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要有赤子之心,要有历史的忧患感,要像太史公写《史记》那样,要像屈原、司马迁、杜甫、曹雪芹,一直到当代的巴金那样,对民族充满了责任感、忧患感、使命感。”
成名后,导演谢晋经常说这句话,在他的记忆里,不论是静止还是动态的作品,都是一种艺术的象征,是一种情怀的肯定。
2013年,为了纪念谢晋诞辰90周年,由杭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浙江双马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杭州市电影电视家协会和上海双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纪录片《谢晋》 。
由此,为人们揭开了承载了半个世纪的名导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1谢晋出生名门世家,他是“东山再起”的一代名相谢安的五十三代世孙。
而谢晋就是谢安的第五十三世孙,他出身名门,自小就对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时代,他从小就跟着自己的父母颠沛流离,直到高中时期,他才算真正定居下来。
他的父母本以为谢晋喜欢戏剧表演只是个人爱好,却没想到他居然将爱好发展成专业。
在即将上大学时,父母问他未来的规划,他斩钉截铁的回答:“我要上国立剧专”!
谢父深深看了一眼儿子,“儿子,当今乱世,还是安稳为主啊”。
可谢晋还是一心一意要报考国立,尽管父母一力反对,他还是倔强的孤身一人跑到四川参加了考试。
就这样,谢晋如愿报考了表演专业,但不过多久,他突然发现自己好像不适合表演,反而是导演引起了他的兴趣,于是他又换了专业。
在这里,他得到了曹禺、马彦祥等几位名师的指导,为自己以后的事业奠定了基础。
曹禺
马彦祥
不仅如此,他还遇到了自己的爱情。
2即使多年以后,徐大雯还记得初次见到丈夫的情景。
那时他还不到二十岁,而她正是少女肆意的年纪,那时的谢晋血气方刚,最爱打抱不平,在学校是出了名的爱打架,而她作为好学生,从未想过会和他扯上关系。
有一次,几个混混欺负一个女学生,她也在人群里看着,尽管心中愤怒,可学校鱼龙混杂的,她也不敢强出头。
这时,谢晋过来了,他二话不说就把女孩挡在后面,冲着几个男生一顿胖揍。
她想,或许在那时,谢晋就已经在她心中扎根了。
后来学校发生了一些事情,好多学生都想法设法表达爱国之情,她也不例外,那一年里,她经常和谢晋一起演相关话剧,一来二往的就熟悉了。
可进步青年当时是被某些人注意的,于是她在江安再无立足之地,哪个学校都不敢要她。
正逢谢晋20岁生日,他邀请了几个好友一起吃饭,徐大雯也去了。
这一去就对他们的名声造成了影响,等她再回家乡时,总是会听到一些不好的风言风语。
无奈之下,母亲只好让她去投奔在重庆的舅舅。
碰巧谢晋主动辍学,随着自己的导师去重庆《少年游》中担任场记、演员积累经验。
有了感情基础的二人在重庆重逢,谢晋不再掩藏自己的爱意,他看着眼前清秀的女孩,温柔一笑:“能给我个和你携手的机会吗?”
徐大雯笑的很开心,“好”。
但好景不长,谢晋和徐大雯一起筹款创立的剧组也因没有后台而解散了。
谢晋打算跟着自己的导师回学校重新学习,走之前,他对心爱的女孩说:“雯雯,等我,等我们毕业,我来娶你”。
徐大雯含泪点头,目送爱人离去。
3此去经年,1946年的夏天,徐大雯在重庆文德女中高中毕业了,谢晋如期而来。
那天,她在家中看书,突然听到了有人敲门,她打开门就看到了心心念念的人。
谢晋头发有些凌乱,看起来赶得很急的样子,他喘了几口气,“雯雯,我来娶你了”。
徐大雯笑的很甜蜜,跟着爱人去了上海,他们的婚礼是中西结合,由德高望重的洪深老师做证婚人,他们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他们过的十分恩爱,谢晋的事业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两年时间就成为了大同电影的副导演。
这时,徐大雯也怀孕了,谢晋每天最爱的事就是回家趴在妻子的肚子上,听自己骨肉胎动的声音。
十月怀胎,徐大雯生下了他们的大女儿庆庆,孩子生下来刚开始并没有发现什么不对劲,直到在她百天,二人才发现女儿不同于常人的地方。
徐大雯抱着庆庆哭着对丈夫说:“这可怎么办啊!庆庆长大了该怎么嫁人呢!”
