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过去和现在的模样,才会有能量去追寻自己的未来。" ——佚名
往事是一颗饱满而价值连城的珍珠,它曾经被现实挫骨扬灰,微风吹起,四散飘零,化为缕缕青烟,直至不见踪迹。那些停留在人们记忆深处的,是永恒的回忆。
作为曾经的历史印记,旗袍受人欣赏,也饱受争议。曾经被喻为风尘服装的它受尽了冷嘲热讽,如今它登上了春晚的舞台,却掀起热浪、被众人追捧,享受着众星捧月的待遇。那些对旗袍提出质疑的人们,如今脸疼吗?
历史渊源过去、现在、未来组成了人们的人生,缺少其中的任何一环,便不是完整的人生,亦没有完整的收获。中华民族经历了五千年的文明,它镌刻在人们的记忆中,也体现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在众多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服装尤其引人注意。
精美绝伦、异彩纷呈,汉服作为中国古代的传统服饰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现实生活中的汉服爱好者也不计其数。那些连接历史与现实的精美艺术品,那些曾经跨越千年的文化记忆,凝结为了人们对汉服的热爱。
同样是中国的传统艺术品,旗袍便呈现着明显的两极分化。因为历史原因,人们对旗袍产生了不一样的情愫。曼妙的身材、优美的曲线、挺拔的身躯,旗袍总是能将民国女子的身材衬托地淋漓尽致,也正因如此,它也成为了众矢之的。
人们的固有印象中,穿旗袍的女子总是衣着暴露,颇具风尘之感,旗袍也因此被人们称为风尘服装,无人为其正名。
再创辉煌明珠或许会暂时蒙尘,却不会永远沉寂在黑暗之中。优秀的事物必须学会等待,等到厚积薄发,大放异彩的时刻。今年春晚,一曲《晨光曲》众人惊艳,旗袍的精美再一次走入大众视野,成就了新的高峰。
在春晚这样一个盛大的舞台上,一举一动都会被无限放大,因此每一个细小的方面都要反复推敲。在举世瞩目之中,春晚舞台上很少出现旗袍、汉服这样极具争议的服装。然而《晨光曲》的出现打破了常规,春晚舞台上出现的旗袍,勾起了人们的回忆。
拥有必胜的信念,便是舞台的中心。身穿旗袍的姑娘们拿着中国传统的团扇走上舞台,曼妙的身姿、精美的配饰让人们啧啧称奇,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娇羞更是将人们的思绪拉回了百年之前。《晨光曲》爆红了,旗袍也成为了人们争相购买的炙手可热之物。
如果足够优秀,就不要停下前进的脚步,在未来里,成功等待着有缘人,人们却需要自己到达终点。旗袍的热度偶然上升,各种制造旗袍的厂商进入了事业的春天,旗袍享受着众人的疯狂追求,在众星捧月的感觉中消散了百年的孤寂。
在很多人看来,旗袍精美绝伦,是一件艺术品,它拥有美丽的外表与无尽的美丽,能够摄人心魄。然而曾经旗袍经历的艰难鲜为人知,它曾经在暗无天日的深渊里,看不到阳光,找寻不到希望。
发展进步成长是人们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只有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我们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清朝之前,各个朝代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传统服饰,然而清朝之后,西方侵略者的铁蹄踏破中华大地,我国也被迫开始了社会各个方面的改革。
众多改革之中,服装的改变尤其引人注目。从原来的长袍马褂变成了后来的西装革履、从汉服变成洋装,与此同时,一种中西合璧的女士服装应运而生:旗袍。
成功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通常要忍受着难以想象的艰难,然而跨过高山阻隔,终将寻找到光明。旗袍刚刚出现时,中国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期,全国上下十分混乱。为了谋生,许多女子不得不走出家门,踏上风尘之路。灯红酒绿的世界中出现了很多的舞女与酒女。
旗袍天生千柔百媚,摄人心魄,是彰显女性的美丽的绝佳选择,于是旗袍似乎成为了舞女这一职业的一个显著标志。正因为她们总是身穿旗袍流连于各种灯红酒绿的世界,因此社会大众将自己对风尘女子的误解转移到了旗袍之上。
千夫所指,旗袍充满着魅惑之态,露骨却又谄媚,风尘女子的风尘服装,一时之间,旗袍承受着来自社会各界的舆论压力,感受着原本它并不应该承受的四面八方的冷箭。任凭外界的纷纷扰扰,人们需要坚守自己内心深处的宁静,相信自己的人才有让他人相信的权力。
社会大众对旗袍的印象近乎偏执,认为它们是不三不四的女人的专属服装,于是旗袍这一凝结了无数人的心血与汗水,借鉴无数优秀文化的典型代表,在人们的谩骂与误解中走过了一百个年头。
非黑即白的世界中,人们有着太多的无能为力。旗袍深处黑暗之中,人们甚至不知道谁该为其负责。那些逼不得已的风尘女子没有错,她们身着旗袍也没有错,真正错的,或许是那段无法令人喘息的黑暗历史,那个不愿意让人回忆的时期。
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人们进入了新时代,中国旗袍也再一次走进了新的世界。人们不再对旗袍有着风尘服装的误解,却产生了新的顾虑:旗袍虽然精美,却不是日常的服饰;旗袍最能凸显身材,只有身材曼妙的人才有身穿旗袍的资格。
春晚的节目刷新了人们对旗袍的顾虑,即便新时代,人们也可以堂堂正正地身穿旗袍,享受万人的追捧,而这,就是中国旗袍的魅力。人生之路漫漫,总要经历浮浮沉沉。身处黑暗中的人们不必害怕,只需一个契机,便可以创造出新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