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是越来越便利。
在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之后,人们开始在网上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娱乐项目,观影、聊天、游戏如今已经成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但是互联网给人类带来便利消遣的同时,也有弊端,例如有一些家长已经开始发愁自己的孩子因为沉迷网络游戏而耽误了学业。
即使各种网络游戏有着防沉迷等机制,但还是避免不了部分孩子“网瘾”的形成。
2008年,一位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杨永信“孜孜不倦”地大力宣传着他的戒网瘾事业,到目前为止,依旧像从前一般妖魔化网络以及靠不科学的治疗方式来获取着天价的治疗费。
但在这十几年间,那些接受过杨永信治疗,留下心理创伤,甚至不幸离世的孩子,依旧没有人愿意为他们负责。
012006年初,当许多家长还在发愁如何把孩子从网瘾中解救出来,杨永信以网瘾少年“救世主”的身份出现在了世人面前。
从刚开始只是地方口传,到后来上了央视的《战网魔》纪录片,再到后来被推上风口浪尖,那些一段段有关网戒中心的视频资料把杨永信的治疗效果表现得神乎其技。
进治疗室前顶撞父母,不听话,甚至起肢体冲突的,只要进了那个房间,40分钟治疗出来以后就跟换了个人似的,不仅十分听父母话,甚至还有当场下跪认错的。
听了这神乎其神的宣传,家长们就像看到了末世救星一般,用尽各种方法,把自己孩子带到这里,然后交上一大笔治疗费用,期待着再次出来,焕然一新的孩子。
后来面对着外界的好奇,杨永信也毫不避讳地表示治疗效果之所以这么好,就是因为自己用的是独创的“电疗法“,就是用”电休克治疗仪“来往孩子们的太阳穴里通电来进行治疗。
但实际上这种电疗方法既不符合法律规定,又违背了道德人权。
而更多孩子的顺从只不过是被电到屈服,电到求饶的委曲求全。
截图来自《重庆日报》
孩子们叫的越凄惨,杨永信越兴奋,早已习以为常。
02然而在临沂网戒中心,被电击的不仅是孩子,还有大学生、本科生、研究生,甚至已经有毕业的人,也在这里被“治疗”。
电疗早已不仅仅限制“网瘾”,还有同性恋、晚婚的、吸毒的、打架的、自卑害羞的、自闭的、嗜酒的、早恋的、早孕的、家暴的、被性侵的少女、被父母发现打飞机的。
之前还有网友爆料网戒中心还曾来过一个7个月大的年轻孕妇,因为父母不同意这场恋爱,所以就送来了这里,杨永信亲自手操电击。
来自ONE实验室
最后怀孕的女孩还是被强制做了人流。
有时候,孩子被送到这里的理由都难以让人想象。
一个叫陈卓的男孩,因为说话声音太小,轻声细语,父母不满意,所以就送了进来,直到每天孩子扯着嗓子说话,父母才满意。
来自ONE实验室
在这里有72个环节,86条铁律,只要违反了其中一条,电。
他们拿着电击仪器,嘴上喊着戒除网瘾的口号,一边摧毁孩子,一边谋利。
03直到2015年,某网友以亲身经历者的身份揭发了网戒中心的种种罪行,后经该网友现场考证,该网戒中心已经关停了。
但是在评论区里,该网友还暴露了杨永信目前还在坐诊:
随着事件热度逐渐过去,有网友和内部员工敢站出来曝光,杨永信和他的网戒中心强制收费5000万。
杨永信倒下了,但是如果家长们不觉醒,还会依旧有千千万万个“杨永信”站起来。
其实所有孩子们受的灾难,只要父母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一切都可以避免的。
在13号治疗室外,许许多多的家长都知道自己的孩子亲身经历着什么,听着孩子的惨叫声,但是依旧不为所动,甚至还喊着“加大剂量,电死他。”
截图来自《中国青年报》
你说病的是孩子,还是家长呢?
也希望各位家长明白,如今在网络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横行的天下,网瘾已经不能被定义成为一种病。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孙云晓说:“这不是电击、吃个药就能解决的。”
如今的电竞也已被列入奥运会项目,其实问题不在网络,而在于孩子的自律。
那么如何让孩子变得更加自律,又是一个教育问题了,谁都是第一次当父母,没有经验可谈,在漫长的教育之路上不免会和孩子产生矛盾。
但是请记得,孩子的问题,不是靠恐惧就可以来解决,对于他们,也许更多需要的是爱和自由。
版权声明:
原创作品,如发现抄袭洗稿必究。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