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境铸剑》研讨会:红色题材的创新,精神化与人性化缺一不可
中广联副会长李京盛首先提出,社会上对于革命历史题材的新关注,为创作带来了新机遇。而《绝境铸剑》将集中在一个地方的红色资源进行深度开发,系列化表达,这在以往的创作中是没有出现过的。
《绝境铸剑》研讨会:红色题材的创新,精神化与人性化缺一不可
此外,《绝境铸剑》是在用讲故事的方式讲精神,将古田会议上产生的重要思想理论,通过一个故事讲出来。这种做法很难,但是值得给予鼓励和肯定。
中共党史学会秘书长黄如军也有同样看法,并从专业角度指出,在当时的实际条件下,如何以无产阶级的思想改造军队,建设军队,这一过程在过去的文艺作品里,没有详细表现过。《绝境铸剑》的主创团队抓住了这一点,难能可贵。
《绝境铸剑》研讨会:红色题材的创新,精神化与人性化缺一不可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则从剧作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诠释上,进行了评价。对当年革命的形势、原因、初心,剧作都从当代视角进行了诠释。指出革命是使当年的老百姓在生活和精神上都获得尊严的途径,这样的阐述,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单纯的阶级斗争观点。
《绝境铸剑》研讨会:红色题材的创新,精神化与人性化缺一不可
剧作以一支队伍和一个根据地的变化,来全面诠释古田会议。剧中的人物身上,能看见历史人物的原型,实虚之间,具有人性的丰富性。李准认为,这为革命和人性关系的深度发掘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为革命领袖形象和红军干部形象的塑造提供了新的启示。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专家李跃森则提出,人物信仰形成的过程是曲折而真实的。这种不断克服自私的过程,让人物显得真实可信,也显得非常可爱。
同样在人物塑造上,《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袁新文指出,《绝境铸剑》是一部把个体成长和集体成长结合起来的作品,军队的成长要靠信仰的力量,这一点表达得比较充分。但在个体人物塑造上,还是有些单薄,从穷小子到指挥官的成长,还可以有更好看的故事。
《绝境铸剑》研讨会:红色题材的创新,精神化与人性化缺一不可
对于剧中反派“冯秃子”的塑造,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边国立,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伟国等几位专家也都指出,这一形象有些过于脸谱化,虽然是邪恶的代表,但缺少必要的背景介绍,不够立体。
《绝境铸剑》研讨会:红色题材的创新,精神化与人性化缺一不可
《绝境铸剑》这一片名,也是研讨会上专家们讨论的重点之一。原总政艺术局局长汪守德表示,“铸”字表现出了经历各种磨难的过程,同时也是电视剧所展现给观众的价值所在。
《绝境铸剑》研讨会:红色题材的创新,精神化与人性化缺一不可
《光明日报》文艺部执行主任邓凯则表示,以“铸剑”比喻军队精神和原则从无到有的过程,本体和喻体非常贴切。
以重大会议,重大节点事件为题材的主旋律电视创作并不少,但如何把“会议叙事”转化为具备戏剧性和历史性的叙事并不容易。中国文联电视艺术中心理论研究处处长赵彤表示,《绝境铸剑》的“会议叙事”别开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