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退30年,国产影视剧比你想象的猛

“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这是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里的喟叹。

毒药君没想到,有一天也会用这样的话形容自己的生活。

比度日如年可怕的,是度日如2020年。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影视行业堕入至暗时刻,现实也变成了荒诞现实:商场酒吧KTV开了,电影院却迟迟不能开。

一边有影迷馋电影院的大银幕,一边有按兵不动的电影局。

电影院陷入薛定谔状态。

有网友贡献出让人哭笑不得的段子:

有人说疫情让中国电影业倒退三十年,我心想还有这等好事。

仔细算一下,三十年前正是1990年。

1990年,对中国电影来说,是平平淡淡的一年。

这一年,对电影创作最直观的大事件或许是北京亚运会。

尹力拍出了中国最好的儿童片之一——《我的九月》。

1990年是电影小年,没有震惊电影圈的杰作,因为它有特殊的时代风水。

就在1989年,新中国成立四十周年,中国电影创作都耗费了巨大精力。

1991年是建党70周年,电影创作为此也会占据更大的投入。

1990年夹在两个极其特殊的年份之间,形成了让人意味深长的历史隐喻,它注定是国产电影承上启下的关键时刻。

这一年,它依旧延续着80年代以来相对自由的创作环境,同时1990年2月召开的回龙观会议,强调“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基本方针,“一手抓整顿,一手抓繁荣”,将深刻影响中国电影的未来走向。

政策收紧的苗头,已经开始影响内地电影的创作。

1990年,国产电影完成年产量100部的创作指标。

这100部电影中,绝大多数电影都倒在时光中,当年备受相关部门赞扬的《焦裕禄》《龙年警官》《斗鸡》《南行记》等主旋律影片,逐渐无人问津。

只有一小部分电影,跑赢了时间。

这一年,张艺谋再一次向世人展现自己的实力,凭借《菊豆》提名金棕榈和奥斯卡。

陪跑并非最恶心的事,恶心的是《菊豆》在国内被禁。

不得不说,影片的尺度确实很大。

杨天青馋菊豆的身子,是通过一个小洞洞,台词却写得非常暧昧。

而这个小洞洞,其实就是被伦理压抑的自然情欲的意向表达。

情节很大胆,艺术成就不俗,却让张艺谋遭到了非议。

于是,《菊豆》成为张艺谋第一部被禁的作品。

求生欲极强的张艺谋觉察到创作的红线,开始转变思路,搬出编剧大神刘恒,创作了主旋律向的《秋菊打官司》。

刘恒一想到张艺谋让巩俐扮演农村妇女就浑身难受,写不下去。

他警告张艺谋,这一次会犯严重的错误。

张艺谋确定请巩俐演秋菊,不是下半身思考的结果,依旧坚持巩俐主演秋菊一角。

后来证明张艺谋的判断,巩俐凭借《秋菊打官司》成为威尼斯影后。

另一方面,1990年的刘恒,已经凭借《本命年》铸就大神金身。

第40届柏林电影节上,由他编剧的《本命年》拿到了银熊奖。

这部电影改编自刘恒的小说,《黑的雪》。

刘恒认为,人的命运就像天空飘落的雪花,原本都是纯洁无瑕的,但落在何处却不能自由选择。

有的落在干净的地方,保持了原先的纯净;有的却任人踩踏,染上污秽。

影片开拍时,北京一直不下雪。

改编该作的导演谢飞认为,如果继续叫《黑的雪》未免标题党。

姜文灵机一动,想到泉子死于24岁,正是本命年,于是提议叫《本命年》。

1990年涌现大量主旋律电影,最值得讨论的恐怕还是《焦裕禄》。

毒药君在浏览一篇文献中发现,这部在今天看来评分平平无奇的电影(当前豆瓣评分7.1),在当时却得到极高的赞誉。

“我认为,还是应该把峨影厂的力作《焦裕禄》特别提出来。因为它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是带有标志意义的,是一个时期我国电影创作形态的全部因素积累的必然结果。因此,它完全可以成为中国电影1990年的代表之作。”

