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还能不能给同行留碗饭?马氏父子真把这段传统相声演到没朋友!

在相声界有这么一种说法:说相声的要想扬名立万,必须得有自己的新活。这话的确是在理的,但凡是拜过师的,学艺之时师父都得给徒弟过几段传统活傍身。但要让观众记住你,就必须得有独树一帜的创编节目,谁都不例外。举个例子,相声泰斗马三立使传统活的境界用“出神入化”形容毫不为过,但让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却是《买猴》《十点钟开始》《练气功》。同样提到少马爷,大家还是不由自主的想起《纠纷》《五味俱全》《夜来麻将声》。

但话又说回来了,假如把新活视为演员成名响蔓的敲门砖,那么传统活无疑是登上艺术高峰的阶梯。还以马氏父子为例,马三爷使过的传统活很难找出所谓的代表作,因为每一段怹都演绎成了代表作。像《开粥厂》《西江月》《夸住宅》在同行中几乎找不到能与之一较高下的表演。而马志明亦是如此,比如在《大保镖》里融入了京剧表演的拉云手、双飞燕,也不是随便换谁都能来的。

热衷马氏相声的老观众都知道,马三爷一辈子收了将近二十位高足,但真正一句句喂出来的只有侄子马敬伯和长子马志明二人。故而,马氏相声的很多传统活都是一脉相承。比如今天要聊的这段百听不厌的传统相声《卖五器》。

《卖五器》也是马氏相声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不管是马三立、赵佩茹还是马志明、谢天顺的演绎都展现出了卓尔不群的艺术水准。众位不妨回忆一下,在文字辈以上的老先生当中还有哪位能与马氏父子的表演相媲美?恐怕很难找到。但究竟马家的《卖五器》高明在哪呢?

首先,来看马三立、赵佩茹两位大师级的演绎。马三爷使这块活由打“二大爷事由下来了”入活,马赵二位通过简单几句对话,即完整塑造出捧逗各自饰演的人物形象,特别是“枪毙”的包袱出来之前,赵佩茹先生把人物趋炎附势的本性刻画得淋漓尽致。正因如此,当问到二大爷到底什么事由时,“枪毙”的包袱才格外地响。接下来二大爷印假票子和后面卖抄家货的衔接也就环环相扣了。

马赵版的垫话和瓢把相对较长,但细致却不拖沓。比如提到“我”从小过继给我二大爷时,马三爷铺垫得相当细致,掰开揉碎地介绍“我”与“二大爷”不寻常的关系。这样的使法是有道理的,假如没有这番铺垫,卖抄家货就显得不那么真实可信了。

再来看马志明与谢天顺的版本,少马爷使这段用“上法院告状”当垫话,再一点点往回倒,引出为了做生意卖祖产。和父亲马三立相比,少马爷的使法更突出“火爆”二字。举个例子,马:我一提起这事就想哭,我心里就憋闷得慌。谢:什么事你也得想开喽!马:不行!我得哭出来!谢:别太伤心哪!马:不哭出来我难受。(撇苏)我的天啊!咳……咳……呕!谢:整个一个老娘儿们! 少马略带夸张的表演,给后面谢天顺翻的这句做了充分铺垫。这包袱一翻出来,自然是必响无疑。包括瓢把“卖祖产”拿捧哏的找伦理包袱以及拿侯耀文的抓哏都强化了火爆的基调。

至于父子二人背“五器”的趟子则如出一辙,毕竟是家传的能耐,无论节奏还是气口,乃至配合的身段、表情都极为相似。为什么说马家的《卖五器》好呢?不光是贯口赢人,关键在于捧逗双方进人物进得巧妙合理。很多中青年相声演员也使过这块活,表演也有人物,但其中狗尾续貂地加进不少生硬的包袱,而这些包袱恰恰与演员所塑造的人物相矛盾。这就导致可能观众当时觉得可乐,包袱特别响,可不禁琢磨,听过两三遍就能发现表演有纰漏。

您常听人说“听完谁谁谁的,一比那位就不值钱了”,其实值钱不值钱,往往就体现在对表演细节的处理上。只有不说糊涂相声,你的作品才能经得住时间和观众的检验。

剧情介绍相声迷文娱乐

有用 (696)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