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4天时间战争片《八佰》票房已过10亿,恭喜华谊兄弟和管虎导演利用人们的爱国热情成功收割了一波韭菜。
8月23日下午4点24发的一篇动态在7小时内就达10多万的阅读,引来不少观众的评论,令我自己也惊叹。我是这么写的:“影片故事本身没啥大毛病,抗日战争,激起全民抗战的热情,主题也没有问题。关键在于这个编剧和导演把这个片子导得有点乱。并没有拍出像管虎导演自己说的唯一战争奇观来,好题材好演员,却没有拍出好片子来,有点可惜了。泪点,有的。”没想到说出了网友们的心声。
对此动态的评论也如同这部电影本身一样充满了褒贬之义。我想了许久,要不就把我的观点书写成文以嗜大众。
抗战题材一直是中国影视创作的高出现类的题材。在这么个大前提下,管虎导演从小就受到此类型影视和文学作品的影响,因此从怀有拍摄《八佰》的想法到实拍花了整整10年时间。
电影《八佰》讲述的故事是: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四百多人留守上海四行仓库,而一河之隔的英租界里的人们隔岸观火,终因寡不敌众而撤退到英租界。
7亿、1:1这些数字可以看出拍摄成本之高。为了拍摄这部电影,《八佰》的投资成本超过7亿人民币,不仅人工开凿出宽50米,长200米的苏州河,还对两岸建筑进行1:1的实景搭建,兴建占地超过200亩的建筑群, 1:1复制了位于上海光复路的四行仓库。
制作方可谓为了完成这部巨作也是一掷千金,不惜血本。
同样的豪横的还有豪华的演员阵容7位影帝3位影后:张译、姜武、王千源、侯勇、刘晓庆、姚晨等实力派演员坐镇, 阮经天 、杜淳、李晨 、郑恺、黄晓明、唐艺昕、余皑磊、欧豪、魏晨等当红明星粉墨登场。
正可谓是为了打造成中国影史最震撼的战争片,电影的制作方华宜兄弟也是极其的配合了管虎导演的要求了。这样一部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技术有技术的电影真的不是哪一部电影可以做得到的。但是,即使是拥有了世界一流的影视资源,最后出来的片子却是令人失望的。
一、编剧和导演想要表现的内容太多,以致于造成影片故事的混乱。在造机器时,往往每多一个功能往往就会给机器带来更多不稳定的情况。同样的,在电影这件事上,要在短短的120分内展现太多太多的东西,往往就会造成混乱不堪之感。
管虎是华语导演中的异数,他曾被称为第六代电影导演中的怪才,作品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精神。凭借《老炮儿》获得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获第3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导演奖(提名)。
在《八佰》这部影片中,一方面他为了要“打造成中国影史最震撼的战争片”而做得更细,做到了“尊重历史、重塑历史”的责任,那怕是一个小小的纽扣也尽量做到,在硬件上他更是完全复制了当时的场景。为了要表现出一种天堂与地狱的巨大反差的对比,在制景过程中还有意提高了当时租界内的繁华程度,灯火辉煌,充满了东方巴黎的时尚。而苏州河对面的则是一片战争的废墟。这些管虎导演他都做到了。
另一方面,他想要表现出战争中人性的转变。一群老实巴交的农民军在战争中想要逃跑,不敢向日军开枪杀人的农民军,在三天三夜的斗争中人性从胆怯变成最后主动留下阻击杀敌,管虎导演也做到了。
他想要的用白马意味着人类的和平与自由,他也表现了。隔岸观火的百姓最后出来救官兵的激起全民抗战的目的也达到了。让人泪目的目标也达成了,还有好多目的,但是这是一部战争片的电影,是电影,而不是纪实片。电影最大的魅力就是在于能以小博大,通过一件事来展现背后所蕴藏的力量。
二、群像而不是平均化,造成平面无感。看完《八佰》,很多观众都发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这部电影里是没有主角的。主角在哪?就是在于那一个一个怕死的农民里,在那些勇敢作战的士兵里,所以王千源(羊拐的扮演者)在采访时他才会说:“这里没有主角,但每个人都是主角”。
