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致算法打造的顾佳,她不爆谁爆?

一间阶梯教室,前排是《二十不惑》的妹妹们在憧憬未来,后排是既羡慕青春美好,又“人形弹幕”吐槽的《三十而已》的姐姐们。

当童瑶饰演的顾佳戳破卜冠今饰演的姜小果关于嫁个霸总,想当全职太太的幻想泡泡后,

这场国产剧里少见的双剧联动,把柠萌影业最近热播的两部女性群像剧给串了起来。

两个代际的女性,30+姐姐和20+妹妹,在一个时空,相视一笑,处在各自的境遇中观望彼此,尤为令女性观众动容。

01

二十在惑什么?

国内从来不缺青春剧。

名字不一样的主人公,有着狗血度相似的青春故事:打架,堕胎,在互相辜负中感慨青春的残酷。这些青春校园剧的创作者们对做人流,闺蜜撕X,出国留学有着近乎偏执的迷恋,这种莫名的青春疼痛都好像发生在平行时空当中,让一部部跟风的青春剧们沉浸在未过滤好的矫情里。

总算,《二十不惑》终于有了现实里这个年龄段确实会有的“惑”。

四个95后的大四女生,在从校园步入职场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开始直面无数真正的人生压力。

高贵冷艳的梁爽,是学生时代里常见的校花,谈了富二代男友,早早就从宿舍搬离,与舍友们一度关系冷漠,结果发现谈了两年的男友已经有了未婚妻。

姜小果是最常见的小城姑娘,家境普通,一心想要在深圳扎根,老老实实当着社畜,有能力,肯上进。

二次元宅女罗艳有个精英母亲,却个性自由散漫,一心沉浸在游戏和漫画世界里。

不差钱的富家女段家宝是个追星少女,所有精力只扑在给追的哥哥当义务站姐上,心宽体胖,性格随和。

四种典型人设,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95后女大学生群像。

但是人设只是标签的集合体,要让故事落地,要靠真实的细节,比如段家宝上班第一天就把吐槽领导的消息发工作群,这种生活细节,熟悉不熟悉?

细节之外,也要靠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

姜小果想要买新手机,去要回上学期借出去的300元钱,对方想赖账,怼起人来丝毫不手软↓

实习的工资,还不够饭钱,能省则省↓

很需要工作的姜小果,忍下了上司的咸猪手,忍下了帮领导顶包,却在撞破上司出轨后,心中的天平仍旧向正直一面倾斜,裸辞走人↓

心高气傲的梁爽,在经历了离开渣男,失恋之后,回归集体宿舍↓

她自认为漂亮是自己的优势, 一心想当网红。

初入职场才发现,想以外貌为捷径,在社会上却是如履薄冰。不是被好友插刀,骗了口红的策划,就是代言了三无产品。

她有自己的小心思。

在公交车上帮罗艳赶走了咸猪手,但发在网上的视频让网友误解罗艳,使得罗艳被“网暴”。梁爽不愿错过成为网红的机会,不愿意删掉视频,

可听到客户诋毁罗艳后,梁爽宁愿自己去做地推小妹偿还违约金,也要维护自己的室友。

二十岁的姑娘不完美,既理想又现实,既热血又世故。

二十岁面临的问题,看起来也不致命,没有跌宕起伏的大情节,无外乎一些小选择、小纠结、小困境。也正是这些真实的细节,让《二十不惑》不再仰仗狗血撕X的剧情,青春剧在此刻得以向现实回拢。

所谓的“不惑”,并非是说二十岁就看清了一切,只是亦步亦趋地走到了真实的社会中,会在自己的错误里跌倒,也会在非议中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不完美正是“惑”的本质,这些问题在30+的姐姐们看来,幼稚又可爱,但姐姐们也是从二十出头女孩子成长起来。

当《三十而已》的姐姐们在阶梯教室里,边怀旧边吐槽戳破妹妹们的幻想时,当30+现实生活的一地鸡毛,淋漓而残酷直面袭来时,二十岁时候的“惑”,更像是之后人生的一场预演。

鲍德里亚在《幻觉的终结》里早就阐述过怀旧的意义,那就是“对过去幻象的再现”。

02

三十而已是姿态?