谢晋手指夹着烟头,眉头狠狠皱起,沉默了半天才缓缓说道:“无论用什么办法,我都会尽力把庆庆治好,实在不行,我们可以养女儿一辈子。”
庆庆虽说有些身体缺陷,但所幸并不影响她日后的整体生活,长大后由父母做主找了一个可靠老实的人家嫁了,日子还算可以,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3在庆庆出生不久后,徐大雯发现自己又怀孕了,而丈夫依旧在忙着学习,虽说有些忙碌,但丈夫还是每天尽可能早些回家陪她。
每当谢晋回家,看到身怀六甲的妻子抱着大女儿笑着走来,他总是感觉十分放松温馨,即使学习再累,看到妻女也就没什么了。
这次,妻子顺利生下了他们的大儿子谢衍,谢晋见儿子调皮可爱的样子十分开怀,觉得男孩就应该活泼一点,谢衍从小就聪明伶俐,经常趴在父亲腿上听父亲作为导演指导演员。
虽说小小的他听不懂,但并不妨碍他对戏曲表演产生的浓厚兴趣,他经常奶声奶气的问道:“爸爸,你是做什么的?”
谢晋点了点儿子的额头,笑着说:“爸爸是一名导演”。
“导演是什么?”
“导演是一种艺术”,是的,谢晋一直觉得自己的工作就是一种艺术,他要做的就是能尽力将电影的美文学发挥到极致,在保留中国原有色彩的基础上再添加一些新元素,时刻与人们的审美紧紧相贴。
4在谢衍5岁时,他的弟弟三子出生了,只是弟弟的出生并没有为幸福的家庭带来欢乐,反而让父母整日愁云惨淡。
直到他知事时才知道,在母亲怀弟弟时,父亲迷上了喝酒,整日酒不离手,母亲也因为频繁生育导致身子骨衰弱不少,可在那个年代,能吃饱饭就已经很不错了,没人去注意这些医学细节。
就这样,三子生下来就先天不足极其瘦弱,看着妻子和小儿子都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谢晋想了想,最终决定省吃俭用给孩子请一个奶娘。
可万万没想到的是,奶娘患有哮喘症,直到半年后,他们在一天晚上听到了儿子痛苦的咳嗽声,赶紧起来把孩子抱到了医院检查。
因为吃了不正常的人奶,所以三子也患上了哮喘,同时也因哮喘伤到了他的大脑,以至于成为了一名痴呆儿。
等夫妻二人再回家时,却发现奶娘已经趁机逃跑了,无奈之下,他们只好用尽所有心力去照顾这个多灾多难的儿子。
大儿子谢衍虽然才5岁,但在他年幼的心里一直记着父亲对他说的话:“阿衍,来,看看,这是你的弟弟,喜欢吗?”
谢衍不懂,只凭着自己的心声回答,他看到娇弱的弟弟,看着他把自己小小的拳头抵在自己嘴上,谢衍笑了,清脆地说道:“喜欢”。
谢晋在一旁欣慰的笑了笑,默默不语,细细看去就会发现他眼角不太明显的湿润。
5在1955年,谢晋凭着自己积攒多年的经验和人脉,自编自导了第一部故事片《水乡的春天》,这部影视没有灯红酒绿的糜烂,反而更加接地气,更能反映老百姓的心声,得到了一致好评。
这一年,徐大雯再次怀孕,看着怀孕艰辛的妻子,谢晋十分愧疚和心疼,等这胎出来,说什么也不要了,不同于现在,在那个年代,有四个孩子还真不算什么。
谢晋一直以为三子会变成那样是奶娘的原因,从未想过自己喝酒的习惯,也是生病的一个关键诱因,所以在妻子怀第四胎时,谢晋依然毫不避讳的当着妻子面喝酒。
有时候高兴了,还会给妻子倒上一小杯,徐大雯不忍拂了丈夫的好意,只好喝下去,这也为自己的第四个孩子埋下了隐患。
孩子出生后,谢晋看到是个白白胖胖十分可爱的儿子,当即为儿子起名为谢佳庆,乳名阿四。
只是没想到悲剧远远没有结束,因为工作太忙,家里孩子又不少,妻子身体也不太好,只好将阿四送到当时的托儿所。
可那时的托儿所设备简陋,机制不严,对孩子多有疏漏,以至于阿四到那之后经常生病,直到有一次,阿四烧的很严重,又因工作人员不尽心以至于耽误了治疗时间,阿四步了哥哥的后尘,也变成了一个痴呆儿。
