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在2019年底经历「可能被撤档流言」,因疫情阻止和观众见面的中国女排故事《夺冠》于本月25日上映了。
首日热度夺冠,拿下日票房冠军。
第二天票房破亿,三天破1.6亿,精彩故事让观众又哭又笑,好评如潮。
因为要同时兼顾故事性和赛场燃爽程度的原因,运动电影被公认为最不好拍摄题材之一,尤其是像《夺冠》这样改编自真实经历,时间跨度长达40年,体量多到可以拍成电视剧的故事,影像化过程更为棘手。
但很庆幸,《夺冠》的导演是陈可辛,国内最会讲故事大师级别导演之一。在这短短135分钟里,完美将影片拆分为三个大段落,并从中呈现热血故事、精彩比赛场面、尖锐内核三大惊喜。
1、热血故事影片由知名排球教练陈忠实(黄渤饰)的回忆而展开,跟随陈忠实的视角,我们看见当时还是陪练的陈忠实和排球队中年纪最小的郎平相识,两人成为朋友。
以1981年、2008年、2016年三个时间为分界点,《夺冠》呈现出三种截然不同情绪、两个不同时代。
1981年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时期,一切都很落后。国外已经开始用科技训练女排,来势汹汹。但中国女排毫不畏惧,一个「练」字震慑所有,用汗水弥补所有不足。
在教练(吴刚饰)的训练下,以郎平为首女排成员们在世界杯排球赛上击败日本,迎来历史上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国女排五连冠」。
镜头中,成员们夺得胜利之后的欢喜之情溢之于表,从那句“为什么那么在乎输赢?是因为我们的内心还不够强大”的台词中,这次成功的意义跃然纸上。
2008年,带领拿下中国女排五连冠的领军人物郎平因个人原因,成为美国女排队教练,与昔日好友陈忠实在赛场上狭路相逢,中国女排惜败。
随之镜头转到2016年,郎平回国成为中国女排教练,大力改革训练方式。
这一时代,和前半段所出现1981形成互文。1981年改革开放,2016年社会步入小康。物质、科技全面飞跃发展的当下,郎平有足够能力和资本将中国女排变得更好,也由此为后续的胜利埋下伏笔。
在这些极为强烈的戏剧冲突下和时代对比下,观众的情绪情不自禁,跟随女排成员们辛苦训练的汗水、女排成员们在赛场上的成绩而起伏。失败时遗憾,胜利后忍不住欢呼雀跃。成功讲述一个中国女排的热血成长故事。
2、精彩动作场面作为一部体育题材电影,《夺冠》想要呈现,也必须呈现精彩燃爽的比赛场面。这一层面陈可辛导演设置的镜头调度非常妙,演员们的表演也十分精彩,强强联手。
画面由远景、近景、特写三大部分组成,远景时女排成员们的默契合作和特写时全神贯注的表情堪称全场最佳,将比赛时的紧张紧迫表现得淋漓尽致。
音效上十分丰富,有激昂人心的背景乐、女排成员们粗喘的声音,甚至于周边观众的呐喊都清晰呈现在观众面前,可谓是身临其境。
从快剪辑节奏、到手持式运镜,再到配乐和音效,都是大师级别,完美复刻竞技体育本身的魅力。
演员方面不用多说,巩俐、黄渤演技精湛,赛场上激烈对抗对手的女排成员们表演更是令人惊艳。现实生活中她们是替国家夺得过荣誉的女排成员,影片中出演过去的自己。有这样强大的阵容,不成功才是难事。
3、尖锐内核《夺冠》是十分催泪的,在三场标志性比赛中呈现中国女排「流血流汗不流泪」的精神,每场戏都让人热泪盈眶。尤其是最后2016年的那场胜利,影片中欢呼声戛然而止,但观众们心中热血沸腾的感觉,久久无法平息。
更让人惊艳的是,陈可辛导演还大胆尖锐在这份热血沸腾中,参入了审视和反思。
1981年,中国女排为荣誉而战。
2016年,中国女排为何而战?
故事中,身份从女排成员转变为教练的郎平告诉女排成员们:“我希望我们的队员不仅是优秀的运动员,更是一个优秀的人。”隐晦表示:在享受排球之前首先要做自己,要明白是不是真正喜欢这项运动,要享受体育本身…
影片中有一个一闪而过的镜头,为郎平出示自己的残疾证明。原因是当初训练时力度太大,为赢得比赛付出太多努力和汗水。
这一表述十分大胆,背后的意义也十分深刻,值得大家细细品味。
稍显遗憾的是,《夺冠》中郎平这一角色所占据的篇幅太多了,作为女排成员时训练的镜头、成为教练之后的教学镜头,后半段故事情节中几乎1/2的叙事点都在郎平身上,一定程度冲淡了男教练陈忠实和其他女排成员们的存在感。以至于观众调侃这部电影可以改名为《郎平传》,豆瓣平台上大部分三星评价都是因此而来,成为本片最大缺憾。
此外因不可抗力原因,《夺冠》中部分台词重新配音,部分镜头也遭到删减,有损故事完整度。但好在导演是陈可辛,尽可能弥补了这一变故有可能造成的不佳影片观感。成片后除却有些口型配音对不上,基本上是没有其他槽点。
目前《夺冠》正在影院热映,强烈推荐大家观看,深入了解中国女排辉煌的过去。
与此同时,影片中对于女排精神究竟是什么的探究也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