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狠的,脸都没露就被骂成这样?

《八佰》都看了吗?

短短两周,这部电影票房突破20亿,打响了中国院线全面复苏的第一枪。

蝉主的几位好友看完电影,一面被感动得热泪盈眶,一面又产生困惑——“看不懂”、“有点懵”、“对那段历史一无所知”。

《八佰》口碑也非常两极分化:有人为它高唱赞歌,有人痛心疾首地骂它“扭曲历史”、“屁股歪”,甚至用充满戾气的语言质问导演,“心里究竟供着多少洋大人、台大人?”

冒着今夜预计脱粉一万的风险,蝉主要再谈《八佰》。有些话,不得不讲。

打开豆瓣,《八佰》目前评分7.7,不低。

五星党夸:

“哭到失去知觉,五星是虚高也是乐意”;

“电影结束,全场静默,仿佛所有的观众还沉浸在那种悲壮的氛围中没有回神。”

一星党骂:

“给一星都嫌多吧”;

“根据真实历史瞎编”;

“能不能别伪造历史了,傻逼”;

“但凡去看的,基本都是蠢逼”;

“垃圾电影,整天搞历史虚无主义”;

“不看就对了,让屁股歪的人挣不到钱”;

“还是真深爱着八辈子都翻不了身的那个民国啊”;

“管虎似乎屁股是越来越歪了,老炮就三观不正,这部就更加无耻了。”;

豆瓣短评截图

看似“客观”、“公正”的两星党说:

“立意和内核不入流...新闻讲究真实、准确、公正、全面、客观,拍真实事件的电影也一样。本片着重拍八百保卫四行仓库,对国军高层的昏庸腐败却一笔带过,这是片面,是断章取义。拍一部不交代时代背景的战争片毫无意义,我们不仅要知道他们打了一仗,更要知道他们为什么要打,更要知道这场战役背后的故事。”

怎么骂得这么狠?

管虎的《八佰》,得罪谁了?

“歪曲历史的烂片,

打一星都嫌多”

一切争议还得从核心人物孙元良说起。

这位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毕业于黄埔军校,也曾骁勇作战,深受蒋介石重用。

但,他流传更广的事迹,是多次临阵逃跑,人送外号“飞将军”。孙元良,也因贪污、好色等人品问题声名狼藉:

孙元良(中)

他跟《八佰》什么关系?

电影讲述的是“800勇士”孤军奋战,死守上海四行仓库的故事。

为掩护十万大军西撤,当年,正是“飞将军”下令谢晋元率一支小部队死守上海,并要求坚持一定时日,以争取即将召开的九国公约谴责日本侵略行径,同时期望引起国际舆论对中国抗战的关注、同情和声援。

“战争背后都是政治。”

直白又残忍地讲,“800勇士”惨烈牺牲的壮举,是一场花式卖惨的政治表演。

孙元良还有个身份,是中国台湾男星秦汉的父亲。

去年,导演管虎在微博上po出跟秦汉的合影:

立刻被喷成了筛子,网友们怒气冲天地指责他:把民族败类吹捧成抗日英雄。

电影还没上映,盖棺定论、站队表态的行径早就见怪不怪了。昆汀拍《好莱坞往事》、梁朝伟演《上气》,不也因“辱华”遭到抵制?

撤档、删减之后,《八佰》终于成功上映。

电影里,孙元良这号人物从头到尾并没有真正露面。

他的名字出现过两次:一次是开头字幕,交代故事背景;一次是特派员递话,劝谢团长撤退。

除此之外,再无着墨。

电影以更宏大的篇幅,聚焦战争之下小人物的命运悲欢和心理活动。

《八佰》没有强行洗白孙元良,历史盖章的“飞将军”,怎么拍,也洗不白。

很燃很好哭,明星大乱炖?

优势与瑕疵并行

电影讲了些什么,蝉主前不久已经开篇理清过大致脉络。这一回,想跟各位蝉粉聊深入些。

抛开历史和政治,纯聊电影和艺术。

《八佰》好不好,完成度高不高?