当时国内的主流电影节也给《焦裕禄》极高的荣誉。

焦裕禄的扮演者李雪健老师,凭借这部电影封神。

这对李雪健来说,算得上个人生进程的一大步,意味着他从电视咖顺利转型为电影演员。

对于国剧爱好者来说,1990年也是李雪健大爆发的一年。

他凭借《渴望》,赢得不俗的关注度。

《渴望》的幕后主创,正是要引领90年代国产影视圈趣味的京派代表——王朔。

电视剧开播期间,社会犯罪率明显下降。

为此,公安部还专门表彰了《渴望》剧组。

王朔等人尝到胜利果实,决定再接再厉,策划情景喜剧《编辑部的故事》。

对国产影视圈来说,《编辑部的故事》影响深远。

它的成功,催生了《我爱我家》。

另一方面,冯小刚凭借《编辑部的故事》成功上位。

《编辑部的故事》剧本创作期间,还有个让人浮想联翩的八卦。

根据马东在《与王朔有关的日子》一文爆料,王朔带领海马影视的骨干共同创作剧本,还未送审,剧本不翼而飞。

他(冯小刚)说希望能跟王朔一起把这个本子弄完。最终,二人合力写完了剧本。1992年,《编辑部的故事》播出,成了一代经典。这是王朔第一个主笔写的电视剧。后来有一天,冯小刚说丢的剧本找到了。

至于剧本经历了什么,恐怕已成悬案。

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编辑部的故事》之后,冯小刚成功证明了自己担任主创的实力。

几年后,他拍出了内地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

事实上,早在《甲方乙方》之前,国产电影就已经出现类似的杰作了。

它就是八十年代末,由米家山执导的《顽主》。

《顽主》是葛优早期的代表作品,拿到杨重这个角色,是作家宝康的扮演者李耕的推荐。

米家山要求男主不能是高颜值的小鲜肉,得有张喜感脸。

当时有过主角经验的葛优依旧是影视圈的小透明,日常就是在全总文工团当龙套。

看到《顽主》是个机会,葛大爷就过去了。

因为《顽主》的精彩演绎,后来葛优得到王朔冯小刚的注意,拿到了《编辑部的故事》的通行证,最终凭借李东宝一角火爆全国。

《顽主》的导演米家山,也在1990年贡献惊悚片《圣保罗医院之谜》。

“电闪雷鸣夜,孤影停尸间,医院白大褂,恐怖疯人院”,这部电影被很多网友奉为童年阴影。

更恐怖的是,《圣保罗医院之谜》这样的电影,并没有成为国产惊悚片的先声,反倒成为不可复制的绝响。

1990年的创作者们或许想不到,此时此刻,他们正享受着相对宽松的政策福利。

那个拍出《大气层消失》、《战争子午线》的冯小宁,随着创作环境的变化,后来也拍出《举起手来》这样的神作,神经病的神。

1990年,内地电影也深受港台电影的影响。

香港有《霸王花》系列,内地就跟拍了《中国霸王花》。

台湾的《妈妈再爱我一次》引进内地,惹哭几亿中国人。

百度给了6亿票房的数据(不管你信不信,我是不敢信)。

内地电影人也积极跟进,交出《别哭,妈妈》这种我不查资料都没有听闻过的冷门电影。

千万不要小看这种跨地域的文化交流,它在当时极大影响了国产电影的创作走向。

先说结论,如果没有台湾资本和相关政策的成全,国产电影恐怕难以出现如《大红灯笼高高挂》、《霸王别姬》、《活着》等佳作。

当时的电影政策简直就像一团乱账,简单讲,就是表面宽松内里严苛。

早在1989年,台湾方面修订“电影片输出输入许可办法”,宣称去内地拍摄采用大量内地演员的外资电影不能在台湾公映。

内地方面也很保守,表示台湾电影人不得来内地拍片。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台湾的电影人不希望放弃内地电影市场这块大蛋糕,于是做了让影迷肝颤的举动。