徐大雯看着三个有缺陷的孩子,整天以泪洗面,大儿子谢衍这时已经8岁,懂了许多事,他经常小心翼翼的抱着阿四,对母亲说:“妈妈,你看弟弟多可爱,我最喜欢弟弟了,以后我一定要做最好的哥哥。”
徐大雯怎么可能听不出聪慧的儿子在安慰她,她手臂一伸将几个孩子紧紧抱在怀里,“妈妈一定会让你们开开心心的活着”。
61956年,谢晋独自导演的一部体育片《女篮五号》正式上映,这部影视延续了谢晋简洁新颖又热血激情的特点,在全国各地都引起了巨大反响,让他一举成名,并获得了第6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举办的国际电影节银质奖章。
在之后的几年里,谢晋又陆陆续续拍了多部影片,大多还是以反映底层人民的生活和爱国民族意识为主,虽说是大受欢迎,但在那个年代,谢晋这样的做法无疑是触犯了规则。
于是,谢晋之后的一部《舞台姐妹》被禁,又被当时的一些人给关了起来,这一关就是好几年,只留下自己年迈的双亲和娇弱的妻子儿女苦苦等候。
一天晚上,他在牛棚里枕着枯草休息,突然窜出来一个人使劲拍了他一下,大喊:“谢晋,快回去吧,你爹没了。”
谢晋闻言呆愣了一下,“怎么可能”,下一秒他就连爬带滚的跑回家里,可入眼看到的只有哭红了眼睛的老母以及已经僵硬了的父亲。
据母亲说,他的父亲是吃了一百多片安眠药自杀的,自他被关进去后,自己父母就受到了不少白眼,经常被人指指点点,最后父亲实在承受不住,硬是被“人言可畏”四个字逼得自杀了。
还来不及为父亲下葬,谢晋就被身边的看管人推嚷着叫道:“行了,别看了,你爹死了,让你来见一面已经很不错了,赶紧回去吧。”
至此,谢晋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父亲的坟墓位置,成为了他心头最大的遗憾。
一年后,谢晋被释放出来,重见天日的他立刻跑回老家,可看到的只有母亲面目全非躺在楼下的泥土地里,鲜红的血液刺痛了他的眼。
他抱着自己母亲的遗体痛哭流涕,泪眼婆娑间只有周围人麻木冷漠的脸,在那个年代,人们都被折磨的没了灵魂,他知道自己不应该怪他们,可还是忍不住的感到一丝悲愤。
6于是,在之后的作品里,他多多少少带了些强烈的现实与民族意识,和人们在黯淡无光的日子里无尽的挣扎,他的作品始终贯穿着“好人历经苦难,坏人作恶多端;好人坚强不屈,坏人终将完蛋”的真理。
更是在改革之后,拍摄了《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芙蓉镇》等拨乱反正的优秀影视,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都做出了突出贡献,由此也被称为“当代第一位电影大师”。
回家后的谢晋,发现自己的两个小儿子不见了,心慌之下他立刻和妻子出去寻找,最终在一处肮脏的垃圾桶里找到了自己的孩子,看着他们虚弱的样子十分心疼。
他把孩子抱回家,对着急流泪的妻子说道:“雯雯,我回来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谢晋在外面的名声越来越大,成为了备受尊敬的大导演,然而回到家后,他只是一个平凡的老父亲,他对待大儿子谢衍寄予厚望,所以要求甚严,但对两个痴呆儿子却十分宠爱。
他每每回到家,总会亲自动手为他们换衣服、洗澡、刮胡子、理发,后来,他还专门去学了一些手法,给自己两个儿子按摩。
痴呆不是傻,他们只是反应迟钝,可也有心的。
三子只要看见父亲推出来自行车,就立刻跑进屋拿出来打气管,口齿不清的说:“打,打气...”
