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锟为民国直系军阀的首领,为何在近代史上不算军阀?

曹锟(1862年12月12日—1938年5月17日),字仲珊,出生于天津大沽口(天津市塘沽),第五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华民国直系军阀的首领。曹锟一生洋相百出,包括“贿选总统”等,有过许多不光彩的事情。但是,其却颇有民族大义,晚年在直系将领纷纷投靠日本时,他却保持了晚节,是为可赞赏之处了。

但是,我们在看相关历史史料时,对其的人物生平基本都是说,他是“直系军阀的首领”,而不像直系如吴佩孚、奉系张作霖等,被直接称为大“军阀”。曹锟既为直系军阀首领,为何就不算军阀了呢?

关于这个事情,我们得首先搞清楚什么是“军阀”。“军阀”一词作为具有指代意义的固定名词,大约还是出现在近代(不是太过确切,但绝对不是自古就有),是具有一定的政治含义的。汉语词语解释(来自于百度百科),是指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诸侯、太守、刺史、节度使等等的地方政权,因日久滋养军事势力且因政治、政策、种族或环境等因素考量而有所背弃中央政府,相当于近代所说的军阀。正史中也可指“军功”,指将领征战所获战绩。

笔者理解为必须具备两个要点方能成为军阀。一是要有一定的军事实力,既要掌握大量军队;二是要形成割据的事实,即往往都会有自己控制的地盘,亦即势力范围了;二者缺一不可,一旦事实形成,则往往是不听中央政府的节制。

我们常说的军阀,其实大多从心中是指民国时期的军阀,常说的“直系”、“奉系”等,都是从其实际控制的地域范围来划分的。民国军阀是指20世纪初影响中国政治格局的主要力量,名义上服从中央政府的统治,实际上却建立自己的势力,以军队作为主要政治资本的势力。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中华民国成立的1949年,为害颇深。

曹锟为不是四大军阀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曹锟只是直系军阀名义上的首领,实际上军队掌握在吴佩孚手中,两次直奉战争的实际指挥者都是吴佩孚,也可以说起因也基本是由吴佩孚而起。

曹锟的一生也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他早年曾卖过布,后因进城受守门小兵欺侮,遂立志从戎,从一名小兵一直干到了民国大总统。他早年也曾到朝鲜参加中日战争,后因“裙带关系”得袁世凯提拔,被送天津北洋武备学堂学习,成为袁世凯小站练兵的骨干。此后,日益得到袁的器重,一路顺风顺水,1907年被袁世凯任命为北洋军第三镇统制官。

民国成立后,曹任陆军第三师师长,曾于护国战争时率军南下四川,与护国军作战。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皖两系,曹在两系暗斗中,脚踩两只船,做了墙头草。在冯国璋死后,曹成为直系首领,相继取得了直皖战争、第一次直奉战争的胜利,成为主宰中央大权的实力派人物。

1920年直皖战争中直系获胜,曹锟以直系首领入主北京。在京期间,吴佩孚主张召开国民大会,解决国内问题,遭到曹锟及其它军阀的反对,只得率师回顾洛阳。徐世昌任大总统时,任命吴佩孚为直鲁豫巡阅副使。

1922年,吴佩孚反对梁士诒内阁将胶济铁路的权益出卖给日本,反对直系通辑的皖系政客,导致了直奉大战。最后将张作霖的奉系赶到了关外。这场战争使吴佩孚名声大振,成了直系的首要人物。1923年,曹锟采用不光彩的手段,先逼黎元洪下野,后又以贿赂手段当选大总统,遂升任吴佩孚直豫鲁巡阅使。后来,在第二次直奉大战中,由于冯玉祥倒戈发动“北京事变”,逼曹锟下台,至此直系军阀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纵观曹锟的一生,实是在军阀中混迹,也是发迹于军阀混战。如果说他不是军阀,其实也是不客观的,毕竟军阀首领也是军阀啊,而且还在保定经营过一阵子,有“保定王”之称。但是,这段历史确实也是太过短暂,他也没有成什么气候。

但是,如果说他是军阀,则实为有名无实了。曹锟虽为直系,但军队也都掌握在吴佩孚的手里,那年月是实实在在地“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了,谁有兵谁就是老大,谁说话就算数。所以,他名义上为直系军阀首领,但却都是吴佩孚说了算,大政他却是左右不了的,说是“傀儡”也实不为过了。

有网友说“曹锟为何不算军阀”,这实是个不切实际的话题。笔者认为,他既有派系,既为直系军阀首领,实在是应该称他为“军阀”了。不过,在各种文献中,确实少有单独称其为军阀一说,这也难怪让网友们有了想法。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纯属个人,内容及参考多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钰大阳文娱乐

有用 (986)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