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琴2019”:田佳鑫用黑白琴键讲述中国故事

2019年6月6日,“鑫琴2019”全国首轮巡演历经14座城市、28场精彩演奏最终在宁波慈溪圆满收官。作为一位年轻的钢琴演奏家,她,是仅有的几位连续多年在世界顶级音乐殿堂卡内基音乐厅、柏林爱乐音乐厅、纽约林肯中心、肯尼迪艺术中心、国家大剧院等举办个人专场音乐会的中国女钢琴家。她,生而为乐,她,有一个动听的名字——田佳鑫。

出生于北京的一个音乐世家,成长在部队大院的她,三岁开始钢琴启蒙,五岁登台演奏。2010年,田佳鑫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世界著名的美国曼哈顿音乐学院,凭借天赋与异于常人的韧性获得硕士学位及职业演奏家文凭。由于表现出色,曼哈顿音乐学院为她颁发了钢琴最高荣誉奖项“哈罗德·鲍尔奖”。

向上生长的艺术梦想

都说人类用音乐美好生活,而施坦威用钢琴诠释音乐。作为为数不多的全球施坦威艺术家,田佳鑫走向辉煌的舞台并非一帆风顺。从三岁起,佳鑫就保持每天一小时的练琴量,幼儿园后从每天两小时到上小学的每天四小时,再到上中学后的每天六小时。甚至在课业最繁重的日子,这件事也从未改变过。

即使这般努力,机会却差点与她擦肩而过。高考前夕佳鑫的手意外受伤,对弹钢琴的人来说犹如折翼,医生给出的结论是无法完成考试。但佳鑫心意已决:今年必须考,不能等!医生没想到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如此坚决。于是她每天泡着浓浓的药水,忍十指连心之痛也要尝试各种办法恢复练琴。直到那年十二月,佳鑫哭着看完了郎朗在人民大会堂的整场音乐会。那一刻被深深感动的佳鑫坚定梦想的火种不能就这样熄灭。从第二天开始,指尖缠上棉花,十分钟、二十分钟……直到考场上,一曲奏完棉花上渗出的全是血水。

如愿考取沈阳音乐学院后,佳鑫师从钢琴大师霍洛维茨的关门弟子韦丹文教授,对钢琴的音色、作品的分析和理解开启了更多新的触动。为了对西方音乐有更深的接触,佳鑫只身前往美国留学,又要保证文化课,还要拿到奖学金,不只要直面孤单,那是当你遇上了任何困难全部都要自己承受的一段岁月。幸运的是,佳鑫在朋友的介绍下遇到了一对善良的美国夫妇,让她免费寄宿了一年,老夫妇成了她的第二双父母。

用钢琴讲述中国故事

如果说音乐是世界上最美妙的语言,那么钢琴就是制造世界上最美妙语言的最佳表现者。在西方人的眼中,田佳鑫被称为新一代“钢琴女王”、世界上最好的钢琴家之一……而在这个东方人的眼中,分量最重的还是那份对于中国音乐的“琴”有独钟。

东方音乐海纳百川,极具包容性。如果西方音乐想描述一场战争可能需要整个乐队、多人来表现。在中国一把琵琶奏一曲《十面埋伏》就已淋漓尽致。故而在谈东方音乐作品的演绎时,佳鑫想的是作为中国人如何更有自信地把这些作品做到极致,在西方音乐中,弹出东方人的气质。为此,“鑫琴2019”全国巡演会到访24个城市音乐会加大师班,总共48场。第一轮14个城市28场,8月开始第二轮到访10个城市,展开20场巡演,几乎两天一座城市。其中一半场次是票价低到不够买几本五线谱的音乐大师班。“中国人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文化自信”,这些心愿一次次地印刻在她亲力亲为的大师班、多钢琴演奏会和“寻找下一个田佳鑫”的线下海选活动……

田佳鑫常说,哪怕播种的这个过程需要很长时间,但她依然热切期盼人们透过她对中国作品的触动去鼓励更多的孩子勇敢演奏中国乐曲,鼓励更多的教师乐于教中国音乐,鼓励更多的家长学会欣赏中国作品。像今年六一在唐山的多钢琴音乐会,几十名师生与佳鑫同台演奏的那一刻,让每一个孩子和教师都真正感受到相交以乐的境界,理解舞台不止属于一个人;努力的人太多了,这个舞台更应属于每一段坚持不懈的人生之佳音。

激荡心灵传递东方自信

在“鑫琴2019”第一轮巡演结束的这一刻,我阅读到了这样一份曲目单(节选):

沃尔夫冈·莫扎特 《a小调奏鸣曲 K.310 》

弗里德里克·肖邦 《降D大调夜曲 Op.27.NO.2 》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第二十三号f小调奏鸣曲Op.57“热情”》

王建中 《彩云追月》、《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浏阳河》

鲍元恺 云南民歌,选自《炎黄风情——小河淌水》

张帅 《三首前奏曲》

弗朗茨·李斯特 《梅菲斯托圆舞曲 No.1 S.514》

这是一份从西方古典时期到浪漫时期,再到东方新时代的听觉盛宴。下半场中的田佳鑫更是用88个黑白键演绎出了彩虹人间、展现出亘古炎黄风情与现代东方的迷人气质。

舞台前,她是一位既会为演奏费力克斯·门德尔松的《无词歌》配上一支讲述威尼斯船歌动人沙画故事的人,又是一位奋力在世界音乐舞台鸣奏东方好声音的音乐家。舞台后,她也是一位成长于红色家庭,怀揣播种红色正能的理想,为中国音乐教育登向世界舞台拔节孕穗的深耕者。在那个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季节里,不知疲倦的她正用一滴滴汗珠儿浇灌着希望的祖国未来之音。

明星专访鑫琴田佳鑫

有用 (82)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