蝉主以为:7分,要一分为二地客观看待。

------- 我是该夸就夸分割线 -------

NO.1《八佰》很“敢”

十六字形容——题材敏感,场面恢弘,尺度惊人,血肉横飞。

惨烈程度堪比《红海行动》、《釜山行》,还真有点《血战钢锯岭》内味了。

《八佰》,铸起中国电影战争片的一座里程碑,是一种类型片的突破。

NO.2 诗意的视听语言

管虎的野心很大,他要拍的战争,不止要有阴谋、血腥、壮烈、人情冷暖,还要有英雄悲歌,和浪漫的超现实主义。

最明显的,就是电影里多次出现的那匹白马:

白马初登场,强壮又意气风发,寓意着“800勇士”的完好无损。

白马再出现,是在日军的枪林弹雨中受了轻伤,当时已有第一批壮士牺牲。

之后,敌人加大火力猛攻,大批勇士以身殉国。

白马,在炮火连天中冲破重重牢笼和阻碍,自由自在地驰骋:

电影对白马的来历、为何出现在四库,并没有交代。

与其说它是一匹平平无奇的马,蝉主更愿意解读为民族奔赴“自由”、“希望”、“未来”、“新生”的隐喻。

除了这些,白马还出现过两次。

一次是驮着谢晋元跟日军首领谈判,历史也的确有一幅谢团长身骑白马的照片流传了下来。

这张照片,正是《八佰》的灵感来源之一:

一次是端午死后,小湖北幻想中身骑白马的堂哥。

英雄驾到,踏光而来。

那骑马的人,是小湖北眼里、心里的英雄,是端午哥,更是赵子龙:

赵子龙手握银枪,征战沙场,所向披靡。这个历史名人串联起四库里的那匹白马,也暗合着山东兵李晨唱的皮影戏:

这戏,唱的正是赵子龙。

“我们供的都是关二爷,为啥你这是赵子龙?”

“关老爷讲的是兄弟情谊,可赵子龙不一样,他护着国呢。”

两句台词,勾勒出角色的内心转变:从兄弟情深,到家国大义,少年端午的成长,以血肉之躯为代价。

电影里对《三国演义》的引经据典不止于此,苏州河对岸,歌舞升平。

群像当中有几个反复出现的人物——戏班子。

一开始角儿们唱《走麦城》,后来在戏班老板的要求下,改唱《长坂坡》,“赵子龙再杀他七进七出,毫无惧色。”

从“陷入绝境的自怨自艾”到“宁死不屈的奋起反击”,是租界内百姓的觉醒:

NO.3 细节抓人

《八佰》里的名场面很多,比起血肉横飞的战争场面,蝉主更喜欢有场戏:端午一行三人潜入河底,打算从水路逃逸,却偶遇大批日军偷袭。

寡不敌众的三个人,被吓得沉入水底,只有纹丝不动地憋住气,才有机会活命。

没开一声枪,没见一滴血,却紧张得令人窒息。

河的南岸是英国人的租界,曼妙的东方梦巴黎。

天堂地狱,一桥之隔:

这里夜夜笙歌,鱼龙混杂。

租界里形形色色的人物群像,虽然有点一锅端的明星大乱炖,但部分细节也算出彩。

比如第一日,四库枪声打响的时候,租界里的孩童在放烟花,洋房里的富太太们在嗑着瓜子搓麻将:

赌场里纸醉金迷,歌厅里不知亡国恨的歌女在忘情高歌。而那些穿着西装,一脸傲慢地高居在露台上的洋人们,是来自世界各国的冷漠看客。

他们在计算着日军三小时拿下四库的赔率。几百条人命,一国的屈辱,于洋人不过一场赌博的游戏。

五十三米以外,喝着咖啡就能观赏真枪实弹的杀人: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多么讽刺。

在群像里,蝉主喜欢那对不知名字的教授夫妇。

起初,泼辣、嘴碎的太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战争带有一种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妻管严”教授忧国忧民,一刻不停地拿着望远镜查看对岸的局势:

第二幕,童子军杨慧敏号召百姓们为“800壮士”捐款捐物。教授偷偷拿出妻子的首饰,扔了下去,太太拦不住。

第三幕,教授一反常态拿出藏在家里的枪对着日军射击,破口大骂:“太他娘的欺负人了!”

连同胞和家园都保不住了,读书人的斯文、脸面也可以不要了。

教授太太一言不发,贴着墙默默流泪。

不再是麻木,愚昧,无知的中国人。

国难当头,匹夫有责。

------- 我是开始挑刺分割线 -------

NO.1 潦草的方兴文

南岸群像里有个叫方兴文的人,辛柏青演的,他主要有几场戏。

第一幕,出现在日军军营里,做翻译官。

第二幕,出现在外国看客的露台上,兜售日军情报,大发战争财,外国人问他:“你怎么好像跟这一切都没有关系?”

第三幕,作为记者出现在四库里,帮壮士们拍遗照、留遗言。

第四幕,随壮士们撤退,在桥上拼死捍卫已故壮士的遗物。

(蝉主:???)