谢晋就会夸赞:“三子真乖,是爸爸最好的儿子”。
每次谢晋出门,总会看到三子捧着一双干净锃亮的皮鞋在门口等着他,当谢晋走后,三子就会趴在门口的猫眼上看父亲离去的身影,一待就是一整天,嘴里总是叫着“爸爸”。
但三子最终还是旧症复发,在他40岁那年,谢晋晚上总能听到儿子咳嗽痛苦的声音,他含泪带儿子去检查,最终得到结论,他的肺和80岁老人差不多了。
在三子最后的日子里,谢晋推掉了外面的工作,和妻子陪在儿子身边,在三子弥留之际,他嘴唇喃语,似乎在喊着“爸爸”。
7三子走后,谢晋深受打击,一段时间后,他调整好心态,将所有的爱都倾注到了小儿子阿四身上。
谢晋因为最疼爱阿四,而忽略了大儿子,他心下愧疚又无可奈何,经常对谢衍说:“阿衍,阿四可是你唯一的弟弟了,等我走后,你一定要替我好好照顾他啊。”
谢衍懂得父亲的苦心,一口答应了下来,这也是他终身不娶的根本原因。
谢晋十分欣慰,只能倾尽所有教导大儿子。
谢晋为了给小儿子补充营养,经常亲自拉磨磨豆子,而阿四就会跟在父亲后面一起拉磨,只要有人进来,就会看到这样父慈子孝的温馨场面。
只是苦难远远没有结束,谢衍子承父业同样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导演,58岁那年,他提议为父亲建一座“谢晋博物馆”,只是图纸刚刚画到一半,他就吐血了。
到医院检查才知道自己患了肝癌,已经无药可医,在最后的日子里,他只想回到父母身边,所以他隐瞒了自己的病情,谢晋夫妇十分开心,毕竟出国留学多年的儿子回来了。
直到他们亲眼看着儿子一日日消瘦,最后食不下咽,才逼问儿子,谢衍告诉自己父母自己得了癌症。
谢晋听后,手上的烟差点烧到了手指都不知道,等儿子被送到医院躺在重症室里,谢晋才忍不住落下泪,他已经失去了一个儿子,为何上天还要夺走他另一个儿子。
谢衍躺在床上,吃力的对父亲说:“爸爸,对不起,给你添麻烦了。”
谢晋老泪纵横,像小时候一样抱着自己的儿子,“阿衍,不怕,爸爸一定会想办法治好你的。”
之后的一周里,谢衍很痛,痛得他感觉浑身的骨头都在颤抖,他无时无刻不望着门口,用自己才能听清的话喊:“爸爸,妈妈...”
8月23日那天,医生见老两口实在是累了,便劝着回去休息一会,可谢晋夫妻二人还没有到家,就听到了儿子去世的消息,谢晋感到眼前一片黑暗,心如刀绞。
同年十月,热爱拍戏的谢晋忍着心痛应邀去杭州拍片,他总说:
“在经历了那么多风雨后,我现在不在乎获奖。我在乎片子是否能留存下去。因为,最后的审片者是历史、时间、人民。”
但没想到,这一去竟成了永别,同年10月,谢晋于下榻的酒店与世长辞,只留下了年老的妻子和痴呆的儿子。
余秋雨亲自为谢老碑文题词“谢晋作品,润泽中国三代。此地茕丘,足可笑对苍原。”
谢老去世后,徐老太不敢告诉阿四,她知道丈夫和儿子感情有多深,每当阿四问起父亲时,她总是回答:“他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只要阿四听话,他很快就回来了。”
八年后的2月16日,徐老太早早将阿四交给了自己的女儿照顾,孤身一人躺在冰冷的医院里,在临走前,她似乎看到自己的丈夫携儿子在远方向她招手。
她伸手触摸一片空气,“等,等等我...”,当她的家人再进来时,徐老太已经静静离世了。
结语谢晋导演这一生为我国电影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很多人心里,他不是导演,而是一名艺术家,是真正用爱与血灌注的人生。
尤其在知道他功成名就背后,不为人知的心酸时,这让许多人更加敬佩这位老艺术家。
正如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郑洞天所说:
“谢晋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时代既赋予了他不可磨灭的光辉,时代又令人惋惜地制约了他的天才。对于他,这既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悲哀。真实的人生,总是和具体的时空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一个艺术家个体,他最大限度地依附了他所处的时代,因此也可以说,他无愧于自己的生命,也就无愧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