《二十不惑》中的女大学生们,无论是小城姑娘姜小果,还是富家女段家宝,烦恼不一样,起码还是四人同住集体宿舍。

《三十而已》里的三位女性,顾佳住在君悦府,钟晓芹在君悦府的物业上班,王漫妮在君悦府底部的奢侈品店当销售。

(眼尖的观众一眼就能认出来顾佳的家的取景地是景瑞尚滨江)

一栋楼,阶层明晰。

顾佳是魔都典型的新中产。

她虽然是全职太太,做的事情却有如公司合伙人,除了不坐班,公司的业务很多都是她来拉动的。这就让前几天那个因为剧衍生开来的,#全职太太是独立女性#的话题有些尴尬了。

童瑶在微博认领了这个话题,但看看顾佳的设定:双商在线,手撕绿茶,

对撕起幼儿园里的贵妇妈妈,毫不手软,还把对方受贿把柄抓在手上让其害怕。

大客户闹幺蛾子,用延期付款来变相压价,老公两手一摊发脾气,最后是顾佳先安抚好老公的情绪,再来说服客户。↓

这家公司,被叫“许总”的老公,名义上是老总,实际功能却只有设计。顾佳呢?名义上是家庭主妇,管理、执行包括收拾烂摊子全归她,这样的工作量还叫全职太太?这样的魄力和手段,还需要去讨论独立不独立?

这也让顾佳这个角色,有一种爽剧味道,摇摆在悬浮和落地之间。

一方面她把自己的命运押在丈夫身上,她把自己绑到了许幻山身上,生了孩子后,母亲的身份更加让她在很多事的出发点,从此,不再是顾佳,而是许太太,许子言的妈妈,这让很多女性观众心有戚戚焉。

另一方面,“顾学”走天下的顾佳设定上,又是缺点逻辑支撑的。

剧里她说儿子出生后就在家全职了,儿子4岁,她30岁,也就说26岁已退出职场。4年的时间,在完全脱离职场后就能锻造出一个这样商业能力强悍、社交手腕也强悍的女人吗?

真正有职场经验的姐姐们看这剧,爽的同时,估计都要怀疑起自己的能力了。

而钟晓芹是上海工薪阶层。

她不愁吃穿,安于现状。但丈夫是典型的搭伙过日子的人,两个人丝毫没有共同话题,与其说是夫妻,更像是室友,丈夫的“冷暴力”让她想要改变,她天真地以为一个孩子能成为婚姻的粘合剂,其实丈夫只想过自己的日子,并不想要这个孩子。

王漫妮则是“沪漂”女性代表。

漫妮是Money谐音,编剧在细节上就做足了功夫。她做着奢侈品销售,每天接触着有钱人,却住在出租屋,用简易饮水泵。多年打拼换来销售主管的职位,但每月的工资除了房租,给父母两千生活费,攒出的十万只够家乡首付。

她想要留在大城市,却只能一次次地搬家。

编剧没有掩饰王漫妮想要通过婚恋实现阶层跃迁的可能性,比如用嘲讽的手法展现了她的一个相亲对象,贪图便宜,蹭合照蹭活动,爱炫耀衣服是订制。

却又给她安排了一条主动出击的恋爱线。↓

三个角色,三个典型的阶层文本清晰明确。

《三十而已》更像是情感类公众号十万+的爆款文,将本属于不同阶层的女性汇聚一处,每条线都有强话题。

顾佳线饱含中产阶级的对比与焦虑;钟晓芹线则展示了女性步入婚姻后面对一地鸡毛的无力;王漫妮线是小镇姑娘如何在大城市里实现阶级跃迁的困难。

每一条剧情线都提供了窥探各个社会阶层的途径,算法精准。柠萌擅长做话题剧之外,又精细化了受众分析,几乎扫射了各个阶层女性的心理。

爽吗?确实。

看过后被激励到了吗?

未必。

比起二十的那些“惑”来,《三十而已》里那些赤裸裸的阶层流动之艰难,让三十哪里是一句轻飘飘的“而已”就能概括的?

03

为什么顾佳最出圈?

