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春晚的导演组名单已经公布,证明新一年的春晚已经开始启动了。
往年这个时候,网络上总会有一种声音出现,那就是期待赵大叔也就是赵本山能够重出江湖。
今年似乎这样的声音就极少看到了,一方面赵大叔也老了,最近烦心事也多了。另一方面可能是时间久了,大家知道不可能也就不再念叨了。
转眼一看,赵本山告别春晚舞台已经快十年了,除了开始两年他还尝试着努力着回去,之后他就彻底放下了这个想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本山回到春晚舞台的可能性是越来越低,也是时候对他21年春晚的小品之路进行一次总结了。
本文将从专业创作团队角度去回看赵本山的21年春晚路。
一、赵本山的春晚可以简单分为三阶段
这三个阶段分别是上升期、巅峰期和滑坡期。
上升期从1990年到1997年春晚,在这七年里(1994年春晚未参加),赵本山表演了七个小品,分别是《相亲》《小九老乐》《我想有个家》《老拜年》《牛大叔提干》《三鞭子》和《红高粱模特队》。
巅峰期从1998年至2006年,在这九年里,赵本山主演了九个小品,分别是《拜年》《昨天今天明天》《钟点工》《卖拐》《卖车》《心病》《送水工》《功夫》和《小崔说事》。
滑坡期从2007年至2011年,在这五年里,赵本山出演了五个小品,分别是《策划》《火炬手》《不差钱》《捐助》和《同桌的你》。
其中,为何将《拜年》算入巅峰期呢,因为这个二等奖小品应该是当年春晚事实上的小品第一名,在那之前赵本山春晚上的小品可以算一流但还谈不上独树一帜的顶级,从《拜年》开始,他逐渐走上了独孤求败的道路。
如果从艺术上进行划分的话,这三个阶段还可以简单分为舞台时代,电视时代和网络时代。
所谓舞台时代,意思是在赵本山上升期的七个小品都有深刻的舞台风格,他的表演风格和他在东北二人转舞台上的小品如出一辙,表演上朴实、厚道带着浓浓乡土气息,包括《拜年》也是有这样的风格。
电视时代,赵本山突破舞台风格,转型为更适应电视时代的风格,这时候的他即使身份依然是老农,但其表演气质和作品传递的信息已经开始和城市接轨,尤其以《昨天今天明天》和《说事儿》为典型。
网络时代,赵本山的作品也开始和网络段子接轨,其作品风格有荒诞化和段子化的走向,故事性降低,娱乐性提高,更符合网络文化的特征。
二、赵本山春晚小品三个阶段的功臣都有谁
有些网友思维比较简单,想当然地就以为“赵本山小品”就是赵本山的小品,最多再加上范伟、高秀敏和宋丹丹等大牌搭档。
实则不然,虽然赵大叔是绝对的主角和大明星,但每一个小品的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团队,这个团队成员都是功臣。
一般来说,一个小品团队成员的主要构成就是三种人,编剧(或者叫作者),导演和演员。
编剧是写剧本的,导演是将剧本具化成场景和表演内容的,演员是将剧本内容和导演设计表演出去的。这三种角色在团队中缺一不可,当然有时候各自分工也不固定,除了演员那块是固定的之外,导演也可以参与编剧,编剧也可以参与导演,演员也可以同时参谋编剧和导演的工作。
但是,在我们一般观众的认知中,往往只注意到了小品团队中的演员,也就是明星这一块,对其他成员往往忽视较多。
赵本山春晚小品的成功,当然离不开前赴后继的好演员,比如黄晓娟、范伟、高秀敏、宋丹丹和赵本山的朋友以及徒弟们,他们的表演有目共睹,作用也都非常大,笔者就不一一赘述,而是将关注重点放在编剧和导演上。
在赵本山春晚小品三个阶段中,分别存在不同风格的创作和导演团队。
在赵本山的上升期,他的团队里有著名的“三驾马车”:张超、崔凯和乔杰(或张惠中),他们三位几乎承包了赵本山上升期及出名以前的绝大部分小品的编剧。其中崔凯在中后期依然和赵本山保持合作关系,张超在2010年去世,赵本山出资亲自为其操办后事。。
