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起学生心中的理想学堂,想必10个人中就有9个人的理想是北京大学。
这所学校可以说是世界一流的学习了,迄今为止它已经创立了122年,这所大学中也培养出了很多许多科学家和博士等一流的人才。
但是也有很多贫困人家的孩子考取到了学校中,他们面对学费却无能为力,这个时候北大就开始了帮扶这些寒门弟子。
但曾经有这个一个女孩,虽然考入了理想中的大学,生命却永远的停留在了24岁的年纪。
01她叫张培祥,1979年出生在湖南的一个贫困山区中,从小因为家庭生活拮据。
她一直穿着一身衣服,直到衣服小的穿不下母亲才会给她穿上别人送给自己的旧衣服。
可还没等到自己享受父母爱的时候,弟弟也诞生在了家庭中,而母亲因为患过小儿麻痹症,所以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工作。
全家的担子全压在了父亲的身上,但即使家庭再困难父母也是一点点的抠出来给儿女交学费,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女儿长大之后像自己一样靠体力吃饭。
而从小的张培祥就知道父母对自己的重望,所以从小的她非常努力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不仅如此家中的家务她也会主动承担。
当别的小朋友买玩具的时候,她从来都没有开口去索要,小小年纪的张培祥早已经是满手老茧的做农活。
可是在自己读到4年级的时候,却因为迟迟交不上学费被迫退学,在自己姑父姑妈得知消息之后,立即拿出家中的钱资助她上学。
好不容易等来机会她,更懂得学习的重要性,便一直埋头苦读。
02很快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当时最好的初中,但是随着着学习的开销越来越大,家中几乎到达了砸锅卖铁的地步。
在出众的她因为长期的营养不良,导致十几岁的孩子身高和体重一直跟不上同龄人的步伐。
但是她并没有在叛逆的年纪选择与人攀比,她知道改变自己命运的只有知识,在三年的努力下她得到了最好的高中录取。
而张培祥的高中学费也是当时在全村人的帮助下凑起来的,在学校她经常靠着精神食粮来填饱自己的肚子。
早上第一个到图书馆,晚上最后一个走,有时候甚至中午她都不愿意离开图书馆一步,当时的图书管理员多次劝解让她去吃饭,都遭到了拒绝。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重的学费让她再也承受不住压力,无奈之下她向学校提出了退学,但是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她得到了校长的全免学费特权。
心怀感恩的她,用自己全县第一的成绩考入了理想中的 北京大学,当时她也轰动了整个县城,当时没人可以想到这样的家庭可以培养出一名大学生。
03开学的那天,县长都来看望她,全村人都敲锣打鼓的将这个独苗送到了火车站,就这样她开始了自己的大学历程。
当时在大学读书的她,老师得知了她的情况,立即为她申请了各项特殊补助,不仅如此为了能够不用父母操心。
她一边开始在食堂做临时工,一边为报社翻译、写稿,来维持自己的大学生活。
但这些丝毫都没有影响到她的成绩,每年她都可以得到多项奖学金。
不仅如此,她凭借自己的成绩直接被学校保送读研,在大学期间她创作的《大话红楼》在那个年代被疯狂传播。
在网络刚刚出现的年代中,她却成为了人尽皆知的作者,而北大报刊中的《卖米》也是她创作的。
在文中朴实的她描述的内容让当时的很多人都产生了共鸣,最终这篇文中也被列为“可入选小学语文课本”的佳作。
但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女孩却遭到了上天不公平的待遇。
在她24岁那年,她身上突然出现了很多的白点,原先的她并没有主意一直以为是什么蚊虫叮咬或者过敏。
直到后来她的身体越来越差,经常会浑身无力,终于在疼痛难忍之下她来到了医院检查,最终被确诊为白血病。
但因为她的一再推脱已经到达了无法救治的程度,当时的她内心有太多的不舍和难过。
她还没能报答父母的养育恩、姑姑姑父的教育恩、还有校长、村民的恩情,她不想这么早就离开。
直到2003年的8月27日晚上,这个姑娘还是没能撑过,经医院抢救无效离世。
年仅24岁的她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在临终前她曾说过:
“将自己的骨灰一半留在北京,一半送回老家。”
她是多么无奈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当时在她离世之后,北京大学得知她的消息为了纪念这个女孩,破例在八宝山举行了葬礼。
当时她的同窗好友,同学,老师都赶到了现场,当时致悼词的人是北大才子撒贝宁,这些都足以看出学习对她的重视。
可惜天妒英才,她还没来得及报答社会就离开了人世,愿天堂没有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