《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用一种田野调查的方式,将20-30岁区间女性逐一罗列。

七位不同的女性,七种不同的人生,不同年龄层的观众或多或少能从她们身上看到自己或者身边人的样子。因为足够熟悉,所以有了感同身受的基础。

问题是这七个女性里,就顾佳最出圈。

焦虑感,永远是这个时代最抢手的商品。

同是焦虑感,王漫妮和姜小果这两个年龄不同,但同样是拼搏的,想靠努力跨越阶级的小城姑娘,她们身上的焦虑,远没有通过顾佳这个中产主妇窥探上层社会太太们的生活来得猎奇。

在《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里,固定去棕榈滩和阿斯彭度假的贵妇们对待铂金包的态度已经很疯魔了,作者作为一个人类与社会学家,她开始观察这种现象,收集样本。结果她发现,上东区贵妇的铂金包不是用来拎的,是用来“横冲直撞”的。

因为:“我相信一个漂亮的手提包,可以像图腾一样保护我,免受其他女人伤害。我在想,要是我有一个和她们一样昂贵的包包,或许能让他们产生错觉,她们会被催眠。认为不该在人行道上挑衅我或是什么。”

可就算是曼哈顿的上东区,作者观察到的冲撞时刻里,那些气势汹汹的贵妇们,背的还不都是爱马仕,里面还包括了顾佳背的chanel。

再看魔都,阔太太圈子鄙视链里,背chanel的女人是没资格和她们站在一起。

Old Money看不起New Money,让人仿佛身在英伦,可是,我们才过了70周年国庆,站C位的李太,Old Money能多Old?

更滑稽的是王太是分不清梵高和莫奈,可她家里毕竟挂着是真迹,顾佳是说得清英式下午茶坐高脚还是矮脚之间的门道,可住12楼的她傲气是不是太高了?

再说回包包,为什么上东区的贵妇背个chanel也能横冲直撞?而魔都的贵妇圈里,顾佳背个Chanel被嫌弃“寒酸”,第一次集体合照被拿Hermes的太太们截掉了?直到她通过王漫妮调货拿了个稀有皮的,才被允许出现在太太们的合照里?

那是因为贵妇圈里,顾佳不再是顾佳,而是“家里放炮”的许太太。

在这群太太的逻辑里,她只是许太太,而不是那个工作能力强悍的顾佳。

许幻山行,顾佳才行。

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她拎着稀有皮的爱马仕出现的时候,会被这个圈子认可,因为这就等于默认为了许幻山行。

铂金包在这,成了一种权力碾压。

就好像《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的作者一样,其他上东区的贵妇可能并不需要一直背铂金包,因为她们一直住在这里。而作者和顾佳,需要用这个包证明自己家里的财力,需要用它证明身份地位,高人一等。

问题是,为什么《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的作者非要让丈夫在东京给她买了一只金色的铂金包,顾佳需要掏空存款买到它用做“入场券”?

“在恐惧的胁迫下,从原来的旁观者变成体制的拥护者。我跟上东区的妈妈一样,跟全世界的妈妈一样,每天都在焦虑自己是不是做得不够好,不够多,生怕孩子的未来因此受到影响。”

说白了,铂金包就是中产阶级妈妈的焦虑产品。

书的作者在潜移默化里,要扫去一切外化的阶级差异,对铂金包的执念来自于,孩子不被歧视。而顾佳,需要进入这个圈子,解决家里的资金问题,说到底,还是为了孩子。

一种妈妈焦虑的产品。用以缩短阶级的差距。

虽然剧中,儿子并没有很想进入这所幼儿园,老公也不理解为什么她一定要儿子进这所幼儿园。

但对教育资源的焦虑,却是共同的。

作为母亲,顾佳为了这个阶层流动的跳板,争得头破血流。

铂金包也好,学区房也好,很多人对顾佳这个角色心有戚戚,恰是因为这些都代表着阶层跃迁的通行证。

在顾佳这里,被放大的中层焦虑,出圈、再出圈。

育儿焦虑本就是最能被女性观众共情的,更何况,中产阶层,历来是阶层焦虑最强的一群人。向上千难万难,向下却太过容易。

用铂金包的荒谬鄙视链带出来,留下的是女性观众一边为顾佳的所为喊“爽”,一边更加焦虑。

角色出圈了,演员爆了。

但,构建这种中产破圈的生活范本,其实很像是幻境。

剧情介绍加零姐文娱乐

有用 (238)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