这三位创作小品的特点是传统的方式,那就是走下去,走到农村田间地头,搜集各种素材然后加工创作,因此他们创作的小品普遍接地气,朴实无华但容易打动人。
这一阶段的导演工作则主要是由张惠中来担任,他和张超是发小,和崔凯是老乡,三个人从小就是搭档,后来又一起为赵本山的小品搞创作。
在赵本山小品的巅峰期,他的团队里里的编剧则主要有何庆魁、张庆东和宫凯波等人担任,张惠中的儿子张猛也经常参与进来。
这几位尤其是何庆魁的创作特点就是比较全面,他们同样熟悉农村,同时也熟悉城市里人们关心的话题和社会流行的新闻,因此他们创作的作品普遍更有时代审美,也能得到更广泛的欢迎。
这一阶段的导演主要也是张惠中。
第三个阶段也就是滑坡期,赵本山的创作团队则是大换血,除了何庆魁和崔凯偶尔露面之外,其他大部分时候编剧工作都是由徐正超、尹琪等人完成。
这两位的特点是年轻,脑袋灵活,接受新鲜事物快也敢想敢写,但他们同时也有两个弱点,那就是作品容易脱离生活同时还容易段子化,换句话说也就是容易让作品变得虚浮。
张惠中退出了这一时期的导演工作,也包括他的儿子张猛,取而代之的导演人选则主要是赵本山的经纪人高大宽,甚至还有赵本山、马丽娟夫妻以及宋丹丹当导演的时候。
不管是哪个时期,以上这些团队里的幕后工作人员都算是赵本山春晚小品的大功臣,他们用作品支撑起了赵本山小品的基础,保证了演员们拥有比较优质的表演内容。
三、为何赵本山的小品之路越走越窄
实事求是地讲,赵本山在2013年宣布从小品界退休,除了身体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的小品之路越走越窄,已经没有之前上升期和巅峰期那种游刃有余的感觉,滑坡期的几乎每一届春晚他都在硬撑,甚至在2008年春晚后台由于压力太大禁不住大哭起来。
笔者认为,赵本山小品之路越走越窄的原因,除了他个人身体之外,很重要一个因素就是功勋团队的分崩离析。
我们看赵本山在2006年春晚以后的作品,不论是编剧还是导演,几乎全面换血,崔凯和何庆魁只是偶尔过来参与一次。
这种大规模的团队换血,恐怕不能用自然淘汰来解释,团队中的各种矛盾积累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比如高秀敏和何庆魁的同时退出。
除了没有了功勋编剧之外,张惠中的退出带来的影响也不小。
张惠中和赵本山合作了十几年,对赵本山的表演风格和能力了如指掌,他的导演才能也得到了赵本山的首肯,不然也不会合作这么久。
普通观众可能意识不到小品导演的重要作用,其实严格说来,小品导演对小品质量的把控作用,和电影导演和电影,电视剧导演和电视剧,都是一样的。好的导演可以让小品更加精致,台词更加精准,表演更加顺畅。同样一个剧本,水平不一样的导演,导出来的效果也是不同的。
张惠中退出之后,赵本山春晚小品的导演职位都是形同虚设的,除了他的经纪人就是他的妻子,或者自己亲自上阵担任导演,总之就是整个小品成了赵本山的独角戏。
年轻的编剧按照赵本山的思路编写剧本,挂职的导演最多起到照顾赵本山生活和杂事的作用,搭配的演员除了宋丹丹之外都是赵本山的徒弟,在师父面前更是没有什么话语权。这种情况下,赵本山滑坡期的小品都出现了节目冗长、节奏纷乱、失误不断等现象。
综上,从专业角度出发的话,赵本山小品成功的秘诀除了他个人的实力外,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也是很关键的因素。而到了赵本山小品的滑坡期,他的个人光环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同时不专业的人负责专业的事,更是重要的因素。
至于他的功勋创作团队为何纷纷离他而去,那就是另外的话题了。
似乎,著名喜剧人们,貌似,都是孤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