台湾的电影公司汤臣影业,为了打破政策的壁垒,将公司搬到了香港。

汤臣影业的掌门人,正是侠女徐枫。

早在70年代,《侠女》只拿到戛纳的技术大奖。

那时候的徐枫,心里就有个拿金棕榈的梦想。

1988年,徐枫去戛纳卖版权。

就在那一年,陈凯歌的《孩子王》提名金棕榈。

这部电影相当沉闷,戛纳的首映场只有几十个观众,中途还有人不断退场。

电影记者调侃《孩子王》,可以拿到金闹钟奖。

徐枫却盛赞陈凯歌,“很有才华的导演,我完全明白他要表达的内容”。

就在第二天,徐枫约到陈凯歌,希望他能拍摄《霸王别姬》。

当时陈凯歌还是个死傲娇的文艺片导演,本能地瞧不起商业片。

徐枫希望陈凯歌能明白,电影就是给观众看的。

《孩子王》只卖一个拷贝,那样好吗?如果你拍片只是为过瘾,那干脆买个V8拍给自己看就好了。拍电影就是给观众看的啊。

1990年,陈凯歌没有新作品问世。

他的最新项目是史铁生的《边走边唱》,男主是大学生黄磊。

这部电影和《孩子王》一样,依旧是助眠神器。

在徐枫的坚持下,艺术能打,商业不行的陈凯歌终于低下了高傲的头,同意拍摄《霸王别姬》。

1993年5月,第46届戛纳电影节,华语电影第一部金棕榈作品出现了。

与此同时,《霸王别姬》在华语电影节的处境却很尴尬。

制片人徐枫来自台湾,金像奖不认为它是香港电影;

金马奖则认为,《霸王别姬》的主创人员多半来自内地,算不得台湾电影,拒绝它入选金马。

所以那一年,张国荣在华语电影圈,硬是愣生生与影帝之名失之交臂。

除了陈凯歌,受到台湾资本青睐的还有张艺谋。

台湾媒体大亨邱复生,就投资了《大红灯笼高高挂》和《活着》。

为了协助《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创作,在国际影坛扬名的侯孝贤还担任其监制。

《活着》在戛纳拿奖,离不开台湾投资方的努力。

《活着》制作完成,送审遇阻,公映困难。

张艺谋也知道《活着》题材敏感,死了参加国际影展的心。

作为国际电影节的常客,张艺谋早已影坛扬名,对拿奖也能保持平常心了。

再说,如果《活着》一不留神拿到大奖,树大招风,他很容易失去拍电影的权利,没必要铤而走险。

张艺谋的决定,台湾投资方无法接受。

他们做主参加戛纳,希望通过拿奖卖版权收回成本。

然后,捷报传来,《活着》进入主竞赛单元。

张艺谋知道没送审就参赛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最终放弃去戛纳。

投资方表示,如果一旦获奖,没有主创参加很尴尬,就请巩俐和葛优飞去戛纳。

葛优很有意思,一是怕坐飞机,二则对自己的演技没信心,担心去了也只是旅游。

张艺谋的文学策划王斌各种鼓励,才让葛优做了去戛纳的飞机。

然后,《活着》拿到评审团大奖,葛优成为戛纳影帝。

或许很多人没有想到,到《活着》之后,国产电影已基本耗尽了1990年的精神财富。

事实上,回龙观会议的精神也在传达一个事实:

国产电影终将成为计划的产物。

戴着镣铐跳舞的电影人,就像告别80年代一样,告别了1990年。

30年后的今天,当毒药君回首1990年,总会想起那个被《大气层消失》震惊的下午。

当时的葛优水嫩如大葱,吕丽萍正值芳华,我身上还保留一股天真的乐观,相信明天会更好。

那个被影评人视为平平无奇的电影小年,徐枫依旧没有放弃说服陈凯歌。

《北京,你早》中,有吸睛的贾宏声和看似前途无量的马晓晴,也有后来转型为导演的王全安。

1990年,一些国产佳作正在悄悄孕育,一些电影人正在茁壮成长。

那时候,国产电影吐纳80年代的创作风气,有一股野蛮生长的气质。

此情可待成追忆,隔着岁月的长河,我们就会发现1990年,有一股温暖的乡愁。

转眼之间,今天已经是2020年七月第一天,下半年正式开始。

清晨醒来,毒药君刷了下朋友圈内,看到有人已经在朋友圈发表“上半年再见”的雄文了。

而我希望, 上半年再也不见,下半年,电影影院见。

戛纳台湾张艺谋电影

影视资讯戛纳台湾张艺谋电影毒药君文娱乐

有用 (328)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