按理说,这个人物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一类人,也揭示出人性的复杂,不是个简单的角色。

但,从“汉奸”到“英雄”,没有任何人物动机、心理活动的铺垫,单凭场景的转变,方兴文的转性就显得很突兀,让人摸不着头脑。

NO.2掐头去尾

整体来说,《八佰》拍出了四库一战中英雄的悲歌,但对战争背景、撤退后果选择一笔带过。

这种拍法门槛高、风险大,普通观众被赚完眼泪,会表示“看不懂”。电影的留白空间,也给了“低分党”们刷存在感的机会。

“一刀切”的创作视角,

有多悲哀?

在蝉主的珍藏的电影片单里,优秀的战争片很多。

《血战钢锯岭》,用医疗兵的视角剖析战争: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以美国大兵的视角解读伊拉克战争:

《乔乔的异想世界》,用孩童纯真的眼睛凝视战争:

陆川的《南京!南京!》更大胆,以日本侵略军的第一视角、第三人称,反思南京大屠杀的局部过程。

这种创作方式,两面不讨好,当年引发了很大争议。

在国内,“反战、忏悔”的电影基调,被误读为美化侵略;在日本,军国主义右翼分子对这个创作视角同样恨之入骨,干扰日本外务省召会中国外交部,阻挡此片的公映。

再讲个故事,陆川当年决定拍《南京!南京!》的时候,征求过不少圈内前辈的意见。

吴宇森劝他:这样的题材,应该再等一段时间再拍。

而让陆川下定决心拍摄的人,是吕克·贝松。

2006年6月,陆川跟吕克·贝松吃午餐。

吕克·贝松说:“《南京!南京!》是正餐,必须先拍,其他都是点心。”

去年,《八佰》因“技术问题”被迫撤档的时候,导演贾樟柯发过一条耐人寻味的微博:“电影事业,不能这么搞。”

都是战争片,为什么非得“一刀切”?

《八佰》如今两难的处境,跟陆川当年拍《南京!南京!》如出一辙。

也跟前阵子被迫下架的《乱世佳人》很像,一言不合就被扣上污名:“扭曲历史”、“屁股歪”。

电影不是纪录片,不必拿着显微镜锱铢必较。

尊重历史,敬畏英雄。

缅怀和铭记的同时,也该为电影艺术保留多元化的视角,和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八佰》为什么能爆?

天时,人和。

第一,疫情过后,全面疲软的中国院线,的确需要这样振聋发聩的电影来为民族提气。

第二,是“八佰”不是“八百”。电影内外,始终涌动的人情味和精气神,比故事本身更感人。

虽然四行仓库的旧址还在,但如何把它1:1复原到1937年的样子?这是个考验。

美术组先在电脑里三维搭建了一个虚拟的场景做预览,以支撑整个故事的拍摄:

然后选址苏州,建四库。

一切准备就绪,意外来了:南方到了雨季,全漏水了,冬季施工不了。

“全部没法干,怎么办?你只有明年拍了,所以全盘崩溃,演员都跑了...”

管虎说:

“我很难想象,像曹郁这种一线摄影师,他能够不接别的戏,就陪你一起,但是他们确实也做到了,林木(美术指导)也是...磕磕巴巴的磕磕巴巴的,就把这两年努力地克服过去。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万事往好了想。只能往好了想,就是它到最低谷的时候,一定开始好起来了。”

如此工作氛围,演员们也一刻都不敢松懈。

没人敢耍大牌,个个都提前进组,接受训练。

但凡开机,就听见管虎拿着喇叭在片场嚎:“高抬腿,使劲蹦!”“动起来!”“站起来,速度得快,动作快,养成跑步习惯!”

欧豪拍动作戏掉了一块肉,身高1米83的魏晨瘦到只有66公斤。

“羊拐”王千源说:

“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天,都用自己的热情和激情燃烧了这个角色...我跟老虎(管虎)说,我说明年如果能参赛报奖的话,你报50个配角上去,我觉得我们都是男一号。”

主创排除万难的努力、走心的服化道、演员们的自虐式付出...

这,是《八佰》的人和。

最近院线有一大奇观:这届观众一面骂管虎屁股歪、要抵制《八佰》;一面在七夕当天走进影院,为言情烂片贡献高票房。

承认《八佰》不完美,它跟《流浪地球》一样原始、粗狂、有瑕疵。

但,复苏和振兴中国电影,靠的不是玛丽苏糖水片。

靠的是,突破的题材、创新的技术,和明显的风格化表达。

哪怕错,也是中国电影在类型片上的突破。

只盯着他屁股歪不歪,是一星党最大的悲哀。

电影管虎南京!南京!

剧情介绍电影管虎南京!南你好吴所娱乐

有用 (152)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