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如懿都犯错了!这个历史大错误,只有《延禧攻略》避开了

年年暑假,年年有《还珠格格》,然而今年暑假,湖南卫视却没不播《还珠格格》。

相信很多朋友们都会怀念,那个带着硕大的旗头,脚穿着花盆鞋,到处喜欢跑来跑去,飞来飞去的小燕子。

但事实上,《还珠格格》很多在历史上很难站得住脚,乾隆并没有一个还珠格格,本身皇帝女儿都叫公主,剧中后宫女子带着这些旗头也并不符合当时历史。

(《还珠格格》里的旗头,其实只有在清末时期才出现)

你看很多清宫剧,实则都并不符合历史

一看清宫剧,后宫嫔妃无论是康熙顺治时期,还是晚清时期,无论怎么样场合,她们都戴着那高耸的旗头,这种旗头便是“大拉翅”,是清晚期,甚至是清末的产物。

这就意味着,清早期、清中期时代根本没有这种玩意出现。

所以无论是《甄嬛传》,还是《如懿传》等,这些装饰各种精美点翠宝石头面的旗头并不会出现真正历史上。

(同样,《甄嬛传》也犯了大旗头的历史错误,且旗头也不能搭配吉服)

贯穿整个清朝,女子真实发型是什么样?

清早期,主要是软翅头

在清代早期,满族女子大多数都是辫发盘头,又或者包头,都是简单朴实。努尔哈赤时期,清朝已婚女子都会将辫子改为挽发髻。

(孝庄皇太后常服袍坐像(局部))

而到了皇太极即位后,随着冠服制度完善。

清朝女性尤其是后妃们会将真发全部梳到头顶上,将梳在头顶上的头发分为两缕,只留大约3-5寸左右的两缕头发,最后呈八字型垂在脑袋后面。

在很多历史画像中,我们能够看到当时不少后宫女子都是软翅头,没有任何配饰,很是简单。

清早期女常服袍褂像(局部)

孝昭仁皇后常服袍褂(局部)

大都会馆藏 佚名 女常服袍褂坐像(局部)

但在重大节日或者场合,由于需要佩戴吉服冠,妃子们也会在自己发型加一些装饰,插得多慢慢演变成一套特别的发饰----钿子。

(钿子雏形)

(钿子)

顺治帝入京之后,逐渐形成了小两把头

由于软翅头较为简单,随着顺治帝入关后,后宫妃嫔们在软翅头基础上再加以创新。

她们将原先来垂在脑袋后面的头发变成横卧在头顶,再用绳子扎紧,将扎紧的发束分成两缕,这样“小两把头”也就出现。

(《延禧攻略》算是少见的还原清朝发饰的电视剧)

不过这种小两把头也有缺点,发髻很松垮,稍碰就容易散。若用一些金银或者翡翠等来装饰,头发很难承受起重量,所以当时只是简单插上一些花朵来装饰。

(《延禧攻略》算是少见的还原清朝发饰的电视剧)

清中期,两把头开始流行

在康雍乾时期,随着国力逐渐强盛,经济发展也逐渐稳定,后宫妃嫔们在装饰上更喜欢璀璨夺目的珠翠首饰。

由于之前小两把头发式低垂,无法承受太大的珠翠首饰,据说道光时期,孝全成皇后将进行改良,将头发全绾在头顶,用绳子分成两把,长约3寸到5寸,成八字形垂在脑后。

(小两把头)

当时旗人女子主要把自己发髻梳地很高,再将后面一些头发结成一个“燕尾”的模样,压在后脖颈上,让脖颈更佳挺直。

随着两把头出现,后宫妃嫔们开始疯狂在头上插发各种花来装饰,咸丰帝最终实在看不下去,甚至还下了一道谕旨,要求各位要适可而止,控制下自己情绪。

清晚期,大拉翅才出现

随着两把头形状变得越来越大,而后宫妃嫔们会掺夹一些假发,与真发相结合,最终逐渐演变成清朝末年的大拉翅。

据说慈禧当年年老了头发少了,无法梳起来,于是出现了缎子做的假两把头。

(光绪末年出现大的两把头)

起初还只是很小,但后来逐渐变大;

到了清末的旗头,已经与头发没有关系,上面的“板儿”已经是完全用缎子做的。

而到了清末宣统时期,旗头板儿变得更加诡异,板儿各种金银珠宝首饰,只有在正式场合才会佩戴,民国初年也有不少旗人女子也会带着这种旗头出门。

(末代皇后婉容大旗头)

但随着清王朝覆灭,新时代潮流的演变,旗头也最终拉下了历史帷幕。

(民国初年街上的旗人女子,穿便服,戴旗头)

纵观整个清朝发饰演变,我们能够看到期初“崇尚节俭”逐渐演变成“奢侈华贵”,也能看得出清朝统治稳固和当时经济的发展。

对于清宫剧女装,大多数都是光绪时期女便服发展而来,但事实上清中期、清早期与这些基本上是两个次元。

若真的遵照历史去还原,想必会失去很多美学意义。

延禧攻略如懿传甄嬛还珠格格

剧情介绍延禧攻略如懿传甄嬛还珠格格翻开历史历史

有用 (684)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