好吧,像这种群像电影在电影发展史中也不是没有过,像《永生之酒》、《无头骑士异闻录》、《水牛比尔和印第安人》等都是成功的作品。前面我们说到在这部《八佰》中有7位影帝3位影后,还有很多当红明星参与。
可能是导演怕得罪了这些实力派演员,于是干脆来了一个均分,大家的表演戏份都差不多。这些著名演员的表演那是很到位了,个个表演得很入戏,确实精彩无限。是啊这个是达到了导演的目的,但却是把群像电影给毁了,群像电影真不是这么拍的,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节奏感失去了,变得平面化了。
三、故事拖沓,滥煽情。从电影宣发开始,人们是凭着片花里那激情高亢的爱国热情去到电影院里的,想着能看到一部战争大片。于是在前半段时间里,故事讲述农民兵逃跑,身上绑炸药以身殉国,赚足了人们的泪水,特别是那句“娘,孩儿不孝!”顿时全场哭声一片。当人们看着屏幕上写着的“第三天”,还在期待着会有一场高潮时,却迎来了一场撤退戏。
而这场撤退戏居然花去了四十分钟的时间来演,一场场带着死亡和生的冲锋就在那座垃圾桥上演了四十分钟。还不如把这个片子改名叫《生死桥》呢?
于是观众们看到一个个被日军射杀在桥上的国军时眼里充满了同情的泪水。军官们在桥上以身体抵挡子弹掩护手下过桥的场面,不仅引起租界内百姓们的激情与泪,同样让观众们一次次的落泪。
可是当大家流完泪以后却又感到一阵的莫名,难道这部号称最震撼的战争片《八佰》就是这样一部让广大观众们看着他们在撤退路上被杀的惨状的么。以这样的一种方式来激起国人的爱国热情?要我说,这种煽情煽得一点都不高级,泪水流得一点不高级也不痛快。
四、说好的战争残酷在哪儿?号称要打造最震撼的战争片,说是要还历史一个战争奇观,但是这些在《八佰》里真的做到了么?
在抗战期间,日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多少无辜百姓命丧其中,而他们对付中国军人也都是绝不手软的,可谓是丧尽天良。淞沪会战期间,中日共在上海投入上百万的部队进行作战,苏州河以北一片废墟,仅存的四行仓库因为建筑高大墙厚,又靠近英租界才幸免于被完全摧毁。虽然当时四行仓库所处位置比较好,日军没用大型武器对付,没有投弹,但在仓库外的日军也是穷凶极恶的。坦克出动了,飞机也出动了,火炮出现了,除了那些容易误伤租界的武器,大多都用上了,乃至毒芥子气。按正常情况下在这样的一部战争片中,理应展现一下日军的残暴,但很遗憾,整部片子147分钟,讲到日军的镜头屈指可数。
整个片中讲到的更多的是战士们在仓库里如何战胜胆怯,如何转变态度的,但也基本没有讲清楚(因为太碎了),但这是管虎导演最擅长的地方。
五、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但对比不够强烈就变得伤害不那么大了。按照管虎本来的意图就是要有巨大的对比伤害,天堂与地狱就隔着一条苏州河,所以也故意把租界搞得繁华一些。可实际出来的画面内容却只达到了一半吧。表面上看到的繁华,实际画面并不繁华。因为战争的情况,租界里面也是人人自危,谈不上有什么好的,大量的难民涌入,里面的人是很多,但也看不出来有大高兴,只是庆幸自己还活着。相对于对面的四行仓库的战士们就是多了生的希望。在气氛上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
当人们知道对面的四行仓库里还有着军队在驻守和抵抗时,租界里大多的人们是看到了希望的。少数在那里拿战争来当赌局的人并不多,在那里享受生活的人们也并不多。还会有人在里面因为穷而偷盗,因此这种并非夸张的对比在影视中来说也就难以产生强烈的戏剧效果。
总结:一部失去了节奏感的《八佰》就不是一部好看的影视作品。一部患得患失,面面俱到的影视作品就会变成什么也不是的电影。作为一部商业大片大谈要还原真正的史实,本身就是不良的居心。过度的消费人们的抗战热情就会变成像那种手撕鬼子的神片一样让人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