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的春晚小品呈现一个特点,那就是越到后期,观众对赵大叔的呼声越高,但赵本山带来的小品水平却呈现全面下滑的趋势。这和他年龄增大有关,也和他事务缠身精力有限有关,所以他最后选择了急流勇退,确实也是明智之举。
虽然赵本山后期的春晚小品谈不上多么精致和优秀,但在每年的春晚小品评选中,赵本山的小品依然每次都能稳稳获得一个一等奖,似乎有一种独孤求败之感。
不过,笔者认为,这些一等奖中,有一些确实是作品效果足够好,比如包袱极其密集的《不差钱》,还有一些则是没有对手,比如《火炬手》。
但在其他一些获得一等奖的赵本山春晚小品里,笔者认为有一个是最名不副实的,一方面是因为小品本身存在很多硬伤,另一方面还因为当届春晚还存在更优秀的小品。
这个最名不副实的赵本山春晚小品就是2010年春晚上的《捐助》。
一、《捐助》的创作背景
2009年9月30日,赵本山在上海突发重病入院治疗,他后来回忆说当时觉得自己是不行了,甚至向“谢广坤”唐鉴军交代了后事,叮嘱他们师兄弟以后一定不能散伙。
万幸,虚惊一场,在上海优秀的医疗条件帮助下,赵本山挺过了这一关。在他住院期间不少朋友包括王家卫、冯巩都到医院看望他,这其中还有一个人物很重要,何庆魁。
已经和赵本山不合作好几年的何庆魁不仅给赵本山做东北菜吃,还安慰他愿意给他写一个春晚的小品剧本。
就这样,在春晚前夕,赵本山一共准备了两个剧本,一个是何庆魁主创、尹琪参与的《就差钱》,另一个是尹琪主创,何庆魁参与的《捐款风波》。
《就差钱》相当于《不差钱》的续集,只是主角换成了“尼古拉斯赵四”刘小光和田娃,而《捐款风波》则是尹琪从一则捐款钱数闹出误会的新闻中采集改编而来。
相对来说,《就差钱》的现场表演效果无疑更棒一些,包袱更足,因此赵本山一开始选择上春晚的是《就差钱》,《捐款风波》则放在辽视春晚上演,甚至于早早在辽视录制好了备播带。
但是,就在央视春晚直播前两周左右,央视导演组认为《就差钱》的小品结构和创意和之前一年的《不差钱》雷同,而且其效果感觉肯定比不上《不差钱》,这样就有一种未战先败之感,因此决定选择《捐款风波》,并将其改名为中性的《捐助》。最终赵本山听从了央视导演组的建议。
笔者只能说,央视导演组这种思路明显没参考《卖拐》和《卖车》,《昨天今天明天》和《说事儿》啊,节目首先看的是效果,你管什么续集不续集干嘛。
不知道央视导演组还没有没其他方面的考量,但就其这次的选择来说,在很大一部分观众眼里是失败的,因为辽视春晚上的《就差钱》论现场效果真不比《不差钱》差,可惜赵四和田娃了。
二、《捐助》的三大硬伤
《捐助》这个小品时长达到了21分钟半,这在之前的赵本山小品里简直不敢想象,可以说,央视几乎是押宝一样的给了赵本山特殊待遇,用当时的春晚导演金越的话说就是:赵本山的小品成功了,春晚就成功了一半。
不光央视导演组押宝,很多厂家和广告商也押宝赵本山,这就给赵本山的小品加入了很多不必要的东西。
首先,《捐助》小品至少植入了三处广告,而且几乎每一个都有些尬和突兀,赤裸裸到让观众牙碜的地步。
比如赵本山从头一年春晚上就屡屡提及的某网站,在《捐助》中变本加厉,不仅增加了该网站的子品牌,甚至还让“大长脸”于洋给说了一段赤裸裸的广告词。让人讽刺的是,赵本山据说和成龙是好朋友,这个网站如今已经沦落到市值不如办公室值钱了。
更让网友直呼过分的是孙丽荣提上来的植入硬广,赵本山甚至很配合的将其摆了个正面朝向,这两瓶价值不菲的白酒不仅广告硬到尴尬的地步,还完全违背了小品剧情和孙丽荣的贫困户人设,烂到一塌糊涂。
只有某旅游胜地的广告还算凑合,虽然出现在赵本山台词里时稍显突兀,但对比之下还算是比较有良心了。
其次,《捐助》的剧情设计有些粗糙,甚至到了有些尴尬的地步,比如王小利饰演的白闹,从头到尾一直口口声声说自己要用钱相老伴,但始终没解释原因,让人一头雾水。
还有孙丽荣上台后的态度,进展之快有些超脱情理,完全陷入为了制造白闹的误会而制造误会的窠臼。
此外,该小品中很多包袱设计多次重复使用口误,比如“感谢气象台,拦不住”等台词,这种口误算喜剧常用效果,但用多了就显得创意贫乏。
《捐助》的总体剧情设计是没问题的,其问题主要出在细节设计上,活儿太糙,掐得不够瓷实,当然这也和人员多时间冗长有关,时间长对于小品来说并不一定是好事,为了填充这些时间,必然要有很多废话,时间长是一把实打实的双刃剑。
