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听闻一句话,“有种陪伴叫春晚,有种思念叫周涛。”
舞台上的魅力非凡、光影纵横终究敌不过永远。而周涛昨日之风采,也只能通过影像回忆。
近日,周涛25岁旧照曝光。
那是1993年,郭富城来京参加活动。身为北京电视台主持,她得去采访。
照片中,她身穿白衬衫,一头利落短发格外飒爽。在郭富城的衬托下清纯秀丽,与如今判若两人。
仔细想想,竟已过去27年。
离开春晚、告别央视,周涛走进地方、深入小巷。在烟火气和接地气中,活得愈发通透与清澈。
“我喜欢变化,我喜欢尝试一些更新的东西。我虽然年龄已经不年轻了,但心里永远住着一个年轻人。”
一直走、一直澎湃,并始终“年轻”的她,究竟走过了怎样的前半生?
1
上世纪60年代,周涛出生于一户干部家庭。
母亲是文化局局长,父亲是高级教师。在书香浓郁间,她浸染了不少文墨气,气质亦愈发独特。
和许多热爱文艺的女孩一样,她也有个舞台梦。梦想的学府,是中国最好的播音殿堂——北京广播学院。
在那个人才稀缺的年代,周涛不负重望,圆梦大学。
那会,她是天之骄子,更是一颗亟待发掘的种子。
毕业后国家包分配,她可以选择回家乡,也可以自谋出路。不少人听从学校安排,可周涛却非得自己试试。
经过多次碰壁,她终于在北京有了立足之地,尽管这块狭小天地不足为奇。
在北京电视台工作的那段日子,她与各部门打好关系,体育、娱乐、新闻、音乐,各种形式都有所涉猎。
渐渐的,竟成了个“全才”。
纪伯伦说:
“我开始热爱生活,因为生活中充满了该做的事。问题接着问题,梦想连着梦想。”
周涛十分珍惜命运的每一次眷顾,“抛弃不放弃”是其人生信条。
几年后,她如愿成为《北京新闻》的节目主播,并被更多人看见。
2
1995年,周涛接到央视通知,邀她担任《综艺大观》的主持人。
在此之前,倪萍才是常驻,突然让她来,岂不是砸了“某些人”的饭碗?
再说了,当时周涛的爷爷刚过世不久,悲痛万分的她,又怎能主持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综艺?
“算了,不去也罢。”
可胳膊拧不过大腿。一向服从台里安排的周涛,最终还是去了《综艺大观》。
这一去不要紧,干练的台风、接地气的性格,让观众迅速喜欢上这个女孩,而倪萍的离职,也让更多机会垂青于她。
1996年,周涛第一次登上春晚,此后连续16年都如约而至。
和冯巩演小品、和董卿做搭档、跟观众唠家常,观众常说,“周涛才是名副其实的春晚女神。”
3
可人们向来只看台前风光,不知背后落寞。
事业和家庭的双重交织,让周涛心力交瘁,女儿的病更成了她抹不去的“朱砂痣”。
“我经历的困难、挫折、纠结跟痛苦,一点都不比别人少;我付出的心血、努力、眼泪、汗水也不比别人少。”
2016年,周涛逐渐淡出,转入北京演艺集团。导演、制片人,角色不断转换,标签不断更替,非议也越来越多。
董卿说过:
“尽管有人不理解,甚至误读,我依然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开拓,而不是固守。”
“央视主持人”这个角色,既给了她前所未有的光芒,也让其活在套子里无法自拔。
所以离开也好、告别也罢,其实更是对本我的一种释放。
那之后,周涛开始涉猎未知领域。演话剧、排练歌舞、坐在监控器前看别人的表演。
那一刻,她变了好多。
2019年12月,周涛宣布加盟《声临其境》。
充当地方台主持,有人高兴,有人反对。前者称其大胆创新;后者说她自甘堕落。
可这或好或歹的定义,从不由一人说了算。
站在《声临其境》的舞台,她多了分俏皮,少了分严肃,这是岁月带给她的礼物。
复旦老师陈果说:
“我们之所以要在每一个日子里起舞,是因为我们的这一场人生实在值得庆祝,不应虚度了这来之不易的一生。”
而一直“起舞”的周涛,她的前半生,每一刻都不曾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