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曾火爆一时,如今为何那么多人骂?王朔:真得骂他一个傻X

余秋雨为何遭到众人谩骂?韩寒、王朔、陈丹青都骂过,全因这三点

“每到一个地方,总有一种沉重的历史气压罩住我的全身,使我无端地感动,无端地喟叹……中国文化的真实步履却落在这山重水复、莽莽苍苍的大地上。”

1992年,《文化苦旅》首次出版,余秋雨将自己数年来游历的山水风物落拓于笔墨,以山川江河的视角去探寻文化的意义与人生的真谛。这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重点就在于一个“旅”字,但文化之旅并非寻常意义上的游记,余秋雨是带着历史的眼光去丈量土地的。

正如他所言,每到一地,他首先感受到的是当地的历史人文气息,随后再把景色与之结合,跨越千年时光,无视地理限制,将自己的深刻感悟扔在文字里。《文化苦旅》一经推出,荣获多项大奖,迅速成为全民阅读的宠儿,在那个年代,要是谁手里没这本书,那就是不时髦儿。

随后,余秋雨继续推出《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多部散文集,同样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可以说,余秋雨是一代读者心目中的心灵导师,在他的文字里,你总能找到能够打动你的细节。毫无疑问,余秋雨的文采是值得赞叹的。

然而,随着21世纪的到来,文化圈逐渐兴起了一种“反余秋雨”的现象,很多人不喜欢余秋雨,甚至开始大力批判,对其恶语相加,尤其以文化圈内流为主。

韩寒曾写过一篇文章叫《三个中年男人》,剑指余秋雨、陈凯歌、陈逸飞三人,称他们“都长一个样”。韩寒坦率地说:“我不喜欢这三个人,他们身上有太多中国中年男人的无趣、不坦诚、精明狡猾,缺乏想象力和没有幽默感。”

韩寒最擅长写讽刺性的杂文,最常使用的手法就是黑色幽默,或许他是纠结于余秋雨太过正经,正经得让人不舒服,而且在正经背后还隐藏着一些狡猾,狡猾得让人厌恶。如果说韩寒的评语太过直接,那王朔的评价就更加一针见血。

事实上,王朔对余秋雨的攻击始终没有停止过。王朔称余秋雨始终想要变成高贵的人:“余秋雨演名人真是演得太累了,真替他累。就余秋雨这个名士派头讨厌,太讨厌了,真得骂他一个傻X。你就是去蒙中学生去吧,也就一个百家讲坛的水平,穷酸气。”

王朔叨叨起来不管不顾,连傻X这种话都说得出口,就因为人家的“名士派头”太足了。什么叫名士派头?说白了就是假正经,到哪里都是西装革履,胸膛高挺,可能王朔就是看不惯这种并不算明显的虚伪。

第二回合,王朔自尊为老,说自己80年代出名,余是90年代才出名,自己应该是他的前辈。而余秋雨则以退为进,说不配做他的晚辈,包括从屈原到李白凡是没写过小说的中国文人,都没资格。双方互换技能,各有所得,算是势均力敌吧。

另一位曾公开批评过余秋雨的名人是陈丹青,这也是位嘴上功夫了得的主儿,在一次访谈节目中,陈丹青说:“这让我对他的最后一点尊敬都消失殆尽了。”余秋雨做了什么事情,竟引来这么严重的后果?

原来,是余秋雨的“多管闲事”,作为文化学者却写文章插手政治。陈丹青认为余秋雨一心想当官,始终抱着学而优则仕的想法,想要享受权力的快感,这令陈丹青感到很俗。

事实上,韩寒、王朔、陈丹青三人对余秋雨的评价,基本概括了大部分人讨厌余秋雨的原因。第一,文学作品上,二十年来,余秋雨始终老调重弹,文章跟不上时代和潮流,就连书的名字都起得十分相似,9本书名都是四字的。而且,他写的不漂亮的应制文也有很多。

第二方面,为人处世上,不止陈丹青,很多人都隐约看到了余秋雨有似官员般的媚俗,缺乏文人该有的气概;第三方面,私人生活上,余秋雨与发妻离婚,转而与小自己13岁的美女马兰走到了一起。

最后,依小解之见,以上几人的话虽然都有一定道理,但对余秋雨的评价不能偏离了理智与客观。首先,余秋雨在90年代的确曾风靡一时,大家都在他的文字里获得了精神享受,或许他的作品已经不够引起当代读者的兴趣,但他对文坛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再者,人品与作品有时候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历史上二者存在偏差的名人,当是不少了。

王朔余秋雨陈丹青

剧情介绍王朔余秋雨陈丹青解忧杂货历史

有用 (530)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