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手把自己搞糊,他是不是缺心眼?”

《信条》,去看了吗?

冲着诺兰大导演的名气,兴冲冲地走进电影院,最后一脸懵逼的走出来,恐怕是绝大多数人的反应。

“时空转换”、“钳形时间”,这些深奥难懂的概念不在我的理解范围之内。

唯一让我没有在电影院睡着的,恐怕就只有罗伯特·帕丁森这张帅哥的脸。

那些10年前对《暮光之城》系列电影嗤之以鼻的人。

绝对想不到“暮光男”罗伯特·帕丁森竟然有一天会成为诺兰电影里的一大亮点。

01

“慵懒废”帅哥,

仅仅是《暮光之城》的白月光?

一大早#诺兰太会拍男人了#的话题就挂在了热搜上。

诺兰镜头下的男性,要么是《星际穿越》中有深沉父爱的飞行员库珀,要么是《盗梦空间》中领导能力极强又被爱情所困的道姆·柯布。

上:《星际穿越》;下:《盗梦空间》

为家庭为社会为友情,责任感、男子气概是诺兰电影镜头中男性最常见的特征。

“男性魅力”大概也是来自于此。

同样的,《信条》中罗伯特·帕丁森饰演的尼尔,他的角色魅力就来自于为男主慷慨赴死的豁达。

“你的结束,只是我的开始,我在起点等你。”

罗伯特·帕丁森饰演的尼尔成为《信条》为数不多泪点。

角色设定的魅力只是一层,罗伯特在电影中的演技也越发成熟。与男主在街头随意交谈的懒散,被男主质疑时的欲言又止。

最后镜头中,一挥手转身赴死的潇洒。

就如一位经历过枪林弹雨,沧桑巨变的男人,他自身的成熟足以撑起尼尔这个悲剧色彩人物。

在《信条》开播前,罗伯特·帕丁森的风评可谓一言难尽。

2008年,横空出世的狗血·爱情·吸血鬼电影《暮光之城》,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

罗伯特·帕丁森一举成为好莱坞的当红炸子鸡。

但“流量电影”通常都是毁誉参半的。

《暮光之城》系列5部在全球范围内收割了33亿美金票房,水涨船高的罗伯特也三次入选“金酸梅奖”。

“面瘫脸”、“嫩牛五方”、“毫无演技”,这些评论直到《信条》上映前,都是他的个人标签。

其实,拍完《暮光之城》第四部之后,罗伯特在全球知名度达到顶峰时选择投身独立电影。

这就相当于,一位势头正猛的上升期商业片演员,突然去拍非常小众的文艺片。

没有大制作、导演鬼才随意发挥,也没有足够的曝光度。

《大都会》、《沙海漂流人》、《星图》,与“鬼才”导演大卫·柯南伯格连续合作三部。

第一部《大都会》延续了《暮光之城》的“面瘫式”演技,被影迷吐槽“念台词机器”,他的演技在打磨中慢慢从拖后腿变成“有进步”,再到“有亮点”,“很惊艳”。

循序渐进,以一个演员的身份向观众、影迷提交作品,等待打分评价。

《信条》未上映之前,去年他拿下漫威电影“新蝙蝠侠”一角,漫威影迷还是一片哀嚎;

某乎上搜“昙花一现的男演员”、“演技一言难尽的男演员”这类问题,他的名字一定和《暮光之城》爱德华·库伦那张“便秘脸”捆绑在一起。

罗伯特·帕丁森的转型之路,一路坎坷地在升级打怪。

02

“自毁式”转型,

不破不立

站得越高,越容易飘。

当你在羽翼未丰满时,就被时代之风吹到了你飞不到的高度,幸运的同时未尝不是一种“赶鸭子上架”。

罗伯特`帕丁森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在流量的顶峰,选择投身他热爱的小众独立电影。

撕掉标签,可比贴上困难的多。

“暮光男”的标签,很长时间都是代替他本人姓名的称呼。

帅气、冷酷的冰山美男爱德华给影迷的印象有多深刻,他为了打破这个印象,就把自己毁得有多彻底。

蓬头垢脸、胡子拉碴是常态,搞笑放飞自我更不稀奇。

满嘴跑火车,用两个小时全方位抱怨自己的生活,吓跑“私生饭”的段子信手拈来。

不止是他,很多欧美顶级明星都有一段“自毁式转型”的过程。

看了那个在草坪上拿着水枪放飞自我的“小李子”莱昂纳多,《泰坦尼克号》上的杰克你肯定不敢认。

《哈利波特》那个带着圆圆眼睛的呆萌巫师有多萌,演员丹尼尔之后接演的电影、舞台剧就有多吓人。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完结后,丹尼尔似乎人生所有的目标都放在了摆脱“哈利”的阴影上。

他接演需要全裸上阵的舞台剧《恋马者》,与罗伯特·帕丁森相似转向小众的独立电影,尽演一些毁形象的人物。

演一具尸体、演男小三、演总统、演屌丝男。

转型,撕掉标签,即是演员走出舒适区突破自我的选择,某种程度上也是对“演员”这份职业的艺术追求的体现。

毁掉自我形象,再重新建立,不破不立。

“信念感”、“敬畏感”,演员的艺术追求,让罗伯特、丹尼尔这些年轻演员主动毁掉自己舒适圈。

03

“流量”不是原罪,

“吹捧”才是

在某乎上看到过这样的问题,“演员能感受到自己的演技很烂吗?”

“新晋梗王”罗伯特就曾吐槽,演“暮光男主”全程就不需要演技,就是一张“嗨了和便秘结合的脸”。

像罗伯特这么直接且描述精准的演员,不常见。

就拿国内的一些演员来说。

导演、演员、制片人形成的完整“夸夸群”闭环,常常让观众以为是高级黑。

“她是天才”、“演得非常好”、“挺好的”,商业互吹让整个娱乐圈的“真话”销声匿迹。

粉丝控评,又让真正路人的评价淹没在“彩虹屁”的汪洋中。

某瓣评分?掺水一半吐槽一半。

而作为被评价者的演员呢?TA就算知道自己演得不好,也能被洗脑成“我也没有这么差吧”。

“演员”这份职业有流量、有名气就能掺一脚,不要提什么“信念感、“责任感”,有一些甚至最起码的“羞耻心”都没有。

最近,国内的流量明星肉眼可见在转型。

先是,Angelababy的演技在《摩天大楼》中迎来高光时刻,被章子怡夸赞。

后是,鹿晗在《在劫难逃》饰演反派角色,赢得一众好评。

先前这两位的演技都被群嘲到了谷底,现在触底反弹,很正常。

但真的到了可以群夸的时刻了吗?真的到了可以彻底改观的时刻了吗?

远远未到。

把对艺人们私生活的苛刻,转移到这些流量“演员”身上,大多数的他们可能都不及格。

而问题就出在。

粉丝用极其严苛“道德洁癖”把流量变成“商品”,又用极其宽松的标准将流量宠成“巨婴”。

国内娱乐圈,何时能走出“流量”的桎梏?

观众对演技的评价声音,可以再大一点;专业的评价声音,不应该万马齐喑。

或许,这才是“流量”能被褒扬的时刻。

欧美明星暮光之城电影诺兰罗伯特·帕丁森

电影资讯欧美明星暮光之城电影诺兰罗伯特·果酱音乐娱乐

有用 (590)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