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期《乐队的夏天》播出,其中引发最热话题的,莫过于白举纲的“白日梦症候群”乐队被专业乐迷仅打2分的事。
虽然大众乐迷得分不算低,最终白日梦还是未能逃脱被淘汰出局的命运。
现场的专业乐迷一共20人,每人一票为2分,也就是说,仅有一个专业乐迷(乐评人邓柯)投了票。而这个事引发热议的点,不是2分的问题,而是专业乐迷的迷惑发言:一个叫“没内核”,一个叫“不地下”。
大概意思就是说:白举纲作为快男出身,带着光环来组乐队,没有经历过地下阶段,做出的音乐没内核,你可以去做其他类型的,但重摇滚不是你想做就能做的。
从节目播出来看,专业乐迷的意见是被全场一致反对的,包括几位超级乐迷,包括其他乐队的乐手,也包括现在网上的专业乐评人士和大众歌迷……这20人简直成了众矢之的。
为什么大家都diss这些专业乐迷的意见呢?是因为白举纲乐队的表演非常炸裂,无可挑剔吗?其实算不上。客观来说,他们这次表演并不见得多出色,他们即使淘汰也算是情理之中。
这首《蠢梦》以前白举纲在多个场合唱过,以歌手+伴奏的形式唱的,而这次以乐队的形式表演。对比之下,似乎没多大差别,白举纲唱得很好,但给人的直观感受依然是歌手+伴奏的感觉,乐队的概念没有突出。而且这首作品真的只是不好不坏的中等水准,一首刻意加重了的流行歌曲而已,有点空洞。但这并不否认老白对待乐队的那种真诚和热爱,这是写在他脸上的,也是值得钦佩的。
专业乐迷理应直接就事论事,讨论作品的不足,哪怕你止于讨论有没有“内核”的问题也激不起多大争议(虽然“内核”也是个挺微妙的东西),但由此扯到他们没有经历过地下,他们太好孩子了,就有点迷了……
乐评人还说,你没经历过的东西,你硬要来做,就像包装过后的“混不吝”。
还从林肯公园扯到Joyside,把地下说得多牛逼、地上多low逼似的……这显然就是他们找怼了。
这时大张伟开炮了:中国摇滚向来就存在一种迷思,似乎说自己地下就多厉害似的,可是地下有什么可吹的,不就是一堆不敢承认自己愿意成功的人吗?
周迅也纳闷:太好孩子也不行?意思是难道搞摇滚乐的非得是坏孩子?
除了超级乐迷,在场的其他乐手的反应就更有意思了:
声音玩具主唱:就台上10分钟,他了解什么?
木马乐队主唱:这种劲你没法分辨啊,你怎么分辨别人到底是不是……
重塑的华东说:都2020年了,你还在聊地上地下,我觉得这些人有点怪……
最搞笑的是Joyside,在被那个乐评人点名夸赞后的回应。乐评人说,我们大家这么喜欢Joyside的点在哪?就是他们在舞台上的放浪不羁,他们身上的那种朋克精神在,还科普什么是朋克精神——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被解读的Joyside却一脸蒙圈,刘昊:我都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边远:我一直不知道他们在讨论些什么东西……
这一场面令人陷入莫名的迷思:一群乐评人在那头说得头头是道,而这头一群音乐人,包括超级乐迷,包括被批评的白日梦乐队,包括被当作正面教材的Joyside,还有那么多乐手,都给他们整懵了,完全不能理解他们那些奇怪的评判标准。
那么,我们作为普通观众就更不解了:到底谁更懂音乐?到底谁更有资格来评论音乐?是这一群伶牙俐齿的乐评人,还是那一群真正在做音乐的人呢?
我知道,答案也一定是两极分化的。
有人说,这些乐评人有什么作品?自身是什么水平?就听过一些歌,然后会动几下嘴皮子,写几篇乐评文字,就能自以为是地一顿瞎掰?
但也有人说,评价空调还要会制冷啊?当裁判还要先成为世界冠军啊?音乐人有音乐人的音乐造诣,乐评人也有乐评人的行业素养。乐评人不一定是好的音乐人,但即使顶尖的音乐人,也未必是合格的乐评人。不同的职业,不可相提并论。乐评人评论音乐,没毛病!
怎么说呢,我觉得乐评人评论音乐,确实没问题!但注意,乐评人主要评论的对象是“音乐”,而不是“人”!
比如在这一期乐夏,他们引发热议与冲突的原因,正是因为他们把评论的对象主要锁定为人,而不是作品。他们觉得老白是快男出身,不是地下冒出来的,所以很难认可他的摇滚。而Joyside就不一样,他们曾是“地下摇滚之王”,所以他们的作品,获得全场第一似乎是无可争议的。
我觉得这就是严重的偏见,明显是对人不对事。
关于白举纲的《蠢梦》,我开头也说了,不算一首特别出色的作品,就算淘汰也是能理解的,但从乐评人表达的那个出发点,就让人不好接受。作品不够好,跟地下还是地上没有太大关系。全场所有人,真正对这首作品大加褒奖的也不多,但几乎每个人都反对因他们不是地下就加以否定的这一说法。
当然,也许这只是节目有意剪辑的效果,我相信19个乐评人,不可能都是因为老白的出身而拒绝投票的,应该大部分还是因为作品本身吧。但节目需要呈现这个效果来激化一下矛盾,这个也可以理解。
再说关于Joyside的作品。说实话,可能有许多人和我一样,不曾了解过他们当年“地下摇滚之王”的光荣历史,但这些乐评人肯定都十分了解。我觉得有时了解未必是一件好事,反而让你失去了客观的标准。这次Joyside被推上Top1,到底是因《太空浪子》作品本身,还是有“王”的光环加持呢?
仅就这首《太空浪子》而言,我不太能理解“地下摇滚之王”的概念?这不就一首热闹祥和的晚会歌曲吗?有啥特别的?还向观众扔星星,“我要给你,给你全部的爱”,大张伟形容歌曲“特别像跨年,气氛特别大,特别好”,我认为很准确,而且听得出这并不是一句赞美的话,只是不好讲得太直接。
我就特别想问那位乐评人相征:从这首作品,你真的读到了Joyside身上那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朋克精神?相比白日梦,他们难道不更“好孩子”吗?哪里有一点乐评人所津津乐道的“地下”特色?
节目还以大篇幅回顾了Joyside的过去,从辉煌到解散,再到十年后重组,煽情的成分特别多,现场的乐迷和乐手都纷纷被感动。然后到投票环节,不出所料获得了172票的高分,尤其是这20位专业乐迷,仅仅1人没投票。跟白日梦仅1人投票,形成鲜明对比。
做一个大胆假设,如果表演《太空浪子》的不是Joyside,而是一只新乐队,或者一支像白日梦这样的非地下乐队,它真的可以力压其他10支乐队而顺利登顶?
总之,我认为这一期节目的评判是带有明显偏见的,尤其体现在专业乐评人身上。对白日梦带着有色眼镜,对Joyside又带着粉丝滤镜,这都是有失客观公正的表现。地下,不代表牛逼;过去,不代表现在;不论出身,不论过往,只为当下的表演打分,才是对音乐最好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