·李白传》、《唐才子传·李白》、《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文苑下·李白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