此外就是人员冗余,《捐助》中用了五个演员,其中明显有一个是多余的,就是那个“大长脸”于洋饰演的摄像记者,虽然围绕着他也设计了两个不咸不淡的包袱,但从总体上看,这个角色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多余的,连可有可无都算不上。
人多冗余,就显得舞台杂乱,但这中间也并不是艺术角度造成的,而是其他因素。
三、小沈阳“加塞儿”惹争议
《捐助》中除了赵本山之外,其余四个演员都是他的徒弟,区别在于拜师时间的不同。
拜师最早的是王小利,他当时在《乡村爱情》中饰演的刘能正火,因此观众普遍认为他上春晚是赵本山要捧他。
实际上并非如此,首先说赵本山一开始选定的小品是《就差钱》,那里面有赵四可没有刘能,《捐助》是央视导演选的。其次赵本山曾经说过,选王小利就是因为他形象和表演风格适合那个憋憋屈屈还伶牙俐齿的白闹。
很多观众不知道的是,王小利早在拜师赵本山之前就已经在央视露过好几面了,他上过《实话实说》表演过跳大神,还参加过《梦想剧场》获得过奖,因此他对央视的舞台并不陌生。
孙丽荣是赵本山第一位女弟子,在《刘老根》和《乡村爱情》中都有不错演出。
“大长脸”于洋则是赵本山在辽宁卫视《明星转起来》栏目认识并收徒的,他本行就是新闻行业,因此在小品中饰演记者也算轻车熟路。
但是,本来由赵本山、王小利、孙丽荣和于洋搭档的《捐助》却在春晚开始前临时加上了小沈阳,而且将原来于洋的角色一分为二,大部分台词给了小沈阳,于洋只能退而求其次演了一个多余的摄像记者。小沈阳的这次“加塞儿”明显对小品的整体性是一个破坏,他并没有多么精彩的发挥,其台词也没有什么出彩之处,那赵本山为什么还非要让他加塞进来呢?
说白了,还是利益。
赵本山原计划是让小沈阳单挑大梁出演一个小品,搭档都找好了,春晚常客金玉婷,但小沈阳由于商业活动多迟迟没能过来排练,金玉婷被迫只能转投其他人的小品队伍,小沈阳个人的小品也被央视淘汰。
随后,赵本山又寻求让小沈阳上春晚唱歌,但这个领域本来就僧多粥少,小沈阳更插不进去,于是赵本山在接受采访时不得不承认,小沈阳没有好本子还不如不上,他还需要再沉淀一下。等于直接承认了小沈阳无缘央视春晚。
但是,考虑到在2009年春晚上及一整年都大红大紫的小沈阳如果真的不继续上春晚,这样会对他的商业价值造成很大的打击,也就是说,你可以表现一般,但你不能不露脸,不露脸就等于没有任何热度,万一王小利或者于洋火了,小沈阳的商业价值势必更要打折扣。
千羊在望不如一兔在手,小沈阳对于赵本山来说就是现成的“ATM”,放弃他实在是有些肉疼,所以权衡再三,赵本山又决定让小沈阳临时“加塞”,对此央视春晚导演组也几乎没有任何意见,毕竟小沈阳的热度在那里呢。
这可就苦了于洋和小品《捐助》,于洋变得多余同时,《捐助》也变得人员冗余杂乱无章。
针对小沈阳这种临时“加塞儿”,春晚后也引起了一些媒体的非议。
四、比《捐助》更好的小品确实有
为什么笔者说《捐助》是赵本山最名不副实的一等奖小品,一方面是因为《捐助》本身存在的种种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当届春晚上存在更好的小品。
一个是获得三等奖的郭冬临牛莉主演的《一句话的事儿》,这个小品的创意和结构以及包袱设计都非常精致,现场表演效果也相当不错,是郭冬临牛莉在春晚上最优秀的代表作。
另一个则是由三位不知名的演员周锦堂、尹北琛、李铁出演的南派小品《五十块钱》,这个小品最早是上海方面创作的《普通人家普通事》,后来被央视导演拿来交给了武汉方面,最终形成了这个南方特色的《五十块钱》。
这个小品是当年春晚上的惊喜之作,其戏剧结构堪称精妙,表演生活化,包袱设计巧妙,整体节奏非常流畅,有一种《张三其人》之感,是一个非常高级的小品。以三位不知名的演员出演就获得了节目评比的二等奖,可见其受欢迎程度。
如果抛开演员名气只谈作品,《一句话的事儿》至少不弱于《捐助》,《五十块钱》从小品艺术角度看要远胜于《捐助》。
结语,赵本山的小品之所以在后期出现下滑,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春晚导演组给他的特殊待遇,在特殊待遇之下,赵本山虽然有了更宽松的创作环境和自由度,但与此同时也少了指点和敲打他的人,其作品的精致程度和早期和中期作品相比要大打折扣。
有意思的是,赵本山对此似乎也不满意,于是他在下一年的春晚上就在小品里多说了几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