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取信“山大王” 从《秋收起义》看“毛委员”的成功之道

工农革命军终于顺利抵达井冈山,然而毛泽东却没有因此满足。在《秋收起义》的新剧情中,面对井冈山总指挥袁文才的不信任,毛泽东有礼有节,用光明正大的方式成功团结了袁文才及井冈山众人。同时,居安思危的毛泽东并没有忘记革命任务,在军阀混战的情况下及时出兵攻占茶陵县,建立了第一块革命根据地。历经苦难,工农革命军终于走出低谷,向着最后的胜利出发。

“毛委员”的三板斧

“实事求是”、”诚恳待人“、”以身作则“,毛泽东正是用了这三个”法宝“,才让井冈山众人从拒绝上山到逐步接纳再到彻底信服:在发现袁文才勒索商人的错误行为后,毛泽东没有一味指责袁文才,而是一面对商人进行赔偿,一面对井冈山众人进行解释,始终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农军;先赠”汉阳造“,再送训练法,当袁文才虚心请教时,毛泽东诚恳以对,将工农军的经验与资源尽数分享,让袁文才看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无私精神与坦荡胸怀;为了配合农军训练,工农革命军以身作则严明军纪。当违反纪律时,哪怕身为团长也不能逃避惩罚。经历了“毛委员&rd淘气夫妻quo;的三板斧,袁文才认识到工农武装是一支有信仰、守纪律的部队,他终于放下心防,开始跟随毛泽东一道投入井冈山的建设中去。对此有网友点赞示“毛泽东的做法真得体,没有粗暴地用权力压服,而是细心劝导,不然真有可能出大事。”

艰难行军终见希望

从秋收起义遇挫,到三路兵马折损,再到总指挥卢德铭牺牲、师长余洒度逃跑,工农革命军一路走来险象环生,稍有不慎就会跌落万丈深渊。在这样严苛的环境下,如果光拥有智慧,只能动摇自己的革命信念,从而叛离革命;如果拥有革命信念而无智慧,那也只能一头撞上铜墙铁壁,壮烈牺牲;即使有了智慧与信念,而没有对中国国情极为深刻的了解,也不可能带领队伍走出被围攻的困境。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最艰难的时刻用过人的智慧、坚定的信念以及对国情的深刻了解,努力支撑起整支队伍的士气,终于等到了革命的转机:在敌人守备力量不足以及有谭震林等人的策应下,工农革命军顺利攻陷了茶陵县城,经历了断案风波以及陈浩的独断专行,工农革命军获得茶陵老百姓的一致拥护。它昭示着革命力量终于站稳了脚跟,开始向外稳步发展。有网友表示:“原来只是以为革命伟人运气好,看到现在才明白他们有多不容易才建立了根据地,为这些坚守信仰的人点赞。”

从一路后撤到主动出击,工农革命军由士气低落逐渐转变为充满希望。它就像一个学会走路的新生儿,虽然还不能健步奔跑,但已经迫不及待地准备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毛泽东的井冈山建设还会遇到什么样的波折,工农革命军又将经受什么样的考验?湖南卫视每日19:30热播的《秋收起义》,展现初生军队斗志昂扬。

电影影评青春电影秋收起义

有用 (27